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4年1月2日,“亦真亦幻——王仁华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圆满闭幕,此次展览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中国画学会、中国工笔画学会主办,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安徽省书画院、安徽省美术馆、安徽省中国画学会、安徽省书法院承办,雅昌文化集团、安徽荣顺实业集团、中闰汉宇文化集团协办。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担任学术策展人。
艺术之美引发观展高潮
展览于2023年12月23日开幕,位于中国美术馆一层3、5号展厅,共展出王仁华工笔人物画作品60余件,展现了王仁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工笔人物画方面30余年的辛勤探索中所建构的戏曲人物、民国女性与多元时空并置的民族文化艺术世界。
展览现场,艺术品的陈列精致有序,每一件作品仿佛都在述说一个独特的故事。王仁华通过工笔绘画的细腻表现,将戏曲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勾勒出一个个富有张力的肖像,令人感受到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的完美交融。展览期间,现场观众热情高涨,呈现出一派热烈的观展氛围。无论是艺术爱好者、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观众,都沉浸在王仁华作品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中。观众们聚精会神地欣赏每一幅画作,品味其中所蕴含的艺术内涵。
展览自开幕以来,通过直播平台传递艺术的魅力,吸引了超过30万次的在线观看。50余家主流媒体对展览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报道,使得王仁华的艺术作品在各大媒体平台上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
亦真亦幻的生命之美
从2000年王仁华的《窥探》获得“新世纪·中国风情中国画展”金奖开始,王仁华的画作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画中一位古典女子轻轻掀开帘子的一角向外张望,向往外界的美好,渴望自由,画面带有一丝苍凉感。画作构图看似简单,但很有韵味。她将古典与现代、个人与世界通过画作巧妙地连接起来,给大众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王仁华是一位在神秘的画面中寻求自我价值的艺术家。人们常评价她的画作“虚拟”“戏剧”而又真诚。她在那些仿佛罩着面纱般的女子形象之间,将自己的心绪藏匿,却又能让人在观赏她的画作时,看到那画中人冰山一角下火热而炽烈燃烧的灵魂。
王仁华的画既写实又虚拟,在工笔的技法中,亦有写意的气质。为了打破工笔人物画的常规画法,她采用了肤色平涂的方式,将画中人物的肌肤与背景色相协调,并采用了诸如褐色、紫色、灰色等多种颜色,形成了不拘一格的色彩风格。常规的工笔人物画,往往让观者容易根据画中形象产生真实的联想,而王仁华独特的用色,却像是在提醒观者画作自身的存在。
比如在《暗香浮动》中,女子那淡褐色的手与足几近于背景,但她的脸却施着化妆的粉末,眼角还有明艳的桃粉。《剪花娘子》中则将这种平涂法则用到了极致,同时还能看到撞水撞粉所促成的偶然的肌理。她笔下的人物,既有着确定的形体和边界,又有着展露无遗的毛笔笔触与艺术家的精心安排,向观者们展示了何谓“亦真亦幻”。
暗香浮动
195cm×93cm
2006 年
而在主题上,她巧妙地把时尚女性与中国传统戏剧的符号相连接,优雅地揭示着戏台上一位位主人公的“命运”。“戏妆人生”同样也是“亦真亦幻”的一种显现。王仁华非常喜欢戏曲。在中央美术学院求学期间,王仁华不仅得到了系统的指导,还开阔了眼界。她时常主动到戏曲舞台的幕后收集创作素材,与戏曲有关的一切事物都成为了她创作灵感的来源。比如《刀马旦》《花旦》《粉墨登场》等一系列作品,都体现了王仁华对戏曲与美术相结合的思考。在这些画作中,画中人物既沉湎于戏曲故事的角色,也用戏曲的装扮塑造着自我。策展人尚辉认为,王仁华戏曲工笔人物画的魅力正是通过女性时尚元素的渲染与戏曲旦角身份形成的比对,产生了身在舞台、心在现实,或人在现实、心在舞台的某种时空交错感。
刀 马 旦
170.6cm×66cm
2003 年
花 旦
201.5cm×96cm
2012 年
粉墨登场
218cm×75cm
2010 年
无论是充满穿越感的独特用色,还是画布上的戏妆人生,都体现出王仁华对生命的感悟和自我的剖析。她说,“我努力地尝试着第一份感动,横涂竖抹的是从心灵中来,又回到心灵中去的那种精神体验,我愿真诚地表达我生命夷汪洋恣肆的美”,而这种美,一定是亦真又亦幻的。
名家点评
尚辉:王仁华作品吸引人的正是这种奇幻而神秘的穿越感。或者说,她的艺术构思始终锁定在对人生命运的某种感悟上,并试图以女性形象作为现代社会一种不可知的爱情与家庭这个对女性来说几乎是生命全部的命运隐喻。
何家英:王仁华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会说话,像一个个故事那样有悬念、有丰富的内容,她把中西方文化完美融汇在一起,把古今、把戏里戏外穿梭在一起,形成了特殊的“王仁华样式”。作品既体现了西方的写实和中国的写意,西方的思维方式和中国的诗意表达,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融化人心的一角冰山,体现出价值的高度,这样的特质我称之为“文化意识”。
王镛:王仁华兼擅工笔重彩与写意水墨,她笔下的旗袍仕女与时尚美眉交替粉墨登场,在怀旧情绪中混杂着现代讽喻,表现了画家对人生戏剧的洞察与沉思。
郑工:她是 一位很有天分的画家 ,善于用绘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有较强的造型能力,对传统的绘画语言有较深的理解 ,对民间文化有切身的喜爱, 更主要的是她有现代女性的自觉意识 ,也就不自觉地进入了现代艺术的话语领域。女性题材, 女性符号 ,一直缠绕在她的笔端 ,挥之不去。她将女性的魅力呈现在画中的每 一处细节,她将女性的浪漫洒落在画中的每一个局部。她的画 ,一切都那么恰到好处 ,不怨不嗔 ,不悲不喜 ,唇微启,眼凝视,若有所思 ,心有期待。看她的画,你不必什么都想知道,但你 一定会感到什么。那份优雅与从容,也许是京剧给予这位爱好者的恩赐。
林木:王仁华和她的同行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她从小生活在徽州文化的环境中,又长时间浸淫于京剧艺术的氛围,加之她特别的成长习画的经历,她的绘画艺术观念和习惯较多的偏重于中国艺术自身的特点,她不必费尽心力去克服西式教育对中国画教育的某些消极影响,尤其在中国画基本观念上的干扰,尽管她也经常主动吸收西方艺术的长处,但她的骨子里却非常中国。她用中国艺术的思维方式去思维,用中国艺术的观察方式去观察,也用中国艺术的表现方式去表现。
陈祥明:王仁华人物图式的构成与人生况味的表达,实际上形成了一种超越生活现象且具有文化深度的独特表达方式。在这里,现实与传统融为一体,难分难解;在这里,生活与艺术交织一起,难以言表;在这里“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获得了存在根据,颠扑不破。正因为如此,王仁华的艺术表现是独特而意味深长的,仅对其直观浅尝不够,还需要深领悟与细品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