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关于荣生的画

  创造之“形”与随“情”赋彩

  纵观中国画的历史文脉,无论工笔还是写意都留下了丰富而厚重的艺术瑰宝,使后来者的超越雄心在传统坚固且完善的系统挤迫下多显得力不从心,偶尔为之的一点技术改良或材料拓展,无伤大雅也无增大雅,中国画的总体形态仍是平稳的、恒常的。而荣生的工笔画创作却在工笔重彩的极致追索中打破了这种平稳的恒常,带来了一股北方游牧文化冷峻凝重的冻土气息。这一学术成就的获取追其源流,却是从造型观念的更新起步的。记得20世纪80年代末,笔者请荣生先生为我所任教的呼伦贝尔学院的美术学子们讲课,他的一个令人难忘的加了着重号的学术视点即是:“造形造形,造出来的形。”他列举了古今中外造出来的形的价值,从吴道子到梁楷,从塞尚到莫迪里阿尼再到毕加索。造出来的形竟是大师级人物的共性本能。于是,荣生从此切入此道,将西画的平面构成细化拓展:从主形与负形、图与底的关系到形与形之间的对比与联系;从形的强化变异到形的个性化处理(这里的个性化是属于画家的而非对象的)。完成完善了一整套符合于画家审美诉求和精神理想的形式语言,全方位地出色地完成了“造出来的形”这一学术理念。同时对材料技术与工笔语汇进行原创式的实验和拓展,使“造出来的形”有了一个结实厚重且充满创意的载体,同步构成了其独树一帜的形式风格和独具魅力的新奇语言。

  工笔画传统的十八描人人皆知,但荣生的画面语言却并未以此为基点向前发展,线的规范化程式化或可增加装饰趣味甚或增强某一方面的表现力,但相较于整个画面构成形成的张力,毕竟属于下位概念。荣生的线是精微且可至于广大的,但绝不纠结于线自身的学术贡献,线在这里融于体,融于面,分割着画面创设着构成,形成良好且独特的画面秩序,使工笔画从传移摹写的层面上升为创制崭新的视觉语言,从“造出来的形”起步,创立了荣生独具风貌的视觉语言,至于这样的创造更多的是科学探索还是艺术追寻,实在难以用数学式的逻辑厘清,但这一新形式语言的生成,确为精神层面的创造提供了技术支撑,使更加自由更加宽泛的几近通神的人文情怀的表述成为可能。

  形造出来了,如果在色彩上仅停留于“随类赋彩”的被动层面,其表现仍不会有全面且更高水平的拓展。传统的工笔重彩重装饰性,写实性也仅停留于随类赋彩的概念性色彩表达,而对精神性表现性色彩的启用还是相对薄弱的。荣生对西画有着一般油画工作者未必具备的真知灼见,或许由于在表现主义或象征主义的油画里获得了灵感启示,荣生的工笔重彩更强调色调的整一性和表现力,使其具有表现主义的力度和象征主义的感染力。不是一支独奏的二胡或古琴,而更似一曲多织体多音色共鸣的交响乐章!

  为了达到更为厚重丰富的视觉效果,荣生的一些画作采用高丽纸替代熟宣或绢,采用多层渲染、透色、两面烘托等技术,使画面效果既不同于传统工笔重彩的平面装饰性,也不同于西画三维空间的深度模拟,其厚重是“画面”自身的厚度与重量,其丰富是“画面”自身的变化与统一。以此达到了仅仅属于荣生自我的强化了的符号系统,并以此去表达其深邃且敏锐的人生感悟,去承载生命诉求的每一次萌动。

  如此,“创造之形”和“随情赋彩”共同完成了荣生画面语汇的符号系统,使工笔重彩的百花园中多了一个不曾有过也不可替代的新品种。神形兼备与以形传神?荣生以造出来的形、设出来的色完成了画面语言的基本风貌,但这仅仅是技术仅仅是语言,是艺术杰作的必要支撑,而中国画论的最高品格乃是“逸品”-即自由自在的“逍遥”!古之画论也留下了“形神兼备”的朴素规范,古意的形神兼备,约指对象的形与对象的神合二为一,兼而备之兼而有之,画家仅是一个在场或不在场的陈述者,陈述得好,形神兼备,弄得不好,貌似神离,或者更差些竟是形神俱失。荣生笔下的形、神与此陈述又不尽相同。仅以《草原之梦》为例,其笔下的牧人,形似神也似,但不止于此,整个画面所溢出的潜现的品格并不止于牧人的神韵和风采,而是一种人类精神的泛化和升华,是由个体的画家表达却达到了宇宙精神闪现的层面和高度,于是牧人的风采承载了草原的神韵,更承载了一种博大超凡的宇宙精神,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把人们潜意识的集体诉求给予了形式-一个卓越的不可替代的形式!完成了对传统“形神兼备”说的一次有价值的超越。而这种超越比之西方美术史上一次次以否定为超越目标的事实,不可同日而语。西方的超越是理性与反理性的博弈,是以否定为前提的突变;而荣生的超越是一种更为睿智的升华与整合,是从个体情感向永恒精神的追索与皈依,其恢宏的气场与微妙的神韵已超越神品疆界接近“逸格”。形似重要,神似更重要,将神似夺天工为宇宙精神者可谓大气情境中之大器!

  荣生的画结构严谨,造型诡奇多变且凝重悠远,设色丰富而微妙,制作浑朴大气而不失精微,整体呈现出工笔画罕见的精神能量,解读表述着北方冻土地带生命的顽强状态,无论马、牛、骆驼还是牧人,都充满静寂中的张力。静穆的天空,沉默的大地,凝固了的白云,止水不动的湖泊……这一切静静的无声息的视觉符号却共同潜现着无法寂灭的灵魂!传神者,传物之神,传画者之神,大象无形者乃传天地之神。静谧氛围中律动着人类集体的无法寂灭的灵魂!

  回归传统与道法自然

  荣生的精品力作多用工笔重彩形式,那是他书写恢宏篇章的基本语言和风格样式。近十余年,他在研习中国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其中有当代人物画的大作也有古代人物小品。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有意地回归传统回归经典,自觉地接续传统文脉,吸纳传统文化精华。从这些年来与他的多次接触中,我更加感觉到他于传统绘画的深刻独到的体会。他站在中西文化比较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并在自己的实践中体味对传统精髓的认知。研读经典,以书法入画,写意画的研习现在成了他每日的必修课,使他的学术视野从现代回溯并包容了传统的文脉精华,从深邃静谧的工笔力作拓展为写意画作的淡泊静远。

  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中国画画家,荣生更厚重也更全面了,在人物画领域,具备了更多且更完善的表现手段。中国的水墨写意画,最高建树多集中在山水和花鸟领域,真乃硕果累累,石涛、八大、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笔精墨妙,逸笔草草,中国画以此境界可以独步世界画坛而独领风骚,但在水墨人物画领域却难以达到等同于山水花鸟的境界,其原因可能是人物造型(特别是以科学为依据、以西洋画为标准参照系的时候)在形体结构的严谨制约下,无法做到完全的自由挥洒,贴近人体造型结构的骨法用笔,由于法度森严而使画面的自由构成多少有些顾忌与羁绊,相较于山水与花鸟,笔很难那么的自由,墨很难那样的泼洒。明知水墨表现人物的难以驾驭,荣生的水墨功课还是落实到了人物画上。由于具有厚重渊博的古典文化功底和相当不错的书法功力,使荣生的水墨人物入法自然,并使其在短时间内便在入道的层次上修炼。诗人常说,功夫在诗外,画家也常谈,功夫在画外。荣生在水墨人物上的造诣与成就,起于水墨,凝于人物,而根系却植于人类数千年的文明积淀,这里有《诗经》《论语》的中国经典,有亚里士多德与黑格尔的理念;有文人画的人生祈望与率性笔墨;有素描严谨的造型积淀。荣生能熟练地用速写方式快速自由地组构画面,对传统笔墨有深入精微的体悟,对油画有业内无出其右的卓见,及至将视野拓展至建筑、雕塑,将趣味伸展至文学、影视,仍能高屋建瓴,见地脱俗。与荣生闲聊,往往能从多文化向度受益,此乃厚积薄发,才思涌动时,可信手拈来。如此广博的文化积累,不仅使荣生的以工笔为主的精品力作充满艺术张力、人文厚度与卓越的精神品格,使其在画坛具有鲜明的学术形象而受到广泛赞誉,而且使他的水墨画,也来得精彩地道,获得同道方家的称赞。人们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宇宙间的人类社会,圣人云:仁者爱人。荣生爱画人,精微的用工笔,自由的用写意,阅人无数,画作万千,一画就是几十年!

  无论中国画还是西洋画,也无论工笔人物还是写意人物,画之议论评论,议的多是法,论的多是道,道法自然是一种汲取更是一种超越,以虔诚敬畏之心汲取,以自由再造之力超越,此境界荣生做到了,且笔耕不辍,竟至久远。

  我喜欢荣生的画,因为他的画中可以感悟到诗意的梦境和灵魂的祈盼。

  2012年8月于呼伦贝尔

作者:吴厚斌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