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风格各异的孙氏家族历代墓葬
2018年2月25日 晴 南江县孙家山
1.乾隆时期的碑亭墓
在孙氏大墓旁边菜地里有两座不起眼的碑亭,高约两米,土冢已经完全消失,但看上去还是很完整,雕刻图像几乎没有缺失。碑亭尽管尺度不大,但造型简括有力,颇有气象,应该是比较早期的墓葬。其中一座为四方碑,攥尖顶出檐较小,圆球宝顶,檐下刻线,坡屋顶被处理成两层。其正面的立柱稍显单薄,但开间内的雕刻还是非常精彩,门套下雕刻供桌,桌上摆香炉、花瓶等物,两边各有一供奉立人。两侧雕瓶花,花卉几乎变形为抽象纹饰,特别是顶上花叶的捆束纹样,分明就是旁边那座孙氏大墓碑坊上类似的抽象纹饰的来源,而门罩上檐的“丹凤朝阳”纹饰满密,两只相对的凤鸟前面,一个圆圈上刻“阳”字。在“丹凤朝阳”图像的表面,突出雕刻一小小的匾额,上书“巾帼伟人”。云纹和凤凰的造型以及下面的花卉装饰风格与明代墓室内的雕刻图像非常接近。
南江大河镇孙家老屋墓地旁的碑亭式墓葬
碑亭侧面雕刻格扇门样式、抹头、绦环板内的花纹装饰、隔芯的镂雕、裙板的吉祥纹样等一样不少,简直就是直接搬过来的。碑亭的文字大多还可读,显示墓主为“胡老孺人”,建墓时间是清乾隆二十九年。旁边一座“乾隆二十三年孟夏”所建的那座也是碑亭式样,墓主信息已不可见,尽管顶部是四面出檐,但碑身和基座都只处理了正面。
乾隆以前的墓在这一地区已经比较少见了,尤其是规模大、雕刻工艺好的更是难得,这一方面可能是因时间比较久,留存不多,但其实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湖广填四川”移民进入不久,经济尚未得到较好地发展。至嘉庆道光时期,这一地区墓葬建筑修建就逐渐发展起来,至清晚期咸丰、光绪年才到高峰期,其形制、规模、雕刻工艺才成熟和完善起来。
2.别致的刘氏墓雕刻
相较于孙思颖墓,旁边的几座墓葬规模就小太多,但其中一墓的雕刻还是有诸多特别之处。该墓为四柱三开间单檐墓葬,弧形的云头碑帽逐渐下移卡接在次间的脊饰上,形成的曲线造型倒也好看。整个墓的雕刻可以分为三四个区域。首先就是明间,最高处是碑帽,云头为背景,前部双龙环绕中间的“节孝无双”匾额,这里的双龙尾部朝上,在碑帽顶部中间有宝珠,而龙头在碑帽底部回首,刚好对着匾额,设计颇为用心。匾额出于下方二人的肩头,二人俯身相对并各自伸出手拿着中间的一个“盘长结”,这种图像也比较少见。碑帽下面就是明间的门罩,装饰也分为两个部分,其上是女将为中心的戏曲人物,中间女子双手卷曲着翎子,半跪,她后面好像是由福禄寿三星护着,两侧长枪戳地成三角形突出中间的人物,外侧还站立男女人物各一,似乎是想说明墓主有三星保护的样子。其下的部分,左右各雕刻武将一人,站立在云端,左侧拿肩扛双锏,右侧手托鞭(或是宝塔)。这些雕刻图像均横向构图,层次清楚,丝毫不乱。左右次间门罩上的雕刻情节也比较复杂,图像周边的装饰纹样也是一丝不苟。
南江大河镇孙家老屋墓前刘氏墓雕刻
南江大河镇孙家老屋墓前刘氏墓顶檐下的雕刻
但更吸引我的则是顶檐下方那些小幅的图像,其实在顶檐下进行雕刻的时候并不是很多,这个位置也不是一个便于观看的区域,有费力不讨好之嫌。但正是这些不太引人注意的区域往往可以给人以信手拈来的自由轻松、清新雅致的感觉。整个墓葬的檐下图像一直延伸到侧面,有“鲤鱼跃龙门”“鸟戏猫”折枝花卉、果盘等,浅浮雕,带点双勾的线条看上去自然、别致。
3.孙母何老孺人墓
在小刘的提示下,我们往大院子里走去,再爬上两个小土坎后又见到一处家族墓葬群,约有七八座墓分布在地头。其形制各异,有些还是新坟,春节期间祭祖燃放的鞭炮纸屑到处散落。我们被位于最高处的一座墓地所吸引,该墓由一圈不高的茔墙围起,墙根左右各置石狮一只,远远看去狮子形体有些怪异,近看才发现,原来狮子的腿被打断了,只剩身体几乎是躺在基座上的,但石狮昂首衔带,威武不减。而对面的则只剩下基座了,墙体部分垮塌,基座三面雕刻戏曲人物,战马比例准确、动态传神。
孙母何老孺人墓前的断腿石狮
墓园石板铺地,尽头就是一座六柱五间两重檐的大型墓碑,三块基座石料巨大,呈一字形支撑起整个建筑,其上浅浮雕刻龙马、麒麟等神兽四幅,并装饰以云纹仙草等,概括、流畅、宽阔的五开间碑身和巨大的云头碑帽使这座墓葬建筑显得格外宏伟高大。
孙母何老孺人碑
碑帽样式和结构、装饰与刚才看到的刘氏墓如出一辙。只是碑冒匾额下扛匾者换成了两位神仙模样的人物。匾额完全破损掉落,一个字都看不见了。碑前一个方形的供桌,也被称为钱柜,两侧茔墙上没有文字,雕刻集中在碑体之上。明间和左右次间内刻碑文,文字工整,有一定的书法功底,但下半部分风化较为严重,明间碑文显示墓主为:“淑慎孙母何孺人享八十七寿”,为光绪十五年(1889年)所建。明间门套上雕刻多组人像,其女性人物装束全是舞台上的戏服,其间又穿插神仙人物,似乎没有明确的主体性选择,但雕刻工艺比较娴熟,人物动态和分布都比较成熟,色彩的保存也算完好。门套底部是一对石狮,中间雕刻五六级台阶,次间也雕刻台阶。
在墓葬开间内雕刻这种台阶梯步也是常见手法,明间前的这种梯步也给人以逐级而上的进入感,作为灵魂出入的阴宅这种设置应该是一种暗示和寓意性的结构。明间门罩的雕刻比较复杂,上层图像是以女将为中心的戏曲人物,这与刚才看到的刘氏墓有相同的构思,只见一女将高坐在宽大的椅子上,一手拿帅旗,一手抓住翎子,身后一女官高举将印,前面一半跪着的人物应该是“探子”正向其禀报。她的左侧也站立4位女将,身材壮硕,各持兵器。右后侧是两位男子做交谈状,似乎是《杨门女将》的故事。不管是与否,突出女性身份地位的动机表露无遗,这两座女性墓在视觉中心位置的女性题材表达,以及为之修建的“花碑”表明女性有着不算太低的身份与地位。除了上半部分的戏曲人物雕刻,门罩下沿两侧的瓶花和龙纹也是非常别致,细看会发现,瓶花上还各站立一只鸟儿,也是有趣。次间的门罩虽然较为简单,左右匾额上分别雕刻“秀兰”“芝榮”二字,当是赞美女性之用语。匾额下两位武将形象神采奕奕,人物衣服上还施加彩绘图案。与之相应的是稍间内的人物雕像,左右分立文臣武将,站立在有装饰的台基之上,衣饰复杂,动作表情比较夸张,并配有仆从一名。文官的仆从双手托盘,立面一只兽的造型,不知是否为“大印”之意。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般在墓葬建筑的稍间或尽间都会雕刻这样大尺度的人物形象,这可能是源于“门神”的习俗和传统,显然,不管是形式上还是内容寓意上,人们并不满足于门神这唯一的形式,赐福的天官、三星等等就成为了墓葬空间中流行的主题,也增加了墓葬建筑雕刻装饰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孙母何老孺人墓明间局部
孙母何老孺人墓次间雕刻
孙母何老孺人墓梢间内的雕像
4.孙思颖之子孙懋功/何氏墓
我们穿过一条巷子,走进这座大院子,尽管现在周边有好些新建的楼房,但原来的格局尚在,可以看出原来孙家是一个何等的大家族,也难怪这个地方叫做孙家老屋。院子里原有的开阔院坝被新建的楼房占据了部分,显得不够规整,但是院落收拾得还算整洁。角落里一个孤零零的硕大柱础引起我们注意,柱础被雕琢为四层,上层为圆鼓面,中间两层为错位六棱柱,最下层仿四足台座,六棱柱每一面均雕刻纹饰有云水纹、折枝花卉,还有螃蟹、封侯(蜂、猴)等。我们一边看,一边闲聊,推测着原来这里高房大屋的样子。
南江大河镇孙家老屋院子里丢弃的柱础
这时,其中一间屋子出来一人,知道我们的来意后热情地把我们带到屋后。穿过一座三层小楼,我们看到前面有一座墓葬,墓前有高大的神主碑和复式主墓碑。只不过它好像变成了建筑工地,墓葬边还围起一个养鸡场,陪碑下栓着一条黄狗朝我们狂吠。主人家见我们要去看墓,就把狗牵到养鸡笼子那边去了。
南江大河镇孙懋功/何氏墓全景
这座墓实际上占地还比较宽,陪碑后面约二三米的地方为一段石墙,两侧起6级台阶至主墓碑,这有点像我们前面所看的大墓的方式。可以看到土冢似乎是直接深入到山体内的,主墓碑背后还有一排与之平行的石板茔墙,应该是阻挡后面泥土所用,墙面有彩绘的花卉,差不多也掉光了。墓碑桃园三洞样式,抱鼓较宽,并连接延伸出来的一段墙体,使该墓显得特别宽阔。而茔墙上也雕刻有大幅的人物,已经风化破碎了。
尽管装饰不多,但石面经过仔细打磨,平整素洁,建筑本身的线条极为规整平直,似乎每一个角落里的纹饰、每一根线条、每一个文字都在很用心地处理,显得温和雅正,可以这样认为,该墓是一座以建筑形制而不是以装饰为侧重的墓葬,而这当然并不意味着它的装饰工艺一点都不讲究或没有特点,只是不够那么突出罢了。
碑柱和横坊上的对联字体端庄大方。明间柱联为:“阴阳合撰带结同心,兼隆花开并蒂。”书体为行书。横匾上是四个大大的隶书文字“光正典型”。“水秀山明何处可寿□,龙蟠虎踞此间既是春”,左右次间分别对应行书横批“桂衍”“瓜绵”,并分别装饰为展开的弧形书卷,颇有意趣,特别是隶书书体,外圆内方,上紧下展,笔划波折起伏、静中有动,颇有些功底。右侧立柱上刻:“南江县进士姻再晚李锦春拜提”。也难怪,进士所书。
转身看那神主碑,真够高大敦实,表面打磨得平整光洁,稳稳地矗立在那里。碑体正面和背面都浅浅地刻有平整的装饰纹饰,显得极为工整细致。两侧面也同样雕刻多幅浅浮雕纹饰,只是因苔藓致其通体黝黑,几乎看不见了。墓碑的正面两侧雕出的花纹装饰带一直延续到碑帽,内圈装饰一圈“卐”字纹,偌大的碑面仅一行文字:“皇亲例曾文林郎孙公远兴字懋功/何孺人合墓”,尽显端庄大气。碑帽内圈半圆中雕刻 “福禄寿”三星图,云纹为地,寿星旁边一只仙鹤,对面禄星抱着一孩童并有鹿相伴,人物之间,动物和人物之间彼此呼应,一派温馨祥和之感。
南江大河镇孙懋功/何氏墓陪碑正面碑冒三星雕刻
神主碑背面开龛,而墓碑正面平整,背面设置开间的手法也是难得见到的。有柱联、门套,门套上下对应横向雕刻多人组合图像,两侧立柱分别雕刻四组,共八幅人物图像,开间内镶嵌碑板……这似乎又回到了常见的建筑装饰套路上去了。
这八幅雕像上面两幅雕刻的是习武场,而下面六幅则是读书的情节,可能追求一种“文武双全”的寓意。柱联似乎是这些图像的诠释:“教子盛名读书习射光先□,□家有道操井耕田裕后昆”,横批匾额是篆书字体,加上风化污损,实在不知写的是什么内容。在匾额下面一组人物,最左侧屋子下一人在弹琵琶。前面表现一青年男子向桌后一老者拱手作揖,而老者甚是欣喜,从坐位站起来表示欢迎,旁边数人面带微笑,均恭手还礼,此图充满了礼让、和谐,是难得的情节性题材。
碑板被杂物遮挡,在底部甚至有一个木盆,还有鸡下的两个蛋在里面,实在不便移动,但还是勉强可见其部分碑文,乃是一篇《绩臣自叙》的长篇碑文。
原来该墓是我们刚才所见大墓主人孙思颖儿子儿媳的墓。碑序文共400余字,主要叙述其六子二女的情况,及置买田产等信息。碑文的文字保留较好,而且书写规范,结构美观,也是较好的碑刻书法作品。
孙懋功/何氏墓陪碑背面碑文书法及雕刻
据村民讲述,该墓原来是在一座瓦房之内,现在落得如此境地也真是难料。如今这些后人似乎并不在意先祖的坟墓状况。这些墓葬的前后左右都建起了现代的高楼,墓葬建筑也就淹没在这些新的楼盘之间,大量的扩建或搬迁使得这些墓葬更快速地消亡,事实上,这些墓葬本身也在走入一个消逝的进程,正如我们看到的那两座乾隆的墓葬碑亭一样,剩下的可能只是一座石质建筑,而那些曾经引人驻足观看的雕刻也在加速风化。我们的考察、记录或许只是考察记录而已,它能产生的价值到底如何我其实是有些怀疑的,不过内心还是希望能够多走走看看。夕阳西下,回南江县城的路还要两个多小时,该返程了。
——完——
图文|罗晓欢 编辑|郭泽恩 审校|门 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