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尽精微 致广大:黄璧盛年巅峰之作《蜀山图》卷惊艳亮相 | 华艺国际2023秋拍

我读元人子久画,一水一石得神似。

笔精墨妙谁复传,东南染翰推黄子。

——清·单畴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abb9e323f42b67213fa6b7ffd02b603c.png

黄璧 蜀山图

手卷 设色纸本 1691年作

前纸:27×74cm;

画心:27×599cm;

后跋:27×66cm

说明:

1.本卷引首为金粟山藏经纸。

2.作品曾经清康熙年间著名藏书家李尔立及清末著名收藏家孙毓汶、蔡鸿鉴等递藏。

3. 单畴书题后跋。单畴书(?-1729),字演先,又字惟访,号砺峰,高密(今属山东)人,康熙进士。康熙五十四年(1715)任赣榆知县,五十八年署任海州知州,历官大理寺正卿,后迁御史,累官户部右侍郎,官至尚书。

4.李尔立跋文中的“薛公”即薛受益(?-1703),字谦若,高密(今属山东)人。清代名将,曾因收复台湾有功,受康熙皇帝接见。康熙二十八年(1689)由福建汀州副将任潮州总兵。四十二年卒于任。

出版:

1.《明清书画集粹》P144-147,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

2.汕头日报《潮风》专题,2018年9月16日刊。

展览:“明清书画集粹特展”,扬州博物馆,2006年9月26日-11月26日。

◆ 首位被载入绘画史的潮汕画家

广东山水画以颜宗(1393-1459)画迹可见之最早。至明末清初,受益于经贸发达,书画收藏蔚然成风,粤画的发展亦渐至高峰。彼时,粤东一隅文教兴盛,书画一途亦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才人辈出。黄璧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黄璧(约1657-?),字尔易,号小痴,广东潮州人(今属澄海)。是清代潮汕地区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载入绘画史的画家。乾隆年间,他的传略就被张庚《国朝画征续录》和周硕勋《潮州府志》所收录,堪为清代潮汕画坛之巨擘,亦是当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画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ef15f2ee220c5ba0fb45ec8f0fff9fef.png

《蜀山图》卷 局部

“开瓮忽逢陶谢,接客不着衣冠”,黄璧性情高傲清介,不媚权贵,因仰慕黄公望(号大痴),故自号“小痴”。又喜饮酒,曾以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刘伶的经典名句:“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中的“以酒为名”四字刻章(见于广州美术馆藏《山水图》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2e29b7a8ab64e963a0be2873c0995bf9.png

黄璧 陶渊明诗意图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黄璧少时与同郡陈琼同入翁铨门下,后师从房修。善山水,取法吴镇、黄公望,画风融合闽、粤两地画家之所长。《岭南画征略》有载:“山水浑厚,意在梅花和尚”。兼长人物、翎毛、走兽,工草书,亦喜游历。《潮州府志》记载其“览温陵、武夷、西湖、虎丘、罗浮诸胜,足迹遍天下。历数十年,技益进,山川草木、鸟兽虫鱼,泼墨淋漓,自成一家”。作品《急流舟上图》与《赏雪图》皆被收录于《广东历代名画选集》。

◆ 黄璧传世最早且最精的作品之一

《蜀山图》卷,是目前所见黄璧最早的两件作品之一,作于辛未(1691)初秋,时画家约35岁,正值盛年。另一《荔枝图》轴为同年端阳所作,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此图为设色纸本,高27厘米,长599厘米,可谓煌煌巨制。画中作者极尽造景抒情之能事,尽精微而致广大,黄璧所作手卷如此精细且品相完好者,极其难得,可见作者与历代收藏者的倾心用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849c84054370056ac1ec4ec521b339cd.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7fa083f64752c76d5efaeab0ae025678.png

《蜀山图》卷 局部

全卷绘千岩万壑,烟云明晦,江平树茂,流瀑萦回,一派秀美的川蜀山色。卷首即以山隈水边的一曲溪桥开始,然后入丘岭,转深谷,从雄峰险嶂、茂林深篠,至江渚淡远、天遥日暮,再至叠壑层岩、楼阙凌虚,卷末以泉流乔柯、幽深古寺结,意境益见悠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e25f492803e950e8259dbf093afc4157.png

《蜀山图》卷 局部

其间必有畦径可通,或以广渠,或以栈道,或以曲径长桥……小道之上,人骑往来,碧溪尽头,归帆徐来。山麓之下,舟楫泊岸,云霭散处,渔翁独钓。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f27a38bcde636c1f7ed57059e22684f1.png

《蜀山图》卷 局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22663f67fea5b7e8a7f81d22c2ed76d2.png

《蜀山图》卷中部分点景人物,生动有趣

全图构境立意奇绝,生活气息浓厚,迢迢千里的路途皆为造化之美、造化之神奇所取代,可行可望,可居可游,将川蜀的山岳神秀、峻极壮丽尽收腕底,令人神往。遗形而得神,澄怀以观道,无不得其真趣,颇有开粤派山水先河之意味。

“风雨骤从腕下生,咫尺之中疑万里。”其毫端颖脱,墨法精微,一树一石,大至崇山峻岭,小至驮畜行人,栈道村舍,皆极为严谨,又无不精力弥满,恣意洒脱,既具有宋人雄浑之神,又兼及元人静逸之气,“蔚秀苍古,几入子久之室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6a1f6b2333b36807cc9d0f3ae53dfe0a.png

《蜀山图》卷 局部

卷后单畴书跋言称:“我读元人子久画,一水一石得神似。笔精墨妙谁复传,东南染翰推黄子。”又赞其:“能事不在色相间,忘形得意乃如此。天机活泼趣横恣,我于兹图悟妙理。”所评精当不虚。

◆ 目前所见黄璧生前唯一的传略

《蜀山图》卷曾经康熙年间著名藏书家李尔立收藏并题后跋:

“黄璧,字尔易,号小痴,潮州诸生。能诗,工绘事,性放宕,不喜见尊贵人。每(与)缁徒贱隶杂饮狂歌,兴酣落笔,时有佳趣。番隅(禺)酋长宝其尺幅,不吝兼(缣)金。吾乡(即高密,今属山东)薛公(即潮州总兵薛受益)帅潮,日其亲知有好事者携归此纸,余购得之,装潢成卷。每一展阅,蔚秀苍古,几入子久之室矣。其自号小痴,非妄也。昔夏仲昭(即夏昶)以善竹受知文皇,名播海内,当时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谣。如小痴者将毋同,特身未贵耳,故仅延誉于东南云。静斋尔立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9a84168356a9c3902d9bdac67573f08d.png

李尔立题跋

李尔立(?-1752前),字健如,高密(今属山东)人。性嗜书,家藏万卷,诵读恒至夜分。有《静斋诗稿》行于世。此题跋中写明了李氏拥有此画的由来和对此画的珍爱,为黄璧的身份地位未能显贵而仅名扬东南一带感到惋惜。最难能可贵的是,李尔立在开篇记述了关于黄璧的生平、性情、艺趣等。从后纸单畴书的题跋(写于康熙己丑年)可知,李尔立记述应写于1709年或以前,可视为黄璧生前惟一的传略,也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黄璧传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6a51c3b70c997b8238edf180049c7a43.png

单畴书题跋

黄璧作为清代初期重要的粤派山水画名家,绘画史上的记载却极为简略,以致长期以来人们甚至将其生卒误传。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重要作品和第一手资料的发现与研究,关于黄璧的生平和艺术风貌才逐渐揭开面纱,进而得以重新定位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蜀山图》不仅是黄璧目前传世最早的手卷巨制,更因李氏的题跋,使其成为研究黄璧的重要历史文献之一,殊为难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a8fea9229a4be4df65a1ad2516fa1244.png

包首与题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a8438229d8e10a06480b198e8db2fa07.png


黄璧《蜀山图》落款及孙毓汶、蔡鸿鉴收藏印

此卷在清末又曾先后为两位著名收藏家孙毓汶与蔡鸿鉴纳入庋藏。孙毓汶(1833-1899),字莱山,号迟盦。山东济宁人。孙氏出身望族,系乾隆时体仁阁大学士孙玉庭之孙,户部尚书孙瑞珍之子。咸丰六年(1856)榜眼,官至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颇受慈禧赏识,屡屡受赐清宫藏画。且其精于鉴赏,不遗余力搜求前人名迹,所藏多铭心绝品,钱选名作《浮玉山居图》卷、倪瓒《水竹居图》、黄公望《溪山雨意图》卷都曾为孙氏所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695af071fc548d7c715feb2296eb18c0.png

本卷前纸为金粟山藏经纸,纸上钤孙毓汶收藏印“迟盦秘笈”

蔡鸿鉴(1854-1881),字菉卿,号秋蟾,浙江宁波人,侨寓上海。父荣禄为宁波富商。其自幼勤读,藏书甚富,在上海沪西建有“墨海楼”“二百八十峰草堂”藏书楼,镇海藏书家姚燮“大梅山馆”的藏书,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流入“墨海楼“甚多,而“天一阁”“抱经楼”部分藏书亦为其收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c3757303dda687d7947761721438be8a.png

出版物资料

《蜀山图》卷流传经历凿凿可考,且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历经三百余年,如今现身拍场,实属难得,识者珍视之!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