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5-02 21:58
作为何香凝美术馆2018年首个重要展览,“南国:谭华牧的画日记”日前开幕。展览呈现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一位“失踪”的先驱者,通过对谭华牧作品的重新发现,再现一段隐匿的艺术史。展出的350余件作品和画稿、50余种文献及文物,包括家藏照片、信函、杂志、明信片、画具、录像等,大部分作品和珍贵文献都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展览海报
1展览以“画日记”为线索
一位出生于著名侨乡——广东台山的画家,一位和关良、丁衍庸同期留学日本的画家,一位融合中西的现代艺术开创者,至今却极少有人了解和看过他的作品。谭华牧是20世纪最早尝试中西画风融合的现代艺术家之一,上世纪20年代他就被视为新派洋画的代表人物:这种糅合了后印象派、野兽派以及文人画意的新风尚,代表了早期中国现代艺术的成熟发展。但性格内向的谭华牧极少对外公布作品,被视为“现代美术史上的失踪者”。
据了解,谭华牧生于1896年,1919年进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西洋画,1924年归国后,在广州、上海等地多所美术学院任职,引领一时之风气。抗战期间,他移居澳门,战后回到广州,出任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总务主任。20世纪40年代末期,谭华牧重返澳门,1956年再次回到广州,与家人团聚,此后担任广东画院画家,直至1976年去世。
展览现场
谭华牧的最后二十年在广州度过。归国后他日复一日地对身边的景致进行写生和构思,绘制了大量画稿,其中很少一部分发展成了油画作品。在不少画稿的背面,标有详细日期——本次画展以这些“画日记”为线索,回顾这位现代艺术家走过的道路。展览深入介绍了这位现代隐士的独特跨媒介工作方式,同时还揭示了一个久被遗忘的美术史现象——由谭华牧、关良、丁衍庸等留日艺术家共同发展出的中国现代绘画的创新之路。
2融合写生实景与象征元素
本次展览由三部分组成,“新南国:谭华牧的画日记”,展出从1956年到1968年的“画日记”,反映了这位画家浓浓的人情味。画中包括他住处近邻的越秀公园和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好友苏卧农寓居的芳村。田间劳作、公园游人以及街巷的日常光景,在随性的笔触和精心的构图中跃然纸上。
谭华牧《合唱》布面油画 广东美术馆藏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台山人的摩登眼:澳门与广州之间”,这一部分展出谭华牧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完成于澳门和广州两地的前期作品,充分展现出这位台山籍画家探索中国现代绘画的摩登眼光和天才手法。这一时期的创作,时常可见画家融合传统与现代主义语汇的成功实践:在纪实摄影和山水画意之间,在巴黎画派和文人画意之间,谭华牧将各类写生实景和象征性元素,精炼为令人倾心的绘画母题。
第三部分“三个广东人:谭华牧、关良和丁衍庸”呈现了与谭华牧同期留日学习洋画的粤籍艺术家关良、丁衍庸作品,并呈现了三位广东艺术家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的交往以及他们所分享的现代艺术理念和实践模式。策展人蔡涛认为,这三位艺术家终其一生都在水墨画和洋画之间反复实践,在日常性的跨媒介滑动中,他们共同发展出一条富于文化反思力和表现深度的中国现代绘画之路。展览希望引发学界对相关学术课题的思考。
据悉,展览期间,主办方将举办一系列的学术工作坊、专题讲座以及系列公共教育活动,并出版展览图录《南国:谭华牧的画日记》。 (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梁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