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艺术问政之两会观察】潘鲁生:失去传统 就如无根的浮萍

2015-03-08 02:06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工艺美院院长潘鲁生

  2015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标志着一年一度的两会正式启幕。会议持续进行,文化艺术界两会代表们们的提案与观点也陆续呈现,本届两会艺术界备受关注的声音又有哪些?雅昌艺术网以“艺术”问政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工艺美院院长潘鲁生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在本届两会提出了“关注农村文化生态”的提案。在提案中,潘鲁生关注的是保护农村文化生态、开展手工艺扶贫和传统村落保护立法等内容。

  传统的消失 无根的浮萍

  近10年间,90万个自然村消失,村落的现实就是人去镂空,人亡艺绝,传统村落凋弊,农村文化生态急剧变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传统村落以每天约1.6个的惊人速度消亡。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村落的消失就意味着农村生态的破坏,而民间美术与传统手工艺就这样变得岌岌可危。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家,潘鲁生三十多年来的艺术创作一直无法离开民间美术的影响。民间美术和民间手工艺的保护,是他连续几年来一直在两会中不断在呼吁的话题:“传统文化是什么?是祖祖辈辈承传的东西,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里在文化上的贡献和自己精神上的血脉,如果失去了,就像无根的浮萍。”

  潘鲁生对于农村文化生态感触越来越深,呼吁也越来越迫切:“农村文化生态遭到致命破坏,村民失去了固有的传统和家乡的归属。绝不能在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中悲剧重演。”

  近些年来,村落保护并非新话题,诸多古村落保护的成功案例也多见诸报端。2012年4月以来,国家四部局联合启动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已认定三批共计2555个传统村落名录,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潘鲁生认为,普查认定只是保护的开始,传统村落保护亟需进一步深化,在农村文化遭到致命破坏的今天,农村文化仅靠专家学者记录整理或抢救收藏,是无济于事的,“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我们怎么看待乡土文化的根脉?如何面对新旧变迁?怎样守住文化的内核和动力?”

调研临沂柳编

  当传统手工艺遭遇现代方式

  “去年5月份,我随全国政协调研组对乌蒙山片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进行了调研。”为深入了解我国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情况,潘鲁生无数次踏上调研民间美术的走访之路。一路上,他发现民族地区许多村民都在从事传统手工艺劳作,有的手艺人技术精湛,制作的手工艺品非常精美,却乏人问津,即使有个别企业来购买,价位也非常低。

  “单从文化和美术的角度看,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手工艺资源非常丰富,苗绣、苗银、彝族漆器、黎族织锦等都工艺精湛极富民族文化特色。”但同时,这样的地区交通闭塞,信息不发达,民族地区的传统手艺资源没能很好地推广和应用并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融合,而且单一靠农耕生产又人多地少、且受自然生态条件限制,面临不少难题。

  一段时期以来,包括传统村落空间、民俗民艺样式、文化传承人以及可发展生产的文化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文化资源流失加剧。潘鲁生认为这既是一个自然演化的问题,也与长期以来在政策上强调“文化下乡”,较为片面地以城市同化农村文化,在文化投入上注重广播电视等现代文化建设投入,对农村传统文化保护投入不足等有着一定关系,相对忽视了民间文化自身的价值。“必须改变这样的观念,避免过度强调城市化进程,用所谓城市‘文化下乡’以及消灭所谓的‘城乡差别’,把农村当成了没有文化的区域而切断传统意义上的‘乡土文化’之根,避免对文化生态构成人为破坏而引发文化的‘水土流失’。”

  母体的重要性

  农村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母体,农村文化是中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潘鲁生认为农村文化生态不仅关系到6.7亿农村人口的精神生态、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影响地域意义上达城市建成区面积320倍的广大农村的发展动力,而且保存着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基因,是民族文化的根脉。农村文化生态得不到有效保护,将严重影响民族文化发展。

  潘鲁生强烈意识到农村文化带给文化艺术的重要性,所以从事美术事业的他明白:“在美术的、文化的具体事项之外,我们得关注整体的文化生态,得关注生活在农村的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增收致富,得关注保护和发展怎样更加制度化、有保障。文化艺术和生产生活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我们需要拓展视野,关注文化,关注民生,关注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潘鲁生建议在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农村文化生态保护,建议发掘特色文化资源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实施手工艺扶贫计划,建议国家出台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条例,将保护与发展纳入法制轨道。建议政府出台和实施“文化扶贫”的帮扶计划,结合不同民族的工艺资源,为村民的传统手艺量身订制帮扶措施,做到精准化扶贫,帮扶手艺人,使他们靠手艺脱贫致富,让民族地区的传统手艺成为村民致富的一条路子。

  潘鲁生还提出建议:我们可以实施“乡土文化进课堂”。因地制宜编制乡土教材,生动介绍当地自然特色和风土人情,开设民俗、民艺和县志乡史知识普及和体验课程,增强特色文化、传统文化传习,构建家园感,延续国民集体乡愁。可以加强县志、乡史、村刊等出版和农村博物馆建设工作。发挥我国传统修史立志传统,鼓励和支持县志、乡史、村刊等文化出版工作。通过修史立志、留存活态档案等,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提升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可以实施“传统手工艺复兴计划”,开展创意研发、交流培训等文化帮扶,在有条件地区建立“农村手工艺研发培训基地”,搭建“产学研”协作平台,集合创意研发、培训和交流三项职能,促进高校师生、企业设计师和手艺农户等开展交流协作,提升传统手工艺产业内涵等等。概括起来说,就是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教育、融入设计创意、融入生产和生活。

  对于还在持续中的两会,潘鲁生谈到在文化艺术界两会代表的发言中,大家已经在特别关注文化传承问题,也关注如何创作优秀文艺作品的问题等,“这些都很重要,既关乎文艺发展的内核,也与对文艺的价值、文艺工作的使命的认识分不开。我们现在经济发展了,吃饱穿暖物质水平提高了,但精神文化的导向、支撑和丰富发展还需要加强,文以载道,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应该发挥崇真向善的陶冶作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文艺的根基扎得更牢、更有生命力,更好地服务人民。”

来源:雅昌艺术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luco

      传统村落,传统手工艺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冷落。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