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苏州曲园外景“曲园计划 ”海报
在遗痕中,在镜像里,造一个新江南
2021年9月26日,“曲园计划 在遗痕中,在镜像里,造一个新江南”艺术家群展在苏州曲园启幕,出品人姚永强,策展人王晓松。此次展览呈现的11组作品,由14位参展艺术家陈平、高树标、郝经芳&王令杰、胡佳林&王雨林&张天昊、柳溪、孟柏伸、庞海龙、王礼军、王欣、杨牧石、应歆珣创作完成。作为曲园里的第一当代艺术展,“计划”得以实施,离不开曲园现在的负责人姚永强。
参展艺术家与嘉宾合影
作为苏州人,姚永强在思考,苏州有深厚的文化传统积淀,但如何把这些资源当代化?激活传统,产生传统与当代的对话,以及东西的对话?
2017年,由于工作的调动,姚永强离开工作了近20年的《苏州日报》,来到现由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下属单位苏州市文艺之家代管的曲园办公。“对于我,是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姚永强因此变化的机缘,又于2020年,在曲园举办了“曲园对话”的活动,邀请长三角画家到曲园写生,邀请园林和地方志研究者、建筑学者、艺术评论家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撰写有关园林的文章,并在展览开幕当天还举办了一场小型的研讨会。综合筹备过程以及后续社会各界的反响,得以下决心把这条工作线以“曲园计划”的名义固定下来。之所以是“计划”,不仅是希望有延续性,而且不被一种固定形态所束缚,有更多的弹性空间。
苏州曲园内回峰阁
曲园的空间特征、强大的文化背景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其实给参展者带去不小的压力,熟悉的方式未必奏效,大家就不得不向创造性和智识中寻找帮助,很有些“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意味。对大部分人来说,园林似乎天然属于苏、扬两地,并且是江南的“代言人”——显然,这是不符合常识的,只是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留存下来的关于园林的著作相当一部分是关于苏州、扬州园林的,那正是园林盛期的明清两代,况且“江南”在历史上本就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江南”在文化地理学上的变动,反映了背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口流动等诸多历史变化,在明清之后还与奢靡生活、正朔承续、集体心理博弈的复杂背景有关。它还附带地作用于一系列的视觉革命,园林就是这样一个被自身书写和他人想象的、由多重密码、隐喻组成的混合体。艺术家从园林的各种密码(如曲园中匾额文字、空间用途、残缺想象)中进入,对园林中的陈设关系、园林生活、建筑语法、植物栽培以及视觉奇观进行回应,从文化肌理中延伸出的“第三个世界”其实就是一个“今日江南”,也就是项目标题中的最后一个内容借助对园林的重新发现“造一个新江南”。
“曲园”因人而名
在众多苏州如雷贯耳的名园中,“曲园”很小,并不为人知,而之所以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曲园老人”——著名文学家、朴学大师俞樾。
曲园现由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下属单位苏州市文艺之家代管。坐落于苏州市马医科43号,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是著名文学家、朴学大师俞樾的故居。同治十三年(1874),俞樾在友人“众筹”资助下购潘文恭旧宅弃地,亲自设计,利用弯曲的地形凿池叠石,栽花种竹,筑屋三十余楹,于光绪元年(1875)建成宅园,取《老子》“曲则全”句意,将其命名为曲园,并自号“曲园老人”。
经学大师曲园老人俞樾先生一生漂泊,淡泊名利,移居三十一次。在曲园池中的“小浮梅槛”或西湖上的“小浮梅俞”上建立的“船园林”学堂,桃李满天下,对后世影响深远......
传统与当代的相互提示,11组作品&14位艺术家
曲园占地共2800平方米,正宅居中,自南而北分五进,其东又建配房若干,与正宅之间以备弄分隔又相互勾通。其西、北为庭园部分,形成一曲尺形,对正宅形成半包围格局。主要有春在堂、认春轩、乐知堂、小竹里馆等。
园中有曲廊的碑刻
园中有曲廊,其间有多块碑刻,其中俞樾书绘设计的“曲园拜上”花笺。俞樾手书《枫桥夜泊》诗碑、彭玉麟的《红梅》画碑,画碑上有俞樾题诗:“老彭淡墨与腥仙,不画红梅三十年。特为俞楼助春色,胭脂多买不论钱。”另刻有俞樾的印章、印谱等。
“展览在白盒子空间与在这样的园林空间里呈现是不一样的。比如《何处是江南》在春在堂,柳溪的作品《妈妈》在厕所旁等等。”姚永强说每件/组作品与所在空间位置都是经过策展人与艺术家特别讨论过的。
胡佳林&王雨林&张天昊 何处是江南 (局部) 不锈钢等综合材料 100×50×43cm+158×60×33cm+125×150×51.5cm 2021(位置:春在堂)
何处是江南| 胡佳林&王雨林&张天昊
旅日建筑师胡佳林为项目与另两位设计师王雨林&张天昊共同创作装置作品《何处是江南》。位于春在堂的装置《何处是江南》中由悬与屋顶垂下而悬置的不规则造形,投射于地面相同形状的不锈钢镜面上,映照出清晰的二字——江南。胡佳林&王雨林&张天昊所创作的此组装置中,“文字的意义也只有在心象的世界中得以完整。镜面的形态抽象自俞樾老先生书绘设计的“曲园拜上”花笺。“余制此笺,用之尺牍。庶几问人他邦,必拜而送之之义。”而“江”、“南”二字字形则提取自充盈着俞樾日常生活的日记手稿。作品也希望以如池水般宁静的三面镜子,将”江南“引入观者平常的一天之中,在曲园轻盈悠然地进入镜中的想象。何处是江南?在碎片之中?在镜像之中?或许,无处是江南;又或许,处处是江南。在实体和虚像之间,每位观者心中定有属于自己的答案,便是“江南”是我们心中碎片化的文化投影,之所以如此迷人,便是因它捉摸不定——似有迹可循,却又如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它是地理区域概念与心象风景体验的叠加,存在于具体风景与诗词歌赋之间。”
策展人王晓松为观众导览
胡佳林&王雨林&张天昊 何处是江南 (局部) 展览现场
杭州驶来小浮梅|王欣
另一位建筑师王欣的装置《杭州驶来小浮梅》以绵延近千年的苏杭文化为大背景,从曲园主人俞樾的个人史介入中国传统文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王欣 杭州驶来小浮梅 实木,色漆 200×120×39cm 2021
王欣详细介绍了俞樾先生这段历史遗珠:明代黄汝亨在西湖上制浮筏,“朱栏青幕,四披之,竟与烟水云霞通为一席,泠泠如也”。袭《地理志》云:“有梅湖者,昔人以梅为筏,沉于此湖,有时浮出。至春则开花流满湖面”。其友人周东音至,遂欣然题之曰:“浮梅槛”。此浮梅槛,上载酒雅集,行于湖光山色之间,是一个移动的园林。后俞樾先生追念之,在曲园建造了池中浮筏“小浮梅槛”,这是他与夫人文玉的水上小课堂,闲答内容皆收录在《小浮梅闲话》中。如斯,“浮梅槛”驶来了苏州。曲园池小,小浮梅槛大小可知,但小浮梅槛是一种“放泊链接”,链接着西湖,链接着古人。登上小浮梅槛,便是离开曲园,驶向了湖山。后杭州花农为俞樾先生在西湖造船一条,取名“小浮梅俞”,供俞樾在杭州讲学泛湖之用。自此,“小浮梅”返还了杭州。《杭州驶来小浮梅》,这个作品,从古到今,一苏一杭,将隔着太湖的相互追拟和心念联通的诗画传承,通过一个“船园林”的形式表述出来。
王欣在展览现场导览“杭州驶来小浮梅”
“船园林”体现了苏杭自古以来的一种割舍不断的山水情谊,湖山纽带。“船园林”是一种诗意的放逐,“指烟霞以问乡,窥林屿而放泊”;也是画意的飘零,一如俞樾先生的一生,移居三十一次,仍无定所。“船园林”是江南文人自古以来的交游传道的载体,船就是一个学堂,一个行于溪山葱茏之上,来往于苏杭的水上学堂。《杭州驶来小浮梅》表达了当代杭州对苏州的一个湖山邀泛,那艘曲园先生心心念念的小浮筏,今天以一种的新的方式回来了。
孟柏伸 墨灯 手工徽墨 尺寸可变 2013 (位置:轿厅)
墨灯|孟柏伸
孟柏伸以上好的徽墨,翻模之后再反复打磨成一盏盏幽暗的“灯”(电灯泡的形状)。墨锭是最原始、最重要的记录材料之一,黑色的墨可以照亮历史。在悬吊的墨灯后是俞樾先生画像,李鸿章书写“德清俞太史著书之庐”匾额在其上。墨色灯泡与厅堂之间产生当代艺术生产方式、语言与传统文化、美学、禅意之间的对话。
高树标 碧落赋 绢本水墨,装置 85×205cm×4 2021(位置:院子)
碧落赋|高树标
“'曲园计划'我以《碧落赋》为题创作,创作的过程中参照了江南园林叠石假山诸多造型特征,借湖石的瘦、漏、皱、透的审美系统,通过以小观大呈现'其状冥寞'、'其体浩瀚,其势渺漫'的山水形态;反之,亦可以说借用《碧落赋》的山水文字再造一个江南园林假山。”高树标从传统山水画创作与展示空间之间的关系变化谈到。
策展人王晓松在现场导览
“这件作品不是从高树标画室到曲园的粗暴转移,我们和高树标、展览设计师陆新、府志兆反复讨论它移植到现场后的关联度,比如与院子的比例关系、视觉整合后出现的可能性,并通过材料、技术研究让纸本作品在空间中获得一定的持久性。”王晓松认为这件作品在画室内是一件山水四条屏,在曲园则与现场种种融合在一起,在园中重新发现一种”山水“。
陈平 植物志 纸上绘图、石膏制模、水泥制模、照片冲印、实物、锡箔纸、资料档案 2020-2021
植物志|陈平
陈平,1974年生于湖南衡阳,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苏州工艺美术学院教师,生活工作于苏州。近几年的创作关注于“植物”的研究,试图将对相关思考带入工作室内,尝试着如何将“植物”转化成为艺术的媒介,以促成不同意念与物质形态的相互融合。此项目是个人进行多年的艺术计划,使用科学的方法论,进行对自然世界的探索,借助艺术的维度以尝试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诸如气候、土壤环境的变化,人类因发展而丢失的整体性等问题。
陈平 植物志 展览现场
小竹里馆是俞樾之孙、俞平伯之父俞陛云读书的地方,园子里原是俞陛云原配夫人(彭玉麟的长孙女)从湖南娘家带过来的陪嫁,竹子长高伸到墙外,即旁边小巷名“斑竹巷”的由来。陈平在曲园整修现场捡拾了一段竹根,作为“竹”主题研究的一部分,来回应隐藏在园中的一段历史。园林中的植物本就藏着许多故事,有自然环境的问题,也因为其象征性包含着主人的许多期待,有关中国传统艺术的许多象征性或图像学研究都可以在园林中追溯源流。
陈平 植物志 展览现场
陈平的室外田野工作——即是采取在生活工作的社区空间中收集“自然状态”下的植物,伴以随之而来的相遇和对话——在时间的维度里,不断地探索生长,衰败与记忆,以模糊工作室的艺术实践与生活,教学工作与研究的界限。研究的重点是植物,这些植物往往是从人口聚集的地区或人类活动频繁的社区中获得。
郝经芳&王令杰 想做点什么,又什么都不想做 不锈钢,机电控制装置 2021(位置:池子)
想做点什么,又什么都不想做|郝经芳&王令杰
时间有时流逝地缓慢而艰难,而物质无法带给我们任何安慰。一个水雾的烟圈,从这里出发,上升到空中,与风一起,与云一起,以我们无法捕捉的方式,消散在这个宇宙中。——郝经芳&王令杰
1980年代复建的园子,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除了细节就是无法完全地回到原来的尺度。王晓松说:"郝经芳&王令杰把他们的机械装置放进池子里,以不时向上喷射的烟雾把这所有视觉奇异汇聚在一起。现场的戏剧性,也把曲园的整体体验向意外处推了一把,或许也能吸引有心人向物质和时间遗留中探寻。”
柳溪 妈妈 瓷 尺寸各异 2015-2021
妈妈|柳溪
柳溪收集了中国过去不同的老旧搓衣板。“这些日常用品有着各种各样的肌理和时间痕迹。搓衣板映射了每位母亲对家庭无条件的爱,磨损的表面如同人类老化的过程。爱是母亲和孩子的纽带,她的爱是无价的,即使艰难困苦,也会毫无保留地给予,直到终老而去!”
柳溪陶瓷系列作品《妈妈》
“《妈妈》这组作品位于曲园洗手间旁边的一个小空间,我们既考虑了其中两棵树在展览季节的色彩变化,又考虑与负责洗手间的保洁阿姨的工作的关系,把这一组精致的搓衣板与其他保洁工具混杂着放在一起,表面上的真假混合看似毫不违和,内里却形成一种园林精雅的冲突。”王晓松从柳溪这组陶瓷搓衣板作品中展现日常之下,被忽视的女性的劳作和性别问题。
庞海龙 still·life 灰尘等综合材料 2021 (位置:乐知堂)
still·life|庞海龙
庞海龙使用最寻常不过的灰尘,形成庭院中山石,以及室内的观赏植物。灰尘作为日常最不易察觉的微不足道之物,当有足够的时间和历史沉积后,它便显现出惊人的力量。
庞海龙 still·life 展览现场
庞海龙以近年创作的主要材料“灰尘”为媒介,制作了一组“常见”的厅堂摆设,“混进”乐知堂中。它是空间物化的起点,又是时间堆砌的结果。
王礼军 我管你 爱谁谁 我自己过的快乐就行了霓虹灯 | 200cm×56cm 2021 (位置:乐知堂)
王礼军 见鬼苏州的春天尽是水 霓虹灯 200×56cm 2021 (位置:达观斋)
我管你 爱谁谁 我自己过的快乐就行了|王礼军
怎么让春天一直都在|王礼军
见鬼苏州的春天尽是水|王礼军
在王礼军的创作方法中,文字是园林重要的组成部分,楹联、匾额、诗词、碑刻等形成了一个充满意境的文化场域。曲园自然也不例外,除了前人留下的诗词碑刻,还有主人俞樾的“惜衣惜食”碑等。今天的“文字”不断被景观化。LED灯和霓虹灯招牌更是成为了消费文化的符号象征。
王礼军邀请来曲园参观的游客朋友在网络平台上留下只言片语,可以是对游览曲园的感受,对中国园林的认识,也可以是触景生情的所思所想······这些留言和文字将成为作品的一部分,以霓虹灯的形式呈现在曲园之中,成为与前人文字遥相呼应的跨时空对话。文字与语言,书法碑刻与霓虹灯,它时此景与此时它境形成了一种转换。
王礼军 怎么让春天一直都在 霓虹灯
文字是园林最重要的线索,每一处文字背后都关联着主人具体的理由,而且如果不放在具体的历史文脉中解读也会有偏差。可是,在现实中,每一个人的读者的理解都天然地带着自己的“偏见”,王礼军的作品就是由这些“偏见”组成的。王礼军的创作资料就得益于许多网友的热情回应,在网络世界一角又保藏下曲园的一个碎片。
杨牧石 锈蚀-块 钢板、钢管 142×500×500cm 2021
锈蚀 - 块|杨牧石
杨牧石希望这组线性结构的雕塑群,位置交错构成了一个阻碍人前行的空间。《锈蚀- 块》作为对城市景观的切割和打磨,与观众、室外的自然元素、建筑产生对话。我通过对材料的处理、形态的叠置与空间的干预,激发着观者对于城市的发展,变革以及生产关系的思考与想象。
杨牧石 锈蚀-块 展览现场
杨牧石把“挤压”强化到作品中,观众走进这些简单的形体组合,与古典园林丰富的自然形态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张力。
应歆珣 景观疗养院:塑-料 工业天鹅绒、塑料、聚乙烯树脂、卷帘、不锈钢、太湖石、涂料 2021
景观疗养院:塑-料|应歆珣
曲园中的认春轩名字来自白居易诗句“认得春风先到处,西园南面水东头”,匾额为画家吴作人所题。应歆珣选了“认春轩”这个空间,“因为这个空间的主要功能是‘观景’。最近我一直在想,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在构建我们的‘滤镜’?是不是‘塑造’(包装)这个动作,塑造着人、物、环境、文化等等,从而形成了‘景观’带来的生活现有模式和意识形态?‘塑料感’这个新词汇让我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现实的真实质感,一种快速合成的‘塑’,和一种杂糅的‘料’,所‘塑造’成的质感。这组‘塑 - 料,景观疗养院’,运用了现有空间,将太湖石改造为似汽车贴膜的镭射质感,仿玉石罗马柱,表面植工业天鹅绒的迷彩仙人掌……我希望这些现代环境中熟悉的质感与原有的环境进行强硬的并置,能产生出一种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与魔幻质感。“
王礼军 两个字不认识,竟然有点可爱 霓虹灯 60cm×140cm 2021 (位置:艮宦)
艮,卦名,《易,艮》:艮,止也。又作为方位名,《易.说卦》:“艮,东北之卦也。”宦,据《尔雅.释宫》,东北隅谓之宦。此屋位于园之最东北隅,园也止于此,故名。
当走到曲园的最后一间房“艮宦”,便见到王礼军的霓虹灯装置作品在门的右侧悬置。至此,便是此次“曲园计划”的全貌。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31日。
展览:曲园计划
出品人:姚永强
策展人:王晓松
艺术家:陈平、高树标、郝经芳&王令杰、胡佳林&王雨林&张天昊、柳溪、孟柏伸、庞海龙、王礼军、王欣、杨牧石、应歆珣
主办: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苏州市文艺之家
支持:画刊艺术中心
展期:2021.9.28-10.31
展览地址:苏州·曲园
作者:裴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