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9年3月至5月,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北疆新象——北方四省区高校教师美术作品巡展”在长春-哈尔滨-呼和浩特-沈阳巡展。
本次展览由吉林师范大学主办,24所高校、6个美术门类、130位艺术家参展,是东北三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之间的首次大型综合美术对话与整体对外展示。“北疆新象——北方四省区高校教师美术作品巡展”在3月首展和5月闭幕展之际分别召开学术研讨会。
3月9日上午,“北疆新象”首展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市的吉林省工艺美术馆举行。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博导、“北疆新象”巡展学术主持尚辉,吉林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所长、美术学院副院长、巡展策展人陈思博士共同主持研讨会。
来自北京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学会、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的专家学者,来自四省区的理论家、艺术家,和高校师生七十余人共聚一堂,热烈探讨区域美术和艺术教育等发展问题。
尚辉(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博导)
“北疆新象”展览效果出乎意料,作品样态丰富,布展与展品相得益彰,呈现出东北三省与内蒙古的美术整体面貌,能够代表四省区当代创作最高水准。这也是艺术家的艺术视野,艺术触角对中国,乃至全球当代美术沟通互联的成果。表现性油画带有浓厚北方色彩,我曾有篇文章写东北三省油画经纬度和巴黎欧洲是相同的,北方油画可能超过了南方,在地缘上,色彩和造型与南方不同。本次展览水彩画作品较多,水准非常高,探讨性很强,版画也有些新的作品,综合材料绘画表现很突出。
本次展览是一次切片式展览,我相信巡展会引起各地美术界及高校的关注研究。“北疆新象”着眼于未来,希望大家从这个切片中,从提供的案例中进行深度的探索,对四省区的当代美术研讨,既要回顾历史,又要着眼于创作发展,推进北方四省区美术在全国的影响。希望国家艺术基金继续滚动支持“北疆新象”,使之不限于东北,能够走向北京和全国巡展,让美术界对东北四省区的美术面貌有一个新的认识。
罗世平(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央美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博导)
以前印象中,东北三省和内蒙古是两个分裂的单元,但文化源头具有一定共性,本次联合展出的想法很有新意,东北地区资源和内蒙草原文化资源交流互动,提出的问题与思考将很有意思。
这次展览基本是全画种的展示,以高校教师为主体,今天的艺术院校趋向开放,已经在很多方面出现了新现象,“北疆新象”应该也是考虑到这点,所以学术性与艺术性相统一,让人喜出望外,非常值得持续做下去。高校教师如何把自己艺术理念与教学发生关系,在什么层面上影响学生,将个人探索转化成公共的教学资源,会直接导致中国的美术走向何方,跟世界文化的关系怎样接轨,我想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郑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
本次展览立意明确,思路清晰,具有问题意识与学术含量,尚辉提及的“时代与地域”“全球与在地”,是当代艺术家都需要面临的问题。陈思的思路非常明确:四大版块,三个关键词,一个主体。四大版块涉及题材和主题之间的关系;东北,边疆,民族三个关键词贴近时代主题;一个主体就是学院艺术,中国的学院美术不是保守的代名词,中国美术创作的新尝试都在学院范围中进行,学院教育逐渐从技艺传授走向心智开发,跨学科的创造性不再被技术规范所约束,我想本次展览在学术上也提出这样一个新问题,反映出当下学院美术教育的一种现状。
宋玉成(鲁迅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博士)
北方四省区艺术的定性是此次展览与研究的重点。展览是从文化角度深入挖掘北方地区当下深层次文化内涵,构建北方艺术特征的本质性问题,构建区域文明的文化共同体,本次展览意义重大开启了我们探索北方艺术面貌的重要篇章,为区域美术如何发展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契机,提出了有力的范本。
张红梅(吉林省美协理论艺委会副主任,吉林艺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
美术展览在推广地域美术走向全国发挥重要作用。1959、1960、1964三届东北三省联展精选作品进京展出引起广泛关注,未来应携手并进。学院是创新之地,学院教师在各大美展上获奖无数,基于各自地域的创新发挥着引领作用。传统学脉的构建上,学院美术地位不容忽视。本次展览提供平台给四省高校教师同仁,初次交流合作,未来应携手并进,将各位的艺术实践理论化总结梳理。
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
“北疆新象”展览具有全国美展的气息,水准很高,实力有目共睹。陈思博士申请基金、策划展览,对四省高校教师实力进行摸底,加上尚辉的推动,大家从中可以看到学术策展的重要性。
“北疆”这一概念很新鲜,东北是一块文化的整体,但加上内蒙丝毫没有违和感,四省区联展机制体制可以固定下来推向全国、推向国际。本次展览让我看到东北美术院校不仅有鲁美,还有很多师范院校很有实力,展览作者中教学一线的青年教师占大部分,东北和内蒙的美术教育潜力非常可喜。吉林师范大学林双鹏老师的雕塑《胡适》印象很深,可以用“光风霁月”来形容。
于冠超(黑龙江省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哈尔滨师大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这个展览以有序发展的学院教育作为根基。20世纪30年代西学东渐,东北成立高等美术教育,1946年之后延安鲁艺迁向东北,东北美术一直是连在一起的,这构成了我们今天联合的基础。我们要探讨的地域性和世界性到底坚守还是变化的问题,变化和坚守不是对立的,我们要反思自身资源,呈现共同的地域性审美追求。不要追着世界跑,要走向世界。
邹立颖(海政文艺创作室副主任,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长城书画院执行副院长,吉林师大双聘教授)
从参展画家角度,对各位先生的发言进行重温,一个是尚辉先生讲的表现油画与写意油画的区别问题,另一个是写意不是中国画的专利,还有群体性转化为个体性这三个方面。这个展览的一个特点是消除了地域和门类的壁垒,既具有群体性特征,又有个体性面貌。艺术创作要表达思想,逃不出三个要诠释的问题:社会,自然与艺术问题。还有三大矛盾:生与死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与情感的矛盾。我认为作品是第一位的,作品的差异性对艺术家来说很重要。我个人在突破艺术面貌和独特语言上还要继续思考前行。
陈晗晟(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内蒙古自治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这次展览对我们运用国家艺术基金做项目起到了一个示范性作用。对内蒙古草原画派进行更深入的学理研究有十分值得借鉴的作用,希望本次三省一区的结合能更进一步呈现出新气象,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内蒙古美术。
王平(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中心主任、《中国美术报》执行总编)
第一个感受是展厅洋洋大观,实力与整体性兼具,有地缘性特点但不是地方性展览,水准很高。第二策展做的非常好,思路清晰,四个版块同尚辉先生的序言紧密贴合,展览作品的研究性鲜明,侧重于语言探索。如果说有一些不足,那就是存在着画种发展不平衡,地区分布不平衡,水彩作品很多,中国画作品少,发展不平衡,年青一代工笔画倾向较重,实验性水墨等当代品质的东西比较缺乏,现实主义思考不够。油画最强,写意性突出,综合材料探索尝试很不错。高校培育人才,具有导向性,应树新风,振兴东北美术,补充人才充实后备力量很有必要。
王建国(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吉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为艺术家,我简单讲一点感受。东北资源曾经支援全国,现在经济负增长,人才流失非常严重,一个省的经济生产总值赶不上苏州,文化建设上的经济投入就有短板。这次展览可以说是东北四省区抱团取暖,是一个非常温暖的活动,感谢策展人,尤其是得到尚辉先生的支持。东北艺术家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力量,因为我们祖上不是游牧民族就是拓荒者,内蒙古也一样。我们正在跟市政府谈拿出伪满洲国的十六栋老建筑做艺术区,特别高兴的是中国写意油画双年展即将落户长春,落户吉林艺术学院。希望大家继续支持东北表现性油画,支持东北和内蒙古美术。
李昕辉(吉林省美协理论艺委会秘书长,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主任)
1959年东北地区第一次美术联展至今已经60年,我们能体会到东北地区艺术家对文化发展的热望。延安鲁艺是四省区共同的根基,四省区作品审美追求,观照角度,艺术表达方式各不相同。时代人物版块体现北大荒精神,抗联精神,民族大团结,闯关东还有时代人物写照等,具有一定普适性。在人文思考板块中着力彰显寒地品格,以小见大。在天地自然板块体现艺术家对家园故土的眷恋,面貌完整鲜明。社会生活板块与中国本土工业化进程东北老工业基地复兴,边疆的发展等现实话题相契合。整个巡展直指现实需求,尤其是四区地域群体的需求,体现了艺术家自发自省的觉悟。本次展览具有造血功能,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北方地区美术文化杂糅和美术共融的脉络,创作个体与群体面貌的确立,美术作品与公众的关系问题等。展览的定位,作品的品质,社会意义都是意义深远的。今天是一个共享的时代,我们应携起手来进行更多共享之举,更多年轻艺术家推介,更多有问题导向的学术展览策划,更多美术理论批评力量的共生,以及新的东北地区艺术史的书写。树立新的学术思想,启迪创新意识,创立新的学术教学共同体。
李林(鲁迅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助理、博士)
“北疆新象”巡展为北方四省区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是四省区高校美术实力整体亮相,代表着北方艺术和教育的未来和希望。“北疆新象”这个新的概念体现了策展人的思考,格局和视野值得学习,展览和再进一步提炼展示,将会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新象是新时代、新力量、新面貌的体现,作为艺术家的教师也会身体力行将这些贯穿到教学当中,推进东北美术发展。对我而言,下一步的工作将进行当下艺术史的写作研究。
许才山(吉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非常感谢尚辉先生,感谢各位学者、各位艺术家光临“北疆新象”开幕式和研讨会。近些年来,我们吉林师范大学在美术实践和美术理论方面做了些工作,从引进人才到学科建设,在艺术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今天“北疆新象”巡展就是我校美术研究所所长陈思主持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学校非常重视这一项目。今天研讨会上各位提出的问题对我们的未来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在这里,我代表吉林师范大学感谢各位老师,各位艺术家,并邀请各位同行以本次展览为契机,为东北艺术振兴而共同努力,为国家的艺术事业做出贡献。
研讨会部分嘉宾合影
“北疆新象——北方四省区高校教师美术作品巡展”闭幕学术研讨会
4月22日下午,国家艺术基金“北疆新象——北方四省区高校教师美术作品巡展”的最后一站在沈阳的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随即召开了巡展闭幕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项目负责人、巡展策展人、吉林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所长陈思博士主持。参展艺术家、理论家、院校代表等近三十人参加研讨会。
学术研讨会现场
及云辉(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
很高兴“北疆新象”巡展今天在我们鲁迅美术学院收官,感谢诸位在百忙中参加三省一区的这个展览,这个定位于高校教师的展览对理论研究和地方文化推进都有很积极的作用,请大家畅所欲言,为展览完美画上句号。
孙世昌(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原美术史论系主任)
这次画展办得非常严肃,是典型的学院派展览,是各大院校交流和较量的平台。我从陆浩然作品“锦灰堆”体会其中内涵与精神境界,翻卷边儿了的书,充满情感,没有辉煌嘈杂,非常平静,当今社会吸引力巨大,保持住这样一种平淡境界非常可贵。另外,我由此想到一个问题:东北院校中东北画家占多数,咱们东北的画作也有不足,除了朴实之外,美术排除不了文化品质,不是技术的、工匠的,东北画家要把创作主体的精神境界表现出来,没有这个,品格上不来。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是由宫立龙的画想到的,真实像陶俑的画面形象,受到了中国传统意象思维的影响,能解脱形对主体的压迫,我建议东北的画家接受一点传统的意象思维,在写实造型能力强的基础上吸收,这就是我要讲的两点。
宫立龙(辽宁省油画学会副主席、鲁迅美术学院教授)
孙老师讲得好,最本质的问题:精神和手段何为第一性?精神必须是第一性的。通过陈思策划这个展览我想到:学院是什么?老师作品和别人的区别在哪?学院一定是规律性的提炼,学院要教“本”的东西、支持个性发展的东西。展览作品是冰山一角,但一叶知秋,可以看到个中画家的追求。我总结优秀作品的标准有三个:是不是关怀人类的文化,是不是有当代的气息,是不是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北疆新象”,“新”在哪?是什么“象”?这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北方有什么特点?图腾不一样,生存状态也不一样,我们从“马前挂人头,马后驮妇女”的游牧民族发展而来,我们不提出智慧,但是有深化智慧的能力。我们的作品老实但踏实,我们的缺点在于沉重,没有思辨。孙老师刚说要在传统文化中找意象,我不太看油画资料,看的多是中国民间美术、雕刻,在不同的学科之间发现问题,寻求创新。第二,在传统方面,任何大师都是大坑,掉进去就拔不出来,学习大师我是溜边走,跪着看画册,站着画画,我们要研究自己,二十几岁时我写了有一条标语:“你是个什么东西”,安天分,守己见。希望能多在作品中看到“本”的东西。
宋玉成(鲁迅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
“北疆新象”首展学术研讨会上,几位北京专家发言都说“没想到东北画家的作品这么好”,这话其实一语双关,一方面是我们的创作实力比外界认知的强很多,另一方面是说明我们的理论研究和艺术推介滞后。这次展览意义重大,让我们视野放开,一方面保持教学和创作本体,另一方面迫切需要向外宣传自己。北方艺术表现的未知领域还应进一步探索,可以从更多方面考虑问题。
张鹏(辽宁大学博士生导师、原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孙世昌先生站在高处给学术研讨一个精彩的定位,给创作者新的思考,对艺术家们有非常好的启迪和帮助。北方美术一直是学院主导,所以展览定位明确,本次国家艺术基金能把这样的项目落户东北,陈思院长功不可没。我与尚辉先生交流中,他说你们北方艺术不仅做得很好,而且北方个性化的创作状态已经出现。我感觉“北疆新象”这次展览非常积极向上,希望以后能有更多交流的平台,谢谢。
席田鹿(鲁迅美术学院《艺术工作》杂志社常务副主编)
因为做杂志,我和南方一些学校在理论上交流较多,他们对以鲁美为代表的北方创作实践非常认可,比如本次展览的领军人物宫立龙老师,我们《艺术工作》近期正在重点推介他的北京个展。我想北方美术创作是会持续发展的。原来南方高校认为北方的理论比较薄弱,但今天我看到孙世昌先生、陈思、宋玉成老师、李林等都是从中央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回到北方的。这个展览也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在理论上的交流研讨,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
韩高禄(大连市美协副主席、辽宁师范大学教授)
北方四省区这样集中的展览还是第一次看到,大连的艺术状态比较轻松,在深层思考和实践方面,我既在其中,又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还是欠缺很多东西。我本人一直在摸索,这次展览给我很大的启发,感谢陈思老师,回去以后我将尽可能把观展收获对学校和社会宣传交流。
王仁祥(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这次展览作品品质很高,画得很好,不限于新象,而且包罗万象,从油画,水彩到国画,各个门类都值得学习研究。
李英伟(沈阳大学教授)
听孙世昌老师的话很有感触,作品首先是文化的,技术是辅助手段。从地域上讲,北方是一个特殊的概念,从历史上看,北方几次入主中原,包括鲜卑,清朝,荒蛮的文化影响还是很大的。这次展览更像是北方整体艺术面貌的展示,北方画家的技术性比较强,但文化上的东西可能有些滞后。宫老师一直是我的偶像,他有很强的文化自觉自省,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我身在北方,了解北方艺术状态,但还是跟着技术跑,我的启发是:以后的作品更多地关注文化,让技术辅助表述,提高作品艺术价值。
张贯一(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学办公室主任)
“精神性”是我的老师宫立龙先生一直提示我的东西,本次参展艺术家都是高校的美术教师,所以技术性都很强。系里最近在做评估,我挑选了一些素描作品装饰走廊,发现这些作品都是写实的,最近两三年留校作品都比较重视精神性,但是跟往年精彩的人体素描、静物素描一对比,就发现它们单拿出来的展示性是比较弱的,这个时候我们考虑到宫老师所说的精神性和技术性之间的关系,精神性是技术性的支撑,这也是展览对我的启发所在。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引导学生在技术性前提下寻找精神性,是我作为一名教师所考虑到的问题。
李林(鲁迅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学办公室主任)
展览选择高校教师作品,体现出学院气派和艺术家的双重身份。为什么首展研讨会上北京专家看到“北疆新象”作品时会有那么大的触动?说明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有对外展示的局限。这个展览虽然不是一个完整的北方四省区高校教师创作面貌展示,但它建立了北方四省区集中展示创作面貌的模式。虽然今天是展览闭幕研讨,但它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可以在后续延续下去,按主题、艺术倾向筛选艺术作品,更精细地推介北方艺术家展示在全国的舞台上,让外部对北方艺术有更充分更全面的了解。历史上,我们有北大荒的艺术传统,有北方艺术群体前卫新潮的艺术创作,有文化界的鲁美现象,我们不缺乏扎实的文化底盘。希望通过这次展览,我们在理论上、学术批评、包括借用新技术手段进行宣传推广方面,我们共同不断推进。
刘海洋(沈阳大学教师)
谈到写实,我的个人想法是,精神性和技术性是不能割裂开的,就像一个种子发出的两个芽片,它们是一起生长出来的。我是一个非常技术性的画家,我之前苦恼如何把精神表现出来,但我在作品中尽量表现自己的情感,虽然没有一些宏观的人文关怀,缺少个性,但技术里就承载着我的精神。
霍思光(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产品设计系主任)
“北疆新象”巡展是理想和现实的旋转门,每当走进展厅都觉得是一个理想世界,但回到现实又感觉不到文化环绕。经历整个展览,我认为这次展览是一个家国与梦想的聚会,是一个合作与共赢的聚会,它的意义更多的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助力,通过这样的集体发声可以让北方美术向前不断推进,让现实与理想结合。
宫立龙(辽宁省油画学会副主席、鲁迅美术学院教授)
针对刘海洋说的“精神和技术”问题我再补充一点。傅雷说:“唯物和唯心不过是一物的两面”,我们总是在强调一面,是什么总是比怎么样更重要,因为一开始你选择的就是精神性的东西,文化没有大小,最基本的生存状态就是大文化,好的画是随情随性的不是强迫出来的,但是画得好是很重要的,精神性和技术性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美术二字,“美”就是精神,“术”就是技术。
王大壮(吉林师范大学教师)
作为后辈,我很荣幸自己的画和各位前辈的画一起展出。而且展览呈现和影响都在不断超出我们预期。谈到发现和表达的问题,作为综合材料的实验者,我们通过材料置换来表达我们发现的问题,用什么形式表达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尽管我仍然不确定用什么途径能有效表达现有认知,但是一直尝试去接近。重在尝试,表达是表达,发现是发现,这是我想说的。
胡秉文(鲁迅美术学院教务处长、综合绘画系主任)
国家艺术基金是一个良好的平台,推动艺术家参与国家精神文明建设。这个展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平台的同时也是在为社会做服务,引领年轻人热爱艺术、国家、事业,这是最主要的。我更多考虑我们在培养什么人,鲁美在培养什么人,热不热爱自己的专业,对国家是否有贡献。每个人专业的深度和精度靠自身悟性和接触的知识面,需要在学术交流过程当中得到新的视野,拓展更广阔的艺术道路。祝愿展览取得更大的成功,也欢迎各位来到鲁美举办展览,进行更多的交流活动。
陈思(吉林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所长、美术学院副院长,“北疆新象”项目负责人、巡展策展人)
感谢大家。今天,“北疆新象”有幸在北方美术高地-鲁迅美术学院做最后一站的巡展,隆重开幕,成功研讨。各位老师发言简短,但思考深刻,问题本质,从艺术创作和教学的角度,与我们首展时的理论研讨会形成完美的互动和呼应。
我想,“北疆新象”做的是一件抛砖引玉的事情,期望更多的同道各展所长,共同雕琢打磨北方美术这块积藏的璞玉。巡展即将收官,但我想这只是一个开始。一切都刚刚开始。谢谢大家。
最后,感谢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感谢吉林师范大学支持,感谢支持巡展的单位、新闻媒体和参展艺术家。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和未来的“北疆新象”。
闭幕研讨会后部分嘉宾合影
结语
经过两次研讨,学者和艺术家们普遍认为,“北疆新象——北方四省区高校教师美术作品巡展”巡展策划清晰、定位明确、以四个省区、四个主题版块、50-90年代出生的四代学院艺术家、高水准的艺术作品以及合理的展场布置,成为一个具有全国美展气息和品质的高水平地方展览。展览对于推进省区间美术交流,对于凝练经典、推出新人、对于繁荣文化、振兴北方艺术生态具有重要意义。诚如尚辉先生所说:正是把作品展示、文脉研究和问题探讨综合一体,才使得这个展览真正具备了预示未来的“北疆新象”。
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使得北方边疆美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全面集结和整体展示,有机会让高校教师在新时代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展现地方文化和对话全球艺术,传播和传承艺术文化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北疆新象”首展学术研讨会嘉宾名单
“北疆新象”闭幕展学术研讨会嘉宾名单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