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怎样解读小地的当代水墨

  谈到解读水墨作品,多半来自于图像阅读,和对于中国画的阅读。所以,一般而言,会首先把小地的作品归类,比如,中国水墨,一般人会按照中国水墨的传统形成的,以及现当代可能具有文化范式来解读。但这样看待小地作品,是不公平的。比如,用传统书法来看待现代书法,那么现代书法所具有的新的内涵就不能被纳入进去。这也是小地的处境,我们拿现当代范式来看小地的作品,就会把小地作品中真正具有的个人独创的内涵的东西,给简约掉了。由此,我们怎样看待小地的作品,以及小地作品所具有的内涵和意义,也就是被一般的通用范式简约掉的部分,能不能被我们解读出来,并赋予小地作品以崭新的价值。

  基本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径:一条是表现主义的,也就是外部的路径;另一条是内在生成的路径。小地就属于后一种。我们不能通过外部的图像学来分析小地的作品,那么内在的基本分析路径在哪里?这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在物质层、文化层和精神层来展开。传统的、现当代的绘画作品,大多数是纸面上的运作。以纸的表面作为基本介面,拿起笔,或者任何工具,在纸上挥洒,留下痕迹。

  小地的作品也有外边(纸面)这一部分工作,但是更多是底部工作,透过纸的底部。纸本身其实像是一个中间体,外部的运动和纸的底部的运动这两个之间的摩擦,留在纸上的痕迹。关注纸本身作为图像承载、以及围绕纸所展开的各种各样可能的方法,这是一个关于图像生成的本体论:在纸的表面形成的图像,以及表面和底部之间所形成的图像,还有其他更多的表现所产生的区别。(这些区别不是认识和观念上的区别)。这个区别是关乎艺术发生和图像发生问题,不是大家熟知的那个认识论层面的发生,那种发生就像大家都用同样的东西,只是由于每个人认识的区别,导致图像的不同。

  小地是在图像发生本身,首先是本体论层面的价值,当然同时也关涉认识论问题。他在本体层面上的能力如何,需要对此有足够的见地。可能需要做太艰难的工作,正因为这部分工作,会让小地的创作,格外的具有意义。他全身投入到这个方式里,使得我们毫不犹豫的肯定,而肯定的背后,意味着艺术家要在完全不同的本体论的层面上走出一条路,这个路子的艰难度可想而知。需要一个很好的解释者,把小地的作品带入到全新的阅读,这工作的确和小地的创作是同步和具有同样难度的。

  对小地的分析,可以用系统论的方法,或者科学的方法。比如外部生成为特征的立刚,蓝正辉是一类,另一类是小地,科学家会分析,这些图像都采用什么宣纸,材料,工具,都罗列出来:熟宣,生宣,皮宣,带机理麻纹的宣纸,还是薄宣?墨,笔,特质的工具,等等,这些物理条件的分析。他们是在桌面上还是地面上作画?宣纸背后衬的毡子是什么样的,带什么样的肌理纹路等,艺术家采用这些物质层面的东西,其必然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不同物质的组合会给图像带来极大不同。在物理不同的工具的范畴内分析,有点像做建筑:是用土木,还是钢结构,或者现代其他不同的材料结构,对于最后所形成的作品差别大了去了,这是可确定的常态的分析。

  在另外一个层面,在确定和不确定之间,艺术家个人内在文化特征。比如立刚,原来学数学,后来书法,现代书法,图像,当代艺术这一路(书象艺术)。而小地是学构造的,同样也有关于书法和水墨的传统背景,这个背景和小地关于构造的思想,关于图像,关于建筑方面的结合,以及小地对于艺术表达创新的要求,会让他设想一种不同于绘画的那种方式,这就是小地和所有绘画艺术家所不同的地方。

  当代艺术在今天究竟发生了什么,对每一个艺术家的重要的启示是什么?不外是认识论和本体论区别。换句话说,谁在本体论上能够创造出,哪怕只有那么一丁半点,也比在认识论层面非常精彩的表现,还要有价值。

  小地或者魏立刚的比较,或许立刚在大家看来已相当成功(我们也认为他在自己认定的路上基本达到了他的预期),但在当代本体层面如何看待,情况也许根本不同。对于人类文明进入到当代语境的,不再是传统本体论那个结构了,不再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个要求。比如,传统可能需要构造一个理想国,需要上帝来作为某种象征,或者用一种所谓的崇高精神来表达,它构造一个外部的世界,理想的世界,神圣的世界。而今天,日常生活的本身蕴含着巨大的精神性,世界本身可能就是最高的艺术,物,在今天,变成了最高的精神载体。

  当下性的本体论,是物质、精神,人的存在的同一性。今天,对于作品的分析,已经不再是传统关于艺术批评的那套割裂的,以及对于流派形成的那种分析了。小地的艺术能不能带入到当代艺术的本体论语境,是非常重要的,但难度非常大的。是不是一个好的艺术家,基本判断,来自于他是不是在现实世界里找到了某种定位,一旦找到了,基本可以判断,这个艺术家就不行了。

  因此,新的可能性,是判断一个好艺术家的前提。而小地,正处在这样的可能性之中。艺术,从根本上不是朝向某种被创造出来的那个东西,那个样式,甚至所谓的成就。一个艺术家的根本在于,他能不能不断的朝向可能,永远是一个可能世界的人。艺术在根本上是一个可能世界的理论,艺术永远朝向未知。

  在这个意义上看待艺术,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常态分析之后,我们需要看看这个艺术家有没有一个非常态的取向。非常态取向,使我们能够见证到一个艺术家,在当代本体论意义上的精神取向。

  关于“本体”,什么是“本体”?本体就是存在自身。小地的艺术是他自身吗?或者说他达到了自身吗?杜尚通过小便器和大玻璃达到了自身,毕加索通过多维还原达到了自身,莫奈通过光色达到了自身……艺术家通过对自身的抵达为人类的艺术提供丰富的整体经验。所以,“实验”与“可能性”是艺术达到自身的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小地的处境要素比那些已经成熟的艺术家所所依的要素具有更好的跨度和生成条件。

作者:柴中建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