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0年12月31日下午5時30分,「破冰2020 」展覽於香港天趣當代藝術展順利開幕;下午6時30分,我們進行了這場對談。
這天香港正值寒潮來襲,與我們此次展覽的主題「破冰 」竟有微妙的聯結。參與此次對談的包括7位參展藝術家,即朱達誠、林天行、呂豐雅、王守清、沈平、林鳴崗、許恩琦,還有香港傑出的女性藝術家益行、香港天趣國際藝術的創始人兼總裁,同時也是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張朱宇,以及天趣畫廊團隊經理高晏。
我們因著這個展覽得以坐在一起,以輕鬆的、即興的形式對談,就像我們平時在家中會友一樣,只不過我們面前架設了兩台手機,這兩個小小的螢幕又將這個對談通過在線平臺讓更多的人看到了我們的分享與討論,分享疫情之下的思考,討論藝術行業與市場的變化與應對。
在一整年疫情肆虐的情況之下,我們生活和工作的模式都悄然發生了改變。我們身處的藝術圈,或者擴大到整個文化與創意產業也面臨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挑戰。
以一個在藝術一級市場工作者的角度出發,在籌備這次的展覽的時候,我與天趣團隊的其他同事到訪參展藝術家的工作室,瞭解他們的作品與生存狀態,並用文字的形式將我的觀察記錄下來——在此期間,由於香港處於不穩定的疫情狀態之中,我們不得不面臨調整時間或者以線上採訪的形式進行,而我們也似乎逐漸習慣了這樣的模式。
另外在這一年,我們也開始嘗試線上展覽、直播導覽,並且增加了在線銷售渠道的比重。而在這次開幕對談中,藝術家們同樣談到自己工作模式的改變,比如與學生網絡交流更加頻繁等等。
同時在對談中我感受到了香港對在這些藝術家身上產生的深刻作用,反過來藝術家的個性也塑造著這座城市,或者說這裡的歷史、文化、社會格局的積澱和變動與藝術家們相互影響著,彼此成就。
另外很有趣的是,我們一開始也許想以比較專業或客觀的角度對話(儘管形式和氛圍是輕鬆的),但出乎意料的是得到了來自這些香港藝術界佼佼者們一些很私人的、很生活化的分享,我想是因為對談者除了“藝術家”“藝術從業者”的身份外,我們首先都是“人”。我們面臨著相同的困惑和焦慮,也有著相同的希冀。
整理這篇對談的時候已經邁入2021年,我們的生活繼續悄無聲息地奔騰向前,希望我們在舊年歲末對未來的祝願與希冀都能實現。
——蘇曉Chloe Su
對談策劃&主持&文字整理 | 蘇曉Chloe
攝影 | 林秉韜BTO、李雨璇Yuriy
編輯 | 汤石香
·BREAKTHROUGH 2020·
對談實錄
-
藝術家們在疫情期間的狀態與思考
天趣:從年初到現在,新冠疫情已經困擾了人類一年的時間,藝術圈自然也是會受到了影響和衝擊。以大中華區為例,在經歷了上半年的空白期之後,下半年的回春還是令人信心倍增的,包括上海Art021、西岸博覽會的成功舉辦,以香港為支點的拍賣行的捷報頻傳——像常玉的八尾金魚拍出了1.7億港幣的漂亮成績,都讓我們精神一振。當然還有我們一級市場,也就是畫廊的展覽,都在逐步恢復中。像我們這次展覽的主題「破冰 」,實際上是對今年疫情的一個回應和決心,在這些宏大的議題前,我們不妨先聚焦到個體,大家先聊一下在疫情期間的狀態吧,包括你們生活的狀態、創作狀態,或者是思考的狀態。
對談策劃與主持人蘇曉
沈平:這一年可以說是百感交集。面對疫情,我和很多人一樣,是非常痛苦的,不過這個時期也令自己有更多的思考空間,以及有嘗試做不同事情的機會,冷靜地考慮下一步怎麼走。
我今年開始給學生進行網上授課,當然也在持續創作。
維多利亞港離我家很近,我大概走七八分鐘就到了。我從維港看日落,看燦爛的雲霞,非常感動。甚至沿途看著這些小船,他們一百年前用這些船,今天還在用這些船,我在想像這些船裡是什麼人?經歷過何種時代的變遷?
我覺得每一條船、每個人都是一個故事,更想到香港從小漁村變成一個大都市,不是有更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而我就想畫這些。
沈平(中)
我們亦將對談進行線上直播,疫情開始后,直播更廣泛地成為重要對外形式之一。
林天行: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我內心是恐懼的,也是不安的。作為一個畫家,我還是選擇用創作表達自己的情緒。
在過去這一年裡,其實我常常去寫生,這也和我新近創作的主體有關。這一兩年我一直在畫菖蒲,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菖蒲本身就有辟疫的功能,每年端午節許多地方都會有在家門口掛菖蒲的風俗。
我在這一年裡經常去香港的郊野觀察菖蒲,它們遍佈山溪、河流,或者在公園、路邊,菖蒲本身就是草,在我看來,它們平凡卻崇高,它能代表芸芸眾生,我希望我們都能擁有像菖蒲這樣頑強的生命力。並且能夠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
林天行(左)
香港會好的,藝術也是正面的
王守清:我喜歡“正能量”。我在生活中盡量以這種心態去面對每一件事情,同時也希望每個人都能擁有這種心態。
我每天早上起床後,幾乎雷打不動地,都會到菜市場去走一圈。在我看來,菜市場是非常接地氣的,它真正貼近人的生活。不管外面發生什麼事,菜市場裡面始終充滿著煙火氣息。賣豬肉的賣豬肉,賣水果的賣水果,賣菜的賣菜,一車一車的,非常熱鬧,非常有生命力。
王守清(中)
只有你看到有生命力的東西,才能有激情,有能量,我每天從這裡開始我的生活,也從這裡開始我的創作。我從生活當中吸收的這些能量會進入到我的藝術創作中。我們不妨多用正能量看這個世界,或者說,我覺得我們應該順其自然。
所以我相信香港會好的,藝術也是正面的。目前對我來說,繪畫是在修煉。把生活處理好了,才能處理好自己的創作。
林鳴崗:我一直以來都通過繪畫探討諸如生命的演變、社會的發展,以及社會與個體的關係等等議題。
實際上我在很早以前的作品,就反映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像我在五六年前創作柏樹題材的時候,有一幅作品叫《生死之戀》,它是關於生和死的對抗,是一種精神狀態的體現。
林鳴崗(左)
而我這一次參加「破冰2020 」展覽作品的主題也是千年古柏。我在陝西參觀黃帝陵的時候,被它們的形態和生命力感動,在現場我就忍不住進行創作了。
我們把視野再打開一些,你們看,中國的近代史本身就是千瘡百孔的,戰爭的發生離並沒有離我們太久。對於2020年這個災難性的疫情,某種程度上,它的確在生活上對我產生了影響,但實際上在精神層面的影響卻是微乎其微的。我在藉由畫筆表達人與自然的關係時候,就對人的這種消費大自然、糟蹋大自然的行徑極為反感。
回想自己這一年,是自己書讀得最多的一年,畫最多的一年,當然也思考了非常多。藝術本身是反映我們的思考的,我當然也希望更多的人在看到作品時可以有自己的思考。如果要聯繫到這一年的話,我覺得我們應該多一點憂患意識。
不是市場的問題,而是藝術家投入多少的問題
天趣:我能感受到藝術市場在近幾年,尤其是疫情以來是發生了一些變化的。比如一級市場的價格更加公開透明化,因為疫情導致部分藝博會和展覽無法在線下舉辦,開拓線上展覽和銷售渠道勢在必行,這些平台讓售價變得不再神秘;又比如藝術家從進入市場到受到市場關注的週期越來越短,這與社交媒體的迅速崛起有關,像是Nicolas Party、Genieve Figgis、王俊傑(Matthew Wong)這些藝術家的價格這一兩年在二級市場就呈現了價格井噴的狀態。大家有沒有感受到什麼明顯的變化和趨勢?這些變化對你們有沒有產生什麼影響?
呂豐雅:關於“市場”這個問題,其實是很微妙的。認識我的朋友會知道我在過去畫的是“大水果”,我已經畫了十幾年,到現在反響還不錯,但我也不能說自己就懂得了市場。
對於藝術家來講,大部分時間其實都花在了創作上,一年,兩年,十幾年下來,畫了很多作品。我想藝術家應該首先做一些跟其他人不同的東西,要有屬於比較個人的表現方式。
呂豐雅
和大家分享一下今年的一些趣事,我在2月份去臺灣參加一個活動,這個活動大概持續幾天就結束了,但是由於疫情,我們返回香港的航班取消了,被困在了飯店裡面。當然了,我們和朋友吃飯喝酒很開心,我還讓朋友幫我買了手作的紙、顏料,另外臺灣的水果種類豐富,我們也買了很多水果回來,像是鳳梨之類的。
後來我開始跟這些水果對話,被困在台灣期間創作了大約了十幾張作品;直到3月1日,我們終於買了單程機票返回香港,直到現在也仍然被困到香港;6月的時候我通過一個活動,出售了很多;大概到七八月底,我又創作了四五十張小小的水果系列。
作為一個創作者,我本身對於“市場”是一知半解的,人們花他們畫幾塊錢買一個真實的水果,和買已經進入藝術領域的、被創作出來的“水果”,心態是不一樣的。如果有藏家看了這些作品,很有衝動,要買回家去掛,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但這是可遇不可求的。
總的來說這個系列賣得還不錯,但是對我來說,這並不僅僅是關於賣不與賣的問題。像現在,我水果系列也仍然有部分是沒有售出的狀態。水果是我創作時的模特,但是創作完之後我也會把它吃掉,它又回歸到了“水果”本身。
林天行:把水果刻進你的靈魂。
王守清:別人把你的作品買回家,看到水果就好像看到你人一樣。
呂豐雅:哈哈哈,是,這個經驗很好玩,我長時間和它(水果)對話,我將它們的肌理畫下來,每一張都不盡相同,每一張都有不同的肌理去配合水果的造型、香氣、顏色以及其他更微小的地方。
雖然可能在某些時候熱情不一定能長時間地持續,比如我花兩個月的時間創造一幅很大的水果圖,總是一開始創作的時候是最有衝動的。不過我很享受跟它(水果)對話,這是很好的體驗。
總的來說,我更多思考的不是市場的問題,而是藝術家投入多少的問題,我想付出都是有回報的。
朱達誠:是的,我個人也更側重在創作這方面。
朱達誠
王守清:說到市場,懂得什麼是好東西的人,才能在市場上生存。在前面我也已經提到了另一個我早上喜歡到的“市場”。
人是得跑市場,才知道一棵菜是怎麼從地裡到進入我們的視野的。由種子變成苗,再到收割,要多長時間?哪一種菜在什麼季節最好吃?有沒有被灑了農藥,沒有被充足的陽光滋養,都需要放到市場上讓人看一看。
香港市場遠遠沒有飽和
天趣:和大家分享一個消息,根據 ArtTactic今年12月最近出爐的一份報告,香港目前已經超越倫敦,成為僅次於紐約的全球第二大當代藝術拍賣市場,看起來香港藝術品(二級)市場的國際競爭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現在不乏這樣的論調,認為隨中國內地經濟在“後疫情”時代的一支獨秀發展,國際畫廊會進一步將業務重心移至國內,例如被公認為內地最具當代藝術市場潛力的上海。加上香港去年和今年先後經歷了社會運動以及不穩定的疫情裝框,大家對香港藝術市場是否還持有一個樂觀的狀態?
王守清:我們看到的例如Art Basel的盛況、蘇富比拍賣行公佈的成交記錄等等,這些交易在香港產生非常正常,香港本來就有龐大且良好的市場。
至於是否擔心香港未來會被內地的市場,比如上海取代這一點,其實這個關關乎市場的規範問題,香港的市場是很規範的,以一級市場為例,香港的市場可以保護畫廊。在內地,藏家可以直接去藝術家的工作室買畫;但是在香港,收藏家就更願意信任畫廊,更願意通過畫廊的篩選進行收藏。這側面反應了兩地市場的差距。
王守清
林天行:我反而覺得,香港的市場會越來越好。首先我觀察到,香港現在進行繪畫創作的人越來越多,從事藝術這個行業的人也越來越多,我想有超過10萬。同時,我看到香港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買畫。這就是我對香港市場有信心的原因。
沈平:由於疫情的發展,另一個管道也更多的出現在我們視野裡,就是通過網路平臺去銷售繪畫作品,我自己也有和別的藝術家參與到這些新興的平台中。
以單價不到5000港幣的作品為例,有些平台每個禮拜能有五六萬或六七萬這樣的成交額,我能從中看到香港整個市場是沒有飽和的。
至於藝術收藏家的身份也是包羅萬象,室內設計師、家庭主婦,大廚,學生,群體非常廣泛,有些人是本來就有收藏習慣的,而有些人則是新晉的藏家。
現在甚至會出現這樣一種模式,叫“秒殺”,一幅畫再不到20分鐘的時間內可能就被人“搶”走了。它是這樣的一個流程,先設定一個底價,比如3600港幣,後續的人可以繼續出價直至拍中。我其實在一年前是沒有預見這種模式會這麼盛行的。
你給2021什麼寄語?
天趣:我們這次的展覽是跨年展,我想我們今天已經談論和總結了很多關於“今年”,在最後我們大家不如給2021年一個寄語吧?可以一個字,一個詞,或是幾句話,我先起個頭好了,我會給2021年的一個詞是“光”,這一年我們多少像是在隧道裡面摸索,希望我們可以盡快走到到這個隧道的盡頭,看到光亮。
沈平:“順其自然”。
王守清:“感恩”。所有的生命都值得被感恩,感恩一切的人與事。
林天行:今天的展覽主題是“破冰”,我希望新的一年可以“破疫”,希望這一切可以過去,讓我們擁有健康的、嶄新的一年。
益行:“跨越”。這次破冰展覽非常有意義,從各位藝術家的繪畫作品中,我能感受到生命力和多樣性,打開了我在藝術領域更豐富的認知,也是2020年一個新的跨越。
朱達誠:“求變”。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要“變”好,這個“變”不是速度上的,而是一種整體上的變化。包括我自己做雕塑和繪畫,從一種風格探索另一種風格,這也是一種“變”。
林鳴崗:希望大自然仍然充滿勃勃生機,與人類共生,共榮,共贏。
許恩琦:“感恩”和“修心”吧。
許恩琦(右)
呂豐雅:「破冰2020 」展覽是一個很好的契機,今天我們這麼多朋友因這個緣由坐在這裡談論著2020年,是一個很特別的緣分。
我們做藝術是一種“輸出”,這種“輸出”有賴於香港的土壤和水份。在未來儘管可能經濟不一定能快速復甦。並且說實話,藝術仍沒有被足夠重視,畢竟藝術品對大部分人來說不是剛需,比如一部分人可能在賺錢之後先買跑車也不一定會先買一幅畫。
因此其實對於我們藝術創作者來說,不管是不是在疫情之中,我們都一樣在努力生存。坦白講,今年的疫情對我們(藝術家)影響也並沒有太大。
在座的各位,相信大家都已經身經百戰,我們在新的一年當然會繼續努力創作,我斗膽代表大家說一句,我們自己本身就是香港城市之光。
高晏:我想用兩個字,“記錄”。我希望在新的一年繼續為香港藝術家作記錄、建檔,這也是我們天趣的一個使命,希望疫情可以趕快過去,讓我們突破這個束手縛腳的環境,新的一年可以做更多更好!
高晏(中)與益行(右)
張朱宇:必須要承認的是,天趣走過十三年,是很難的,從2007年在王守清的工作室確定下來要做這件事到現在,每一個藝術家的幫助和鼓舞對我而言都意義重大。像這次「破冰2020 」展覽中,呂豐雅老師就對我作出了指導,包括設計,包括如何更好地呈現當代藝術的概念性,我非常感恩。
同時我也希望疫情可以盡快解除,希望我們盡快走出這個困境,讓我們得以更好地推動藝術,最重要的還是希望每位藝術家身體健康,在香港藝壇形成一股凝聚力。
今年在上海和台灣的藝術博覽會,都有了新的氣象,我相信香港的藝壇也可以做到。一句話,藝術讓生活更美好。
參展藝術家與天趣團隊在最後合影留念
破冰 2020 —— 香 港 當 代 藝 術 展
BREAKTHROUGH 2020 — MASTER OF ART IN HONG KONG
-
展覽日期 | Duration
2020 / 12 / 31 - 2021 / 03 / 10
策展人 | Curator
張朱宇 Cissy Cheung
學術主持 | Academic Support
高 嶺 Gao Ling
展覽地點 | Veune
香港天趣當代藝術館
Art of Nature Contemporary Gallery
香港荃灣美環街1號時貿中心21字樓
21/F, Mega Trade Center, 1 Mei Wan St., Tsuen Wan, N.T., Hong Kong
……………………………………………
破冰2020系列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