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崔正化的艺术:世界是个大垃圾场,当中却开出一朵花

2015-05-07 14:36

  导读:对崔正化而言,世俗生活是他艺术的起源地,市场才是艺术灵感的最大来源,没有接受教育的中年妇女才是“令人敬畏的”老师,他致力于在低俗趣味之中发现一种“高级”审美趣味。崔正化的作品可以被视为是对“一种快乐生活的赞美”,但是,经过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之后,我们才能发现,引出怜悯之心的激情(Pathos)和怀旧之情隐藏在作品表皮之下。

  艺术家崔正化崔正化的艺术让我想起了一部非常流行的电视节目《生活达人》。事实上,崔正化坦言,对他而言,市场才是艺术灵感的最大来源,没有接受教育的中年妇女才是“令人敬畏的”老师。此外,其致力于在低俗趣味之中发现一种“高级”审美趣味的作品,及其采用高级审美重铸低俗趣味(反之亦然)的充满了颠覆性的游击策略,与这部电视节目中所谓“达人”的生活习惯非常类似。崔正化生性憎恶所谓高级艺术高人一等的谬论,他强烈反对当代艺术的等级排列,也批判脱离了日常生活语境的艺术的空洞。他极为怀念和喜爱那些廉价而破旧的东西,尽管从审美的角度而言,它们显得生硬而粗糙。就此而言,崔正化在其早期艺术生涯中以工人阶级的饮食,以及后来以廉价而普通的塑料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就显得自然而然了。而且,崔正化的作品继承了17世纪荷兰风俗画的特点,后者直接描绘了拥挤的集市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诸般场景。在他的作品中,崔正化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食物,包括五花肉、猪头、鱼肉、鸡肉、蔬菜、水果——这些都是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品,同时也是非常容易腐坏的材料。在西方古典绘画中,这些食物与花(崔正化作品的另一个常见主题)常用来表现虚荣或人生无常(Vanitas)的主题。贯穿崔正化整个艺术生涯的主题之一便是有关腐朽、灭亡,以及支配这些过程的时间观念。世上的一切事物都可被分为两类,一类属于腐朽之列,另外一类则属于不腐朽之列。而随着塑料的出现,在当代日常生活有关时间的概念之中,一种伟大的范式转变由此产生了。崔正化的花朵、食物,以及塑料彼此之间通过“腐朽”这个关键词辩证地关联在了一起。塑料不仅是一种永恒的存在物,它还是一种材料,能够生动模仿新鲜的食物和花朵。

  美丽,美丽,人生(捷克布拉格圣萨瓦特教堂公共艺术项目现场),气球,可变尺寸,2012

  崔正化为了寻找灵感经常去城南牡丹集市[在韩国京畿道城南市每隔5天举行的大型集市。]、首尔黄鹤洞跳蚤市场等国内传统市场以及东南亚地区传统市场,以及其他类似的二手店铺和杂货铺。另外,对他的艺术创作影响至深的还有一位导师就是兰芝岛[兰芝岛位于韩国首尔市汉江下流,“兰”和“芝”都是带有香味的植物,常常用来比喻美好事物,随着首尔的快速发展,兰芝岛成了垃圾填埋场,通过7年的改造和净化,到2001年开始作为一座公园对外开放。],这个巨大的垃圾填埋场后来被改造成了一座公园。1987年,从学院毕业之后,崔正化并没有选择去当一名艺术家,相反,他就职于一家室内设计公司,后来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但是,1990年8月,当他策划并参加了一个名为《首尔礼拜日》[ 展览名称来源于韩国一家周刊的名称《首尔礼拜日 Sunday Seoul》,该周刊为韩国最早的娱乐新闻杂志(1968 ~ 1991),以鲜艳的彩色照片、广告以及刺激的内容吸引了男性读者的眼球。]的展览之后,他最终还是回归了艺术的行业,而且开始创作新的作品。20世纪90年代期间,崔正化的作品展现了他对传统艺术以及人类的世俗欲望与困惑的敏锐批判。在他的作品中,花朵是最重要的主题,此外,崔正化所指导心窗视觉开发研究所(Ghaseum Visual Development Laboratory)设计的Ssamzie之书的首部作品,也是以“花朵”为主题。和塑料一样无所不在的花朵,本身即是一种波普艺术,也是最受喜爱的植株。花朵吸引了崔正化,不仅是因为它们的魅力超越了语言的束缚,而且是出于这样一种独特现象,即人造花朵现在也被广泛使用,用以替代并不能长久存在的真正的花朵。虽然崔正化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收集各种花的形象了,但他的第一件以花为主题的独立雕塑作品《超级花》却是在1995年才得以完成。这是一朵巨大的充气郁金香,插在一个花罐之中。从此之后,崔正化的花朵开始在世界各地展览。在每一件花朵作品中,崔正化都传达了一则直白的讯息,即“这不是一朵真正的花儿”,意指我们的模仿和伪造盛行的虚伪生活。对崔正化而言,塑料是最好、最适用以及最熟悉的材料。不管具有何种形式和色彩,廉价而普遍的塑料产品都能让艺术家的各种展示和装置的方法得以实现。对喜爱这种粗俗材料的崔正化而言,这真是一个“塑料天堂”。他堆积、刺穿、悬挂、排列、拆除,以及收集和重塑了这种俗气的材料。

  收集吧,一起吧(局部),塑料废品,可变尺寸,2008(韩国首尔奥运会体育场公共艺术项目现场)

  另一方面,崔正化创作的公共艺术没有所谓的目标观众群,也与那些寻求与人互动的“新类公共艺术”相去甚远。对崔正化来说,“美术馆之外的任何人都应该享有公共艺术”,因此,观众并非一个特别的群体,就像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或边缘群体。对崔正化而言,所谓的观众是指那些没有享受艺术的特别期望或相关知识的人群。同样,其作品的主题,比如花朵、树木、机器人、花冠或塑料,对于任何地方的任何人而言都是非常熟悉和令人愉悦的,这使得崔正化的公共艺术更少受限于特定的观众群体或场地条件。因此,其大部分公共作品,尤其是他的临时装置,比如屏风或旗帜作品,击溃了以往有关公共艺术的不合时宜的情形,避免公共艺术堕落成了“公共的敌人”。假如说崔正化作品的本质在于冲突、挑衅,以及离间的效果,对现实的语境进行了无情的颠覆和解构。那么,对他而言,保持一个“自由”艺术家的身份将会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种身份有助于艺术家更为有效地展开艺术实践。这是因为,对崔正化而言,艺术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道具,也是一位他予以奚落和违抗的“年老导师”。这就是为什么这位艺术家不断在艺术的领域进进出出,但既不会走得太远,也不会靠得太近。为了成为一名技巧娴熟的自由艺术家,模仿旧事物而非创造新东西将会更为有效,先决条件是艺术家应该具有一种天赋,凭借这种天赋,艺术家能够轻松扭转和颠覆熟悉的事物,而不用为创造新的东西付出艰辛的努力。而且,这个过程应该颇为有趣且令人愉悦,就像一出戏剧,正如崔正化通过自己的作品所展示的那般。这种特点明显给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收集吧,一起吧(局部),塑料废品,可变尺寸,2008(韩国首尔奥运会体育场公共艺术项目现场)

  虽然社会批判是崔正化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但是,艺术家自己却从不否认他的社会身份。因此,崔正化的作品可以通过崔胜镐[崔胜镐(1954 ~ )代表韩国当代诗歌的诗人之一。]的诗歌予以理解,后者认为,当代人的本质在于自相矛盾,以及以世俗人的身份批判世俗化的世界所体现出来的双重复杂性。这是小资产阶级分子的一种观点,他们承认这个世界的喧嚣和荒谬,并且拥抱这种现实,而非对其予以客观的批判。咋看之下,崔正化的作品可以被视为是对“一种快乐生活的赞美”,但是,经过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之后,我们才能发现,引出怜悯之心的激情(Pathos)和怀旧之情隐藏在作品表皮之下。(文:Kang Tae-Hee(博士,韩国国立艺术大学教授))

来源:墙报-人物 作者:杜梦茜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