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1-23 10:09
2017年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迈入了第三个年头。展览获得国内外众多知名院校和首饰艺术家的响应,从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四百余位首饰艺术家中甄选出最终的300多位设计师的1600多件展品。
本次首饰艺术展将目光聚焦在“并.行”,取“合并”“共行”之意,所谓“并行不悖”,意在整合东西方多元化环境下的艺术创作理念,探讨首饰设计教育、产业和国际化发展趋势。同时,也有在多元文化语境之下的当代首饰艺术中,东西方文化生态相互尊重、共同作用、交融互补、携手共进之意。
打破藩篱
Jivan Astfalck(英国)的作品“善意的谎言-女巫”,项饰,纯金、纸、棉花、锡、毛毡,20cm×20cm
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可追溯到史前时期,人们用一些奇特的方式装饰自己,如在皮肤上刺下花纹、用装饰材料刺穿自己的皮肤。对于绝大多数民族来说,首饰都带有某些更为深远意义的色彩,有时是一种图腾的崇拜,有时是地位身份的强调说明。因此,几千年来,几乎在每个国家,珠宝首饰皆因它的美丽、价值、非凡的神秘意义等,始终受到珍视和珍藏。二十世纪以来巨大的社会变革,也为珠宝首饰带来了革命,它不再是少数人的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成为大多数人,尤其是女性显示个性、美化自身的附加物。而当代首饰设计早已突破了首饰作为配饰的概念,首饰具有了独立的时尚与艺术特性,作为点睛之笔成为了设计师表情达意,阐释感情与生活的独特方式。
珠宝首饰的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因各地的文化差异发展而形成。东西方文化起源不同,差异大,对珠宝首饰的设计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对首饰材质、色彩、设计风格等方面。不同地区、民族的文化交融,无疑是对当代首饰设计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来自世界各国的设计师们汇聚巧思与创意,打破传统的藩篱,通过首饰与观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沟通。展出的作品虽出自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师之手,但它们所代表的思想都在这里进行融合碰撞,刺激和引导着人们的审美习惯以及时尚观念,重塑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展览中的设计作品“翼”是法国的设计师杰·马克·沃兹克(Jean MarcWASZACK)和他的夫人王笑佳共同设计完成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自身感情的表达和他们对生活瞬间的记录,创作中他们尝试融合和借鉴不同的工艺,诠释自己对于首饰艺术的理解。
Jivan Astfalck(英国)的作品“好的和不好的”,戒指,925银、陶瓷、硅胶,12cm、10cm
另一位参展艺术家Jivan Astfalck教授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艺术家,她出生并成长在德国柏林,长大后便开始接受成为一名合格金匠的训练。而后,她选择去英国的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读书,获得了现代艺术史和理论硕士学位,后又在伦敦艺术大学获得了美术博士学位。
她的主要研究十分抽象,需要运用哲学、文学理论等思维模式,解读装饰相关工艺品的词汇结构。她认为,手工艺、设计和美术实践相互结合有助于专业理论词汇的扩充及新领域的规划,而且更有利于文化的生产与传播。
当代首饰艺术家胡俊带来了他的作品“他人”。他说:“我的首饰作品旨在表现东、西方形象思维习惯的差异性,形式和设计语言的冲撞是这种差异性的直观呈现,尤其是在对造型的表达上,而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分裂和理性的坍塌是造成这种差异性的深层次的原因。这些作品主要在探讨人性的话题,也和我自己的经历、生活关系非常紧密。”
左上> 胡俊的作品“缺口”,胸针,925银、金箔、钢丝、大漆、树脂,7.6cm×5.5cm×1.5cm
左下 > 胡俊的作品“跳跃”,胸针,925银、金箔、钢丝、大漆、树脂、9.5cm×7cm×2cm
右> 胡俊(中国)的作品“他人”,胸针,925银、金箔、钢丝、大漆、树脂,8.2cm×6.5cm×2.8cm
数字化、人工智能的影响
当前,以数字化设计为主导的软件技术和以3D打印为代表的硬件技术的发展全方位影响着首饰的设计制造加工业。关于数字化、人工智能的发展与首饰艺术的关系、新兴科技的发展与首饰产业带来的互动、国际语境下的首饰艺术以及商业首饰的发展方向、首饰艺术发展趋势等内容的思考是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期间共同研讨的话题。
对此,北京服装学院副校长詹炳宏认为,未来数字化的发展对首饰设计将产生深远影响。3D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将会突破过去十分复杂的设计加工工艺,由此对传统手艺价值产生的影响也值得关注和思考。同时,技术与科技的发展使传统加工工艺被颠覆,智能加工将使个性化、小批量生产更加便捷,设计师可以更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和把握时尚变化,更快速、更直接地面对终端消费者。
Vered Kaminski(以色列)的作品“空间框架”,项链,银、60cm×4.5cm×4.5cm
“如果想在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中不断创造自己的价值,就要将传统金属工艺与现代新技术融合。”美国俄亥俄州博林格林州立大学教授汤姆·穆尔(Tom Muir)谈到,“新技术拓宽了艺术的范围和视野,比如借助数字建模等数字技术的灵活性可以轻松赋予首饰新面貌。”
参展的首饰艺术家玛丽娜·史特科夫(Marina Sheetikoff)来自巴西,她认为优秀的首饰应是有感情的,既有实用性的,也是永恒的。虽然玛丽娜·史特科夫的作品都是在自己普通的工作室长凳上制作出来的,然而她对新技术、新材料的探究和运用兴趣浓厚。她说,对材料与技术的了解和运用可以突破限制,使自己表达更加自由。
理念凸显着设计师对于时尚与自我的认知,它穿梭于潮流趋势之中渴望着心灵的共鸣。“2017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意在东西方并肩,携手同行。对此,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牛亮讲到,本次展览展示了当下中国包容开放的时代情怀与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促进了东西方多元文化环境下的时尚艺术创作理念与文化发展趋势的融合与交流。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