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莎拉‧休斯,《更线性的流》(A More Linear Current),2018,布面油画、染料和丙烯,147.5 x 127 公分 / 58 x 50 英尺。© Shara Hughes,摄影:JSP Art Photography
2019年画廊周北京特别设置了一个艺访单元,作为参展画廊之一,瑞士画廊:伊娃‧培森胡柏(Galerie Eva Presenhuber)在此期间呈现美国当红的年轻艺术家——莎拉‧休斯(Shara Hughes)在亚洲的首次个展,并呈现了艺术家一系列全新作品。
作为美国新生代代表艺术家之一,其绘画风格受到了当代艺术家卡罗尔·邓纳姆(Carroll Dunham)、桑亚‧坎特罗夫斯基(Sanya Kantarovsky)、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等人的影响。莎拉‧休斯充满想象力的绘画,明快与鲜艳的色彩,创造出一个狂想的“乌托邦”世界,即使对于初次观看她作品的观众而言,也充满了吸引力。
此次伊娃‧培森胡柏呈现的最新画作,更进一步地发展了她所称的“虚拟或心灵的⻛景”。这些⻛景不是描绘真实场景,而是从内在产生,这个内在强烈地受到深刻的艺术史知识以及其他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启发。狂热的色彩、明快的笔触、生动的线条、扎实的厚涂痕迹和单色调色域,都让人联想到“世纪末”⻛格,例如野兽派、新艺术派和德国表现主义。
此次展览的绘画以非线性的方式创作,通过相关的主题和方法串连,形成了新的系列作品。展览中较大和较小的画作相互搭配与对比,两者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出⻛景。
莎拉‧休斯,《可靠的老友》(Ole Reliable),2018,布面油画和丙烯,147.5 x 127 公分 / 58 x 50 英尺。© Shara Hughes,摄影:JSP Art Photography
休斯通常以随兴的方式开始创作幅面较大、细节较多的画作——不预先设定主题,而是采用不同的技法和⻛格来创造一个图像宇宙,让许多不连续的元素相互完满与补足。鲜明的对比和交替的⻛格,让观众感受到到迫切、速度,甚至焦虑。
譬如作品《更线性的流》中,描绘了层层叠叠的海浪,这些海浪之间是如此不同以致于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海景。然而,它们精确的构图和平衡的色调形成了某种整体感,捕捉观者的视线。
相反地,小幅画作营造出一种更加内敛的张力,让视线放慢速度,彷佛绘画的过程在作品自身中结晶了一般,在绘制小幅作品时,与大幅画作相比,落笔的节奏更加缓慢。大画与小画的区别,可以用以下比喻来理解:就好像有人缩小了大幅的画作,只是为了在画面较小、细节较少的画作中找到 “更全面的图景”。 然而,它们攫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并且暗藏玄机。
作品《一日的盛景》(Touch of Day)带领观众穿过山谷来到大海。画面左右两侧,由纯粹的山脉构成的,在一个看似狭窄的空间中创造了被更高的山脉包围的印象。这种近乎幽闭恐怖的体验,通过有力的线条和鲜明的着色,让缩小的景观与细致的⻛景产生连结。本次展览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是树木。
莎拉‧休斯,《蹑手蹑脚》(Tippy Tippy Toe),2018,布面油画、染料和丙烯,147.5 x 127 公分 / 58 x 50 英尺。© Shara Hughes,摄影:JSP Art Photography
在休斯的画作中,它们几乎是拟人化的,有着人的形状。《蹑手蹑脚》(Tippy Tippy Toe)画面中央的树好像一个在夜间爬行的人,在遭遇观者凝视时惊得一动不动。这棵树大致与《可靠的老友》(Ole Reliable)中央的树干有关。他们给人的感觉是原始,甚至是好斗的,但却处在他们原本所属的环境中。
与这些单独出现的树相比,《镜子,镜子》(Mirror Mirror)似乎描绘了一个树木⻢戏团。它们相互联系,共同呈现绘画空间,感觉就好像他们随着同一首歌跳舞一样。在这些绘画中,放大和缩小的主题再次出现。前两幅画集中于单独的树木,而后者则表现出彼此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创造了一种具象化思维方式,将休斯的绘画实践与那些远远超出形式思维的问题联系起来,包括了感知本身和普遍性的决策。由于绘画的幅面、紧迫性和主题之间的差异,观众的感知来回摆荡。这些虚拟的⻛景透过休斯充满活力和丰富的绘画实践创造了一个宇宙,一个内嵌于数个世纪艺术史的宇宙。在休斯的作品中,绘画成为一种狂野的乌托邦式思维的模式,使根本的、矛盾的主体性摇摇欲坠。
艺术家 莎拉‧休斯。Photo:Gertraud Presenhuber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