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2020当代艺术策展、双年展、博览会专题文选

每年《中国当代艺术年鉴》都会发表一年文献目录索引,集中统计当代艺术的言论、报道、研究和报告。中国现代艺术档案(CMAA)徐志君—秦梓组的每周阅读工作则有更为专注的学术诉求,即在阅读过程中分析出每种文献的主题词、关键词和内容提要,每周选择发表。阅读成果作为档案年度统计和判断的数据之一,据此确定一年重要的事件和展览,选择《年鉴》艺术家,为专题研究和《年鉴》导论提供根据。
主题词是为文献所针对的问题而设置。主题不一定出现在文章的题目中,也未必是文章具体讨论的内容,而是整个文章主旨针对的问题。各种文章以相应的主题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年舆论、研究和评论问题的集合,以便再行综述。

     关键词揭示中国当代艺术现象的关键信息、重要时间节点、事件和活动的地点、重要人物名单、作品情况、突出问题,等等。虽与各个主题穿插交错,却能反映重要事实及其被关注的程度,从而构成中国当代艺术在这一年中的焦点和重点。

内容提要是问题的逻辑和关联。虽然主题词和关键词可以揭示问题集合的事实要点,但是反映事情的原委,显示创作动机及文章的结论和获取结论的理论与方法,还是需要通过内容提要。
这样,读者一瞥即可迅速掌握大体,决定是否深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文章蜂拥,言论泛滥,一种先期的梳理和准备也许可备参考。现在陆续按24个主题,再度刊发2020年中国当代艺术文选。


主编 朱青生




策展

刘林:《“未完成”策展手记》

【主题词】策展

【关键词】未完成、身体性、历史碎片、首都计划、中国早期现代性、历史感、现代性、四方当代美术馆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展览“未完成”的策展思路与研究,以“首都计划”为线索,关注历史碎片下的文献与研究,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中国早期现代性”等相关问题。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v2RJB223wf-5c77dqlL6QA

▲ 展厅1楼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于渺、蔡影茜:《2000年上双及其后:不合作的共存还是内循环危机?》

【主题词】策展

【关键词】上海双年展、当代艺术合法化、上海精神、空间关系、多样现代性、本地策展实践、去展览中心化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2000上海双年展策展过程中对于“全球性—地方性”问题的思考与张力,并尝试为后疫情时代和去全球化的趋势的当下提供启示和思路。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AizCsztV6GtxUaHAnFZ7CA
(图片来自网络)

段少锋:《一个问题的两个状态,关于青年策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

【主题词】策展

【关键词】青年策展、危机、艺术生态、本土策展学、大众文化

【内容提要】作者在本文中总结了艺术生态下未来三种策展的可能,并基于此分析了年轻策展人能力培养、策展实践特点和身份问题。文章同时评析了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中如何发现机遇并应对诸多挑战。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9PwYzYtAG-21z47CEyJ4lQ

▲ “登录舒适区?”展览现场,策展人:缪子衿,2018—2019年,图片由泰康空间提供(图片来自网络)


阮庆岳《从日常出发的建筑思考》

【主题词】策展

【关键词】建筑策展、谢英俊、对抗资本化、刘国沧、文化记忆、王澍、小木大构

【内容提要】本文为“青策计划2017”同期举办的“观点策展”研讨会“当代文化与城市景观”主题演讲,基于阮庆岳在高雄及台北分别策划的两个城市环境展览,试图向我们说明建筑的社会性回归、时代角色及社会责任。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GZvmfmx5DG7ADWvotes2rA
▲刘国沧在台南社的作品(图片来自网络)
 
陈淑瑜:《可以正确地误解我吗?——对“研究型策展”的思考》

【主题词】策展

【关键词】研究型策展、OCAT研究中心、泛策展时代、艺术研究、“焦虑的空间档案:从地洞到桃花源”展、伯格道夫、在地、策展的空间性、共时性、空间焦虑

【内容提要】本文以“研究型策展”为主题,分析了“艺术研究”的概念以及如何定义“研究型策展”的问题。作者结合自己的策展经历,介绍了“策展的空间性”这一概念,并对于如何去定义和评判研究的工作方法进行了探讨。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d5C5Qs0EAao8L8JABYlI0w

▲“焦虑的空间档案:从地洞到桃花源”展览中艺术作品的位置与关系的说明图(图片来自网络)


蔡萌:《回归策展的本体:初论“创作策展”》

【主题词】策展

【关键词】回归本体、创作策展、行政策展、超越性、策展人、体制化、荣宅、寓言叙事、空间场域、网红展、发挥主体性

【内容提要】本文以“创作策展”为主题,廓清了“创作策展”的概念和发展历程,结合具体的策展案例,分析了策展过程中体现的策展技术,对展览的张力以及策展人的价值做出了评价。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KZsW0Vna6TXnnx7pt_12Sg

 “祖父:同我们一样的先锋”展览现场,The Getty Research Institute,1974年(图片来自网络)


何佩莲:《寄食者、生存手册、饥饿公司……在谈论粮食危机时,艺术家们如何看待人与食物的关系》                      

【主题词】策展

【关键词】粮食危机、食物、人类活动、寄食、生产体系、连结、思考的场域、博伊斯、野餐、烹饪、判断、数量、篡改、学习、自然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上海昊美术馆新展“被打断的饭局”,在由于疫情而被“打断”的时刻,审视人类与其所置身的自然之间的关系,反思既有生产体系和连结的危机。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kGSsY15geoRQeVEUKrA5KQ

▲ “被打断的饭局”展览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孟希:《我们为何要不断重访80年代?》

【主题词】策展

【关键词】“巨浪与余音:重访1987年前后中国艺术的再当代过程”、中间美术馆、侧写、星星美展、前进中的虚无主义、池社、M艺术群体、南方艺术家沙龙、观念更新、余友涵、去政治化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展览“巨浪与余音:重访1987年前后中国艺术的再当代过程”的策展脉络,梳理了80年代中国美术界的活动与转变,从史料的角度对彼时的艺术理论、艺术观念、具体作品进行剖析。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WVOm4w8Eurttad6quJnzqg

(图片来自网络)


容思玉(文)、冯白帆(译):《策划一场展览史:“星星1979”述评》

【主题词】策展

【关键词】“星星1979”、实证、批判性、情景化、重构、原始文献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OCAT研究中心“星星1979”展览,从研究型策展的角度出发,在分享此次策展信息的同时,关注了星星美展背后的档案、文献处理等史学研究问题。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tnk2U9n9zsi7gEnN7Td43g

▲“星星1979”展览现场(复原首届“星星美展”露天展)(图片来自网络)


孙原:《艺术家需要策展人吗?》

【主题词】策展
【关键词】PSA青策充电站、艺术家需要策展人吗、不在图像中行动、黑桥艺术区、学术意义、总结型、共同生产、既有人设、知识生产、独立策展人、身份焦虑、误解、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品牌项目
【内容提要】本文从艺术家孙原的视角出发,关注了策展人的不同角色,及其在艺术家创作和展览构建中承载的功能与职能。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vXPk2yi3jdeiDAumhzV0mQ

▲青策充电站工作坊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孟尧、何桂彦:《重新理解“地域性”:何桂彦访谈》
【主题词】策展
【关键词】地域性、何桂彦、“平行与交织——闽渝当代艺术邀请展”、区域比对、对话关系、中生代、中心VS边缘、地方的衰落、交织、中国性、语境、避免同质化、二线城市、自媒体
【内容提要】本文以“平行与交织——闵渝当代艺术邀请展”为基础,通过策展和创作思路探讨有关艺术的地域性和当今艺术状态的问题。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qKdBCgQIdn9CY8OID-Vu7w

▲“平行与交织——闽渝当代艺术邀请展”展览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重返上海广场1999‘超市艺术展’——文献展”》
【主题词】策展
【关键词】超市艺术展、文献展、售卖艺术品
【内容提要】本文以“1999 ‘超市艺术展’”文献展为背景,对9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变革中的一个侧面以及此次展览的动机进行了介绍。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y6EWoHz-6J5F2u5EQPKLtg

▲ “超市艺术展”展览现场,上海广场,1999年(图片来自网络)

双年展

钟刚、施慧:《施慧:忐忑与坚持》

【主题词】双年展

【关键词】施慧、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纤维艺术、边界、机制、问题意识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纤维艺术三年展艺术总监施慧的访谈,介绍了纤维艺术的特点,并对纤维艺术三年展的策展思路、发展历程以及意义进行了说明。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6bhOp2SO8gosLFIfos4UOg
(图片来自网络)

李天琪、张朝贝:《200万观众、800位艺术家,24年历史的上海双年展改变了什么?》 

【主题词】双年展

【关键词】上海双年展、24年、历史、国际化、地址变更、外围展、媒介、策展人制度、半地下、当代艺术、中国美术馆、错位竞争、全球模式

【内容提要】本文对上海双年展的24年历史中的变化历程与大事记进行总结,以示上海双年展给中国当代艺术带来的变化。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VvWYVixkjfFXu1aQzEUZdw
▲上海双年展地址的三次变更(图片来自网络)

张晓刚:《我与上海双年展差点擦肩而过……》

【主题词】双年展

【关键词】上海双年展、“海浪——历届上海双年展文献及作品展”

【内容提要】艺术家张晓刚在本文中回忆了自己历次参加上海双年展的经历,回顾了上海双年展的举办情况以及自己参加上海双年展的艺术作品,并对双年展与艺术作品同当今时代情况的关系进行了反思。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JgUGx0ViIB4lmTGcDP8K_Q
▲第四届上海双年展现场,2002年(图片来自网络)

悉达多·米特(文)、黄松(译):《疫情之下,如果双年展不是“双年展”……》

【主题词】双年展

【关键词】双年展、推迟、稳步前进、威尼斯双年展、横滨三年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新奥尔良艺术三年展

【内容提要】受到目前疫情影响,世界各地的双年展项目普遍推迟,策展人需要努力维持目前策展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反思双年展的既有形式,在作品创作和展出形式上找到新的思路。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260922

▲2017年横滨三年展,艺术家佐科·阿维安托(Joko Avianto)的作品《善与恶的边界》。2020横滨三年展暂定在7月3日如期举行(图片来自网络)

博览会

若琳:《了解香港巴塞尔的前世今生,才会明白2020的犹豫》

【主题词】博览会

【关键词】香港巴塞尔、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正式取消、MCH集团、光映现场、李振华、亚洲视野、马克·斯皮格勒、社交网络、阶梯定价系统、Global Guide服务、数字平台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而取消的2020香港巴塞尔,重点回顾了巴塞尔的历史,尤其是在香港的七年中所发生的变化。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GnJOMbLB2FuZ4GUUND33Iw

(图片来自网络)


林佳珣:《塑形:上海当代艺术生态的演进》

【主题词】博览会

【关键词】上海当代艺术生态、西岸艺岛Art Tower、艺术品全产业、国际艺术交易中心、香港、2050年、全球文明城市

【内容提要】本文以上海近日举办的两场艺博会为背景,探讨上海当代艺术生态的演进与上海迈向国际艺术交易中心和全球文明城市的远景。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T3LUliLPNr1Moz4syuqUsQ
▲位于上海西岸文化核心区的上海文化新地标“西岸艺岛Art Tower”(图片来自网络)


如欲订购《中国当代艺术年鉴》,请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关注我们

①点击正文标题下的蓝色字现代艺术档案CMAA

②复制“MODERN-ART-CMAA”在添加朋友中粘贴搜索号码关注

③打开微信手机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

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与“中国现代艺术档案”

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作为研究中国传统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和世界艺术的国家基地,承担着艺术与视觉研究、教学和发展的学术任务,其成员为北京大学特聘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该中心由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负责。

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是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的一个学术项目,其渊源是1986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后迁至北京大学的现代艺术资料汇集工作。“档案”自成立之初,即把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现代艺术文献的收集、整理、编辑工作纳入其学术范围,保存积累了大量文献。“档案”的目的是搜集和记录与中国现代艺术相关的信息和资料,编制《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研究和发表艺术调查报告,介绍和总结中国当代艺术的状况,向国内外学者和机构提供中国当代艺术活动、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详尽资料。“档案”已初步建成网络数据库,以达到资源共享;同时计划将所有资料存放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专门阅览室,供研究者使用。

Center for Visual Studies, Peking University and Chinese Modern Art Archive

Center for Visual Studies Peking University is a national bas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and world art history. It has a group of scholars who, though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all specialize in the cultural and visual studies. The center is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Prof. Dr. LaoZhu of Peking University.

Chinese Modern Art Archive (CMAA), one of the research projects of the Center, was founded in 1986 at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then moved to Peking University) and has been devoted to collecting and archiving documents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work created after the mid-1970s. With the mission of documenting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istic events, CMAA does its research through conducting surveys and publishing Annual of Contemporary Art of China. The Annual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art events, art works and artists in China for the researchers and institutions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 CMAA also has an online database,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into an open resource for researchers.  A special room will also be created for the archives at Peking University's library for public research.

【主题词】新媒

《玉门》实验纪录片拍摄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UCCA旁边的灰盒子咖啡(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中国现代艺术档案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