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展览:@武汉2021 陈淑霞
主办:湖北美术馆
时间:2021年10月16日-11月14日
地点:湖北美术馆1-3号展厅
开幕时间:2021年10月16日下午16:30
开幕地点:湖北美术馆一楼公共大厅
策 展 人:冀少峰
艺术总监:傅中望
展览统筹:刘力英、胡莺
执行策划:夏梓、张茜
展览设计:乔杰、周琦、田野
展览展务:何淑君、张骞
作品收藏:马文婷、张丽
公共教育:雷雅婷、刘梦盈
媒体宣传:夏梓、符坚、曾静
展览会务:黄利、王佳雯
文本意义的陈淑霞的“时间”和“欲念”
小引: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边•际—陈淑霞》一书,是陈淑霞的一本带有总结性的画册,收录了她的主要作品。这些作品极为精彩,但对我而言这些作品过于熟悉,缺少一种陌生的阻隔。人常常会为了一个永远无法登顶的山而发挥过多的诗意性想象,会去拿着一个永远都不存在的地址去寻找一个失联已久的旧友。在翻读画册到最后时,看到了陈淑霞的短文《边际》,功能类似于总结性的跋语,简捷而迷惑。我忽然意识到,对于这篇跋语,所有猜谜的尝试都可以停歇了,我就没有必要尾随一个猜谜队列去做多余的尝试了。想从另一个角度接近画语。
陈淑霞的《边际》一文耐人寻味。我抽取了我感兴趣的两个名词。
第一是时间。时间一直与画家或艺术家同在,他或者她活在时间里,画笔与她一起度过许多瞬间,在画的过程中回味许多瞬间,选择性地记住或表述瞬间。文章是如此开头的——“假如从时间的线索看,作品的表述都落在了某个时段的情绪里,某年某月恰好是莫名情绪的注脚,看上去合情合理。”显然这里讨论的是个人性的时间。但很快就讨论到了公共性的时间和集体性的时间——“新时期”——隐含着国家的叙事,但这个公共和集体性的时间仅仅出现了一次。个人性的时间里可以没有“主题”和“重大”,可以没有“深刻”,但集体性的时间里则必须有上述内涵。个人性的时间里可以有“空洞无物”、“没有合理解释的虚境”、“非物质理念”和“说不清楚的幻觉”。实际上,情绪正是陈淑霞的个人性的时间另一种表述,穿过了集体性和共同性的时间。陈淑霞的自我提示,会引导观者从她的作品中去寻找个人性的时间意象。至少,画家提供了与作品互文的自述文本。这一点不容忽视。
批评家们是否也在陈淑霞的画面上扑捉到了这些信息?
批评家邹跃进(1958——2011)说:“陈淑霞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人和物”,“在描绘水果的作品中,陈淑霞则主要表现了生命在时间中的流逝,即从完美到残缺,从新鲜到腐烂,从存在到消失的独特感受。”他关注的是陈淑霞的生活日常化的时间,这是不折不扣的个人性的时间(见邹跃进:《此在与超越——试析陈淑霞艺术中的生命意味和文化价值》,《边•际—陈淑霞》)。
批评家冯博一说:“她(陈淑霞)以个人的日常生活经验为想象对象,将艺术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之中”,“而陈淑霞的艺术却显示出一种别样的审美诉求:她往往通过一个或几个纯情的女孩子的童年视觉,或具体的景物去感触与组织这些如梦如幻的内心向往。”(见冯博一:《相隔两相望》,《边•际—陈淑霞》)邹跃进和冯博一都就谈到了陈淑霞作品中的个人性的过往的时间或流动的时间。
第二是欲念。也许说欲念并不一定准确。用理想一词则带有集体性,而目标一词又具有功利性。我这里只好把它们都加上引号——“欲念”、抑或“理想”、抑或“目标”。那么,自称有时“迎面搏击,与画面决战”的画家所持的“欲念”/“理想”/“目标”是什么呢?它们如何与时间进行关联?在短跋中作者提到:“期待那些不够具体的非物质理念,把自己拔高到说不清楚的幻觉中,人好像也跟着升腾了。”这就是欲念的状态。这个欲念对她而言必须在“边缘”或“边际”内部完成。
在集体性的时间里,人们容易关注主流和中心,会忽略边缘或边际的内心律动,花开花落两由之。在个人性的时间里才会呈现“花开无心人有意”的孤境。“无奈之下,是意欲给起伏的内心找到安神之所,又扮着若无其事的样子。”(陈淑霞语)而批评家赵力用“一种自由的游移、一种莫名的情境、一种诗意的存在”来指涉陈淑霞的作品之意味(见赵力《彼在为此在》,《边•际—陈淑霞》)。既然社会性的目标、集体性的理想都不在边缘处,在边缘处的唯有个人性的欲念。这种欲念的实现,是主动边缘化、还是不知不觉边缘化?抑或被动边缘化?
画家没有明确的表达。是不是因为“思考是害怕深刻的”,而有了“最终脚下走的还是熟悉的路”的选择和“心才顺着笔触向画面的边际退去”的心境?“手感成了判断”才可以抗拒“逻辑思维之后的主体意识”判断。当画家最终也成为一个普通观者的时候,像看一个陌生画家的作品来观看自己的作品时,才会发现时间背后的情绪,情绪之中的 “欲念”,“我喜欢说给自己的话,声响传达出去就可以了,给自己的生活小贴士就是提醒一下那些被忽略的日子和被忽略的情绪。”(陈淑霞语)于是,记录日常的画面都是隐语的代码,在重复阅读中被一再“提醒”,这一刻,画家就成了挖掘自我主体的“欲念的考古学家”或 “时间和情绪的考古学家”。
这种互文性的解读实践让我通透了许多,从思考的边际情态来读《边际》。
广州美术学院图像与历史高等研究院院长 尹吉男
2021年7月18日星期日于江城丹东
部分作品
绿踪
布面油画
360cm×210cm
2021
囊中
布面油画
35cm×46cm
2021
好牌 - Q
布面油画
122cm×70cm×4
2021
只言
布面油画
23cm×20cm
2019
宴山
布面油画
137cm×361cm
2014
花落
布面油画
122cm×192cm
2013
展览现场
陈淑霞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美术教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重要个展
“@武汉2021·陈淑霞”,策展人冀少峰(湖北美术馆,武汉,中国,2021)
“好牌—陈淑霞作品展”(亚洲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20)
“边· 际—陈淑霞”个展,策展人冀少峰(美仑美术馆,长沙,中国,2019)
“忘形—陈淑霞作品展”,策展人朱青生(大都美术馆,北京,中国,2015)
“此在—陈淑霞作品展”,策展人赵力(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香港,中国,2015)
“我行—陈淑霞作品展”,策展人鲁虹(年代美术馆,温州,中国,2015)
“陈淑霞的心境与画境”,策展人廖雯(西门子艺术空间,北京,中国,2010)
“相隔有多远—陈淑霞作品展”,策展人冯博一(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中国,2009)
“虚实两境—陈淑霞作品展”,策展人殷双喜(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2006)
“虚实两境—陈淑霞作品展”,策展人殷双喜(上海美术馆,上海,中国,2006)
“陈淑霞作品展”(表画廊,首尔,韩国,2004)
“陈淑霞作品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中国,2002)
“陈淑霞个展”,策展人鲁虹(深圳美术馆,中国,1995)
“陈淑霞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画廊,北京,中国,1995)
重要群展
“水墨进行时:2000-2019“(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2020)
“无问东西—第二届当代中国艺术展”(克利夫兰州立大学美术馆,克利夫兰,美国,2019)
“库里蒂巴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库里蒂巴奥斯卡 ·尼迈耶博物馆,库里蒂巴,巴西,2019)
“新绘画—当代中国绘画展”(大都会博物馆,纽约,美国,2018)
“寻脉造山—中国当代艺术大展”(宝龙美术馆,上海,中国,2017)
“造化—中国当代艺术展”(墨尔本 204 艺术空间,墨尔本,澳大利亚,2016)
“开放与共融—中国当代艺术展”(匈牙利国家美术馆,布达佩斯,匈牙利,2012)
“韩国釜山国际双年展”(釜山,韩国,2010)
“丹山碧水—中德当代艺术家作品巡回展”(吕贝克美术馆,德国,2007)
“虚虚实实—亚洲当代艺术的再发现”(Heyri 艺术基金会文化空间,首尔,韩国,2006)
“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2005)
“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2000)
“第九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1999)
“新生代艺术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中国,1991)
“’91 中国油画年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中国,1991)
“第一届女画家的世界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中国,1990)
“阿尔勒国际艺术节”(阿尔勒,法国,1988)
作者:尹吉男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