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在燕郊一个有天窗的大画室里,油画家李海旺正琢磨着他《残荷》系列中的一幅,这时一个中年人走进来,他在这个既是画室又是展室的小厅里巡视欣赏一番后,指着一副两米高、一米多宽的大幅油画肯定地说,“我要这幅了!”李海旺有些吃惊,因为他知道,一般大幅油画作品,通常是国外客人买的多,或者国内有批评家做背景的、带点前卫思想的企业家感兴趣,而这位看起来既不是艺术客商,也不像那种很时髦的经理人……
“先生您买这幅画做什么用途?”
“我就是喜欢。”
“它挺贵的。”
“没关系。”
“您不是艺术圈的吧?”
“我是搞石油的。”
听到这,李海旺不太吃惊了,燕郊这一片,石油企业比较多的,石油职工和艺术家(他们沿着798和宋庄向东寻觅,定居在更东边的三河和燕郊)双栖双伴,已是平常事了。但过去石油职工过去一般不是油画的主顾,他们有些人至多可能对文物收藏感兴趣,而对被称为最前卫的“艺术行为”的当代油画收藏,还较少人尝试。
这个中年人不能不引起李海旺的好奇。
原来他是附近中石油企业的一位职工,在大学期间就对艺术感兴趣,在石油企业干了几十年后,当许多人都对买房子感兴趣的时候,他对代表当代中国年轻人某种趣味的当代油画开始出手。李海旺在798办展览的时候,他巡视了许多前卫作品,也看中了李海旺的画,这次专门上门按图索骥来了。
刚走出青年的油画家李海旺的作品近几年很受欢迎,用油画市场的话讲,就是有卖相。这个“卖相”解释起来还真不容易,它表达的是一幅作品既有某种学术的深度,有艺术史上的某种价值或者价值苗头(也就是这个画家多少可能在艺术史上留一笔),又有一种帅劲或者妩媚投合了众人的欣赏习惯或者当代时髦的一种趣味指向。
评论家评论,李海旺的“卖相”是他用西方的工具解释东方的文化,通俗点说就是他用现代油画技巧表现了东方的意象。
对于许多中国油画家来说,最为困惑的问题是在艺术创作中,既要在油画语言上保持西方油画的味道与感觉,又要使其具有中国的文化感和身份感。这是一个两难的困境。在中国油画史上,有多种解决方案,一种方案就是用油画来画中国传统绘画中喜欢描绘的题材,如山水和花鸟。在这种方案中,也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用油画创作中国画,画面给人的感觉就像中国传统中的山水画和花鸟画;还有一种是画的题材虽然也是山水或花卉,但是艺术家们还是尊重油画语言的特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在西方的油画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李海旺所走的是后一种路子。
评论家认为(在当代艺术领域,评论家的地位非常重要),李海旺在此领域的探索有许多已经超越了别人,他选择荷花这一具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对象作为自己主要倾诉对象,又并不是从传统花鸟艺术的角度来看待荷花,他命名他的主要作品系列为“天籁”,正表明他视荷花为天地之间的存在物,比传统意义的外延更广大了,已经超出荷花在传统花鸟画中“出淤泥而不染”的意义。
他这样探索下去,作品越来越富有东方的情景与意味了。看他近几年的作品,无论是荷塘月影,还是雪霁风霜;无论是草丛荒野,还是人体景物,都展现了空灵、高古、激越、深沉的幽妙境界,大有品尝中国水墨画的气韵与回味唐诗宋词的意境。这也是他内心精神世界的真实表露。
李海旺表面上看去,粗放不精,大大咧咧,但是内心充满了真诚善意与对完美的理想追求,人称“激情的海旺”,他的作品明显揭示了这种善意与完美。微观细腻的情感跃然于色彩与笔触之间,映衬出一位生活在嘈杂纷乱的当代艺术家的自我内敛的精神世界与远离时尚的安然心境。
因他这种“卖相”的吸引,许多圈内人光顾,而近来一些“石油人”莅临又透露了什么样的信息呢?
李海旺自己分析,首先并不是像人们认为的那样石油人就总喜欢钢架油火(当代,这样的工业油画越来越少)他们工作之余可能更喜欢“荷塘月色”来调剂情绪和心境。二是现在石油职工的成份在发生改变,“王铁人”这样的工人可能越来越少,而“李四光”这样的知识分子越来越多,他们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甚至有国外求学的经历,趣味当然会发生变化,对当代艺术亦不再陌生。另外,所谓“玩房炒股搞邮品都不如藏画来钱猛”的传言肯定也有一定的蛊惑力。
这就造成了一些石油人介入油画市场,当然类似的理由也吸引了许多艺术收藏圈以外的白领、商管、专业人士等。
“我喜欢格调高的作品,我不可能弄一幅骚首弄姿的裸体画挂在家里。”那位来购画的中石油的干部说,大自然和荷塘残叶的略为感伤的秋景,加上某种现代艺术的趣味正适合他的某种情调。
油画对他来说,是心境而不是钱。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