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多元共生”国际论坛召开

2022-12-19 16:40

12月17日-18日,学校联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与艺术专委会举办的主题为“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多元共生”的国际论坛举行。来自国内外40余家高校与研究机构的近50位专家、学者,围绕着“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多元共生”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探索艺术与科技的实践成果,实现理论突破。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田忠利出席开幕式。学校党委常委、副院长刘杰民主持开幕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2/95f46548d55029d035a19c142a330597.jpeg

“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多元共生”国际论坛召开

田忠利致欢迎词,对论坛嘉宾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北京印刷学院以“传承弘扬印刷文明,创新发展出版文化”为办学使命,持续为国家传媒科技、传媒文化、传媒艺术、传媒管理人才培养提供北印方案。同时,发展进步中的北京印刷学院注重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以及内涵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在新文科建设中新艺科的改革与发展,学校着力打造“艺术与科技”的交叉融合。他表示,这种交叉和并存的可能性,有无限多的探讨余地。站在艺术的角度和艺术与科技关系的角度,对科学本身的限度和问题有一个超出科学之外的视角的反思,可以说是艺术与科学研究的重要目标。而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在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过程中,设计的边界在不断延伸,可以通过对科学、艺术与技术关系的讨论,来对当下的设计进行反思,并进一步探索设计的未来。此次论坛即是为探讨这一问题而搭建的学术平台,期待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分享。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2/43b53b5f0c765df5e87fe70d30da78c5.jpeg

田忠利致欢迎词

美国克利夫兰当代美术馆、事业发展部主管、中美艺术交流协会理事长郭欣欣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北京印刷学院艺术与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刘兵分别致词。郭欣欣表示,中美艺术交流协会与北京印刷学院艺术与科技研究中心保持着良好的合作机制,此次双方共同进行国际论坛策划并举办第三届中美高等艺术教育峰会和学术展,未来将搭建更多学术研究平台,共同开拓国际研究视野。刘兵代表艺术与科技研究中心肯定了学术研究定位与学校发展的高度契合性,并对“艺术与科技”的交叉研究进行了展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2/ed92ce43eef8b8a1a65d8fd08533bd97.png

刘杰民主持开幕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2/4689d74f5739118df5d1d607e2769623.jpeg

郭欣欣、刘兵致辞

随后,在学校教授滕晓铂主持的主旨论坛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艺术建筑学院教授凯伦·基佛博伊德进行了题为《在相互支持的跨学科创作中共存:参与性的反叙事》的演讲。凯伦认为,跨学科创造力强调视觉隐喻的制作,强调多元知识的翻译能力和学者之间特殊的认知方式。她强调跨学科的研究和创造力是一个社会过程的反应能力、翻译能力和感知能力,以及其他能力和生活蓬勃发展所必需的能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2/6f94fc00ab9ee6bf450334b6fdd503a2.jpeg

凯伦·基佛博伊德演讲《在相互支持的跨学科创作中共存:参与性的反叙事》;张夫也演讲《从并行不悖走向高度融合——再议科技与艺术的关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张夫也教授进行了题为“从并行不悖走向高度融合——再议科技与艺术的关系”的主题讲座。他指出,求真求美是科学与艺术的共性,科学是求真的探索,艺术是求美的探索。在科学和艺术之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统一矛盾的辩证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高度融合。

来自株式会社K&K(日本)的黑川雅之分享了《艺术超越了数字》主题演讲。黑川雅之表示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多元共生”,多元就是集群,是相互连结的关系。数字是数据的集群,通过“集群智能”进行研发。这种多元共生,也致使我们生存的世界变得越来越丰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2/b97c165ba96a1a91cc4146783a6f4d9c.jpeg

黑川雅之演讲《艺术超越了数字》;彼得罗尼奥·本迪托演讲《艺术、设计与科技:用媒体艺术实现教育的全球转型》

来自美国普渡大学的佩特洛尼奥·本迪托副教授进行了以《艺术、设计与科技:用媒体艺术实现教育的全球转型》为题的主题演讲。他集中讨论了媒体艺术、应用和教育的概念,他认为媒体艺术从根本上来说是跨学科的,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艺术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均处于转型阶段,“创造、表演、回应、连接”的概念应与当地的资源与文化背景相结合,从而进行全面的、变革性的艺术教育发展。

刘兵对主旨论坛的演讲做出了评议,并带领大家与专家们就各自的观点进行了深入交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2/ca3cbbd010b829119490d9712c4d5c1c.png

“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多元共生”国际论坛召开

该学术活动于17日、18日两天持续开展 “数字技术与艺术”“元宇宙时代的数字艺术”“数字人文与艺术设计教育”“数字时代的博物馆、美术馆策展艺术”“信息时代的设计服务与设计管理”“数字媒体时代的艺术管理和艺术市场”6个精彩分论坛。论坛同期将举办数字艺术线上学术展览,展览分为“特邀艺术家”“青年艺术家”“Z&α世代艺术家”三个版块,展示艺术家们对科技与艺术共融发展的独特见解,展现不同年龄层、不同艺术领域的工作者以科学技术赋能艺术创作的卓越成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2/e663ba2149021fac2156a64ee1758ab9.jpeg

特邀艺术家版块:田忠利——多媒体交互作品《飞向蓝天的恐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2/cab44faaa26a79a53a4965902e0b771e.png

特邀艺术家版块:黑川雅之——Wind & light tower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2/6eb7901c9dd440d3e4c2c301c285051b.jpeg

特邀艺术家版块:张夫也——《北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2/c170e41ef879a6f31c23685e2c73b6be.jpeg

特邀艺术家版块:高健耀——«幸福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2/f12ada31b1b9cf499ff2f223ea967e98.png

青年艺术家版块:陈亚琦——HAVE A STRONG LIFE _ Digital & Reality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212/07230bbcd1ba9f14af75eedf72d9e839.jpeg

Z&α世代艺术家版块:李适薰——自画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12/85bfb346b4ea6b6cb89c3bae175ec13c.png

Z&α世代艺术家版块:李则语——怪物的游行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