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在闽西这片广袤肥沃的土地上,有一条被称为客家母亲河的汀江,在汀江中游有一座古老而秀丽的山城叫上杭,她是我的家乡。我出生在上杭庐丰一个客家农民的老屋里。溯江而上一百六十公里有座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县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长汀。这是我一生中的工作地。在这里,我当过教师,任过县文化馆馆长。
1975年在农村写生
长汀近三十年的群众文化工作,培育了我的艺术细胞,孕育了一个连我自己也说不清的梦,恍恍惚惚间有一座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在向我招手,让我魂牵梦绕。因之,我为她付出了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而无怨无悔;因之,我有过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的美誉。按理,我应该满足了。然而,与丹青结下缘的人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满足。退休后的这几十年里,我仍旧在通往艺术殿堂的崎岖山路上痴迷跋涉而乐此不倦。
1957年上杭二中初中毕业
1960年长汀师范毕业,摄于1963年
我在大学专攻油画,也拜师学过国画,实践过版画创作。群众文化工作面向基层,服务农村,因此,当年我常带画板和水彩颜料,深入农村对景写生,寄情于山川林壑,抒怀于村头巷尾,将记忆留在画板中,用彩笔描绘人生,涂抹我的梦想。为此,我钟情于水彩画,数十年来锲而不舍地在水彩画艺术上追求自己的天地。
最幸运的是,在长汀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慕名而来的省内外、国内外画家络绎不绝,这里成为画家和美术院校师生们的创作实践基地,他们也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深得他们热情的指导和帮助,使我受益匪浅。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农村经济政策似春风化雨,给农村带来勃勃生机,广大农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让我为之振奋,也让我顿生灵感、醒悟:我从乡下来,我原本属于乡土,我的艺术之根在乡土。那么,艺术殿
1975年在北京天安门
1970年在韶山毛泽东故居留影
堂不也乡土么?于是,我选择了水彩写实手法,一发而不可收拾地创作出《老手》、《老把式》、《社日》、《金秋絮语》、《圩日》、《喜上眉头》、《芳草寸心》、《老樑柱》、《牛娃》等以农民人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和汀江风景画。曾先后在长汀、上杭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
1982年在江西广昌风景区写生
1975年在长城八达岭
岁月不饶人,转眼已到古稀之年。上半年,不少美术学者同行到我家切磋画艺,他们还记得“画家寄语——我的路”中我自拟的一副对联:“忆往昔做园丁搞群文育新秀笑度春秋卅八载,看今朝舞笔墨描丹青筹画展喜迎盛世两千年”,赞我是一位在艺术事业上不知疲劳,不断追求的人。特别是在闽西山区,消息闭塞、穷山避野、交通不便,追求艺术的进步谈何容易。谈到此时,我饶有兴趣地把我早期的人物速写、版画、国画、油画写生、一一翻出来请他们指正。他们从没看过我早期的画作,有些作品就连我的美术学博士儿子也没有见过。他们一致要求我新版画册中应收入我的早期作品。这本新版画册所载内容我采纳了他们的意见。我不是全能画家,但是我喜爱尝试各种画种,特别是我长期来从事群众文化工作,涉及到面向广大作者,团结各种画技的画友、组织各类型的画展、共同探讨各种画艺的经验,也许这就是要求文化馆组织者“一专多能”的原因吧!我的画册绝大部分是水彩画,是我在基层文化馆工作特点的产物,因为画多了,我也就衷爱了它。在我的一次家乡农村画展中,因为展出的大部分农村题材、农民型像,参观的农民朋友,男女老少,络绎不绝,这不但证明了广大农民看得懂我的画,而且也喜欢水彩画。
1982年在高一呼老师家与林以友老师相会(右图)
我这本新版画册里的作品,技法保守,欢迎曾经教导、鼓励过我的领导、导师、朋友暨画坛同道批评指正。我牢记我国油画大师胡一川所赠我的一幅题词:“艺海无涯”,在未来有限的生命中,只要身体还好,我会在绘画艺术这条珍爱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和追求。
作者:蓝世明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