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南国:谭华牧的画日记”开幕 展现中国早期现代派画家艺术特色

2018-05-02 21:44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何香凝美术馆于4月28日推出2018年首个重要展览:“南国:谭华牧的画日记”。谭华牧是20世纪最早尝试中西画风融合的现代艺术家之一,1920年代他就被视为新派洋画的代表人物。此次展览展出了谭华牧的油画、水彩等作品达300余幅,生动全面地挖掘了这位艺术家的艺术特色与艺术价值。

南国:谭华牧的画日记”海报

  “现代美术史上的失踪者”

  谭华牧生于1896年,1919年进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西洋画,1924年归国后,在广州、上海等地多所美术学院任职,引领一时之风气。抗战期间,他移居澳门,战后回到广州,出任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总务主任。1940年代末期,谭氏重返澳门,1956年再次回到广州,与家人团聚,此后担任广东画院画家,直至1976年去世。谭华牧日复一日地面对身边的景致进行写生和构思,绘制了大量画稿,其中很少一部分发展成了油画作品。在不少画稿的背面,标有详细日期——本次画展以这些“画日记”为线索,回顾这位现代艺术家的艺术成就。

  谭华牧的艺术糅合了后印象派、野兽派以及文人画意的新风尚,代表了早期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他的绝大多数作品选择了绿色为主色调,构成了个人的鲜明风格。绿色也是南方经常见到的颜色,呈现了其作品的地域特征。然而性格内向的谭华牧极少对外公布作品,因此被视为“现代美术史上的失踪者”。

  本次展览策展人蔡涛表示,展览除了展示谭华牧的代表作之外,大部分作品和珍贵文献是首次与观众见面。展览深入介绍了这位现代隐士独特的工作方式,同时还揭示了一个久被遗忘的美术史现象——由谭华牧、关良、丁衍庸等留日艺术家共同发展出的中国现代绘画的创新之路。

“南国:谭华牧的画日记”展览现场

  善于捕捉瞬间情景

  展览的第一部分是“新南国:谭华牧的画日记(1956-1968)”,以12年的时间跨度为线索,反映了这位蛰居南国的画家浓浓的人间情味:他经常驻足的写生景点,包括住处近邻的越秀公园和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以及好友苏卧农寓居的芳村等等。

  通过这些画作可以看到,谭华牧是个善于捕捉瞬间即逝的“精彩场景”。扯着母亲前进的小孩、公园里窃窃私语的女人、走在路上的行人,田间劳动的人们……谭华牧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丰盈的现场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画意。

  他偏爱的主题包括田间劳作、公园游人以及街巷的日常光景,画稿中也渗入了和时代主旋律相关的内容和写实风格。这些在南方湿润空气中跃动着的时代新风景,不时伴着暖意的诙谐,和祝福的心意,抒写出自然、人间和新时代的有机联系。

谭华牧《合唱》布面油画 广东美术馆藏

  游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

  展览的第二板块“台山人的摩登眼:澳门与广州之间”,主要是完成于澳门和广州两地的前期作品(1940年代-1950年代初期),充分展现出这位台山籍画家探索中国现代绘画的摩登眼光和天才手法。侨乡孕育出的远人乡愁,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游走的曼妙想象力,以及构思画面的精湛能力,在画面上构成了活泼的互动。

  蔡涛介绍说,这一时期的创作,可见画家融合传统与现代主义语汇的成功实践:在纪实摄影和山水画意之间,在巴黎画派和文人画意之间,谭华牧将各类写生实景和象征性元素,精炼为令人倾心的绘画母题。这是一组现代都市的视觉寓言,更反映了画家跨文化的图画智力,清新悦目而意味隽永。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展览的第三部分 “三个广东人:谭华牧、关良和丁衍庸”板块中,展现了与谭华牧与同期留日学习洋画的粤籍艺术家关良、丁衍庸。这三位艺术家受东亚现代艺术生态新浪潮的影响,在水墨画和洋画之间反复实践,共同发展出一条富于文化反思力和表现深度的中国现代绘画之路。谭华牧现存作品、画稿和相关文献,也揭示了三位广东艺术家自1920年代以来的交往以及他们所分享的现代艺术理念和实践模式。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尹春芳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