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4-07-15 13:50
走向创作
Walk To Creation
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学生作品展
Students' Works Exhibition From Calligraphy College In Hebei Academy of Fine Arts
主办单位:河北美术学院
Organizer:Hebei Academy of Fine Arts
开幕时间:2024年8月3日 上午10:30
Opening:at 10:30a.m on Aug.3,2024
展览时间:2024年8月2日—2024年8月12日
Exhibition Date:Aug.2,2024 —Aug.12,2024
展览地点:北京 中国美术馆 三层13-17展厅
Venue:Halls13-17 On Floor 3 in 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Beijing
代序 | 危机·变革与开拓
姜寿田
当代高等书法教育无疑已臻至近现代以来一个历史高度。从普及层面而言,目前已有近二百所高等院校开设了书法本科专业,硕、博士学位教育也已基本达到普及层面。可以说,在历史上书法教育还没有达到如当代高等教育所达到的历史高度与普及程度;从学科建设而言,当代书法教育学、学院化专业创作理论,高等书法教材体系建构也都相应实现了传统的现代转换,从而彰显出新学特征,这无疑是历史性成就。
但是,无庸讳言。在客观评价20世纪当代高等书法教育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当代高等书法教育仍存在着很大危机与挑战。这种危机与挑战突出表现在,经历四十余年发展,当代高等教育基础理论与学科建设跟进不足,观念固化,形成专业壁垒,缺乏方法论的介入与认识论的转换,这尤其表现在高等本科教育方面。
从高等教育学立场出发,书法本科教育主要贯穿两个核心。一、书法本体审美下的书法创作;二、书法传统境遇的综合学养。二者缺一不可。但相对于书家培养的长远目标而言,本体审美下的书法创作则更具现实性。因为传统境遇下综合学养的养成,是伴随书家成长,终其一生的漫长过程;而书法创作则是立身之本,也是高等书法本科教育的教育学目标。在四年本科教学中,达成对一个能够较全面掌握笔法技巧和书法审美学养的书家培养塑造,也即是书法本科教育的基本目标与核心。如果四年本科教育阶段,不能达成这一目标,就意味着教育学意义上的失败;从高等书法教育长时段延伸意义而言,则并会造成严重后果。因为,从书法专业化立场而言,书法本科教育是高等书法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其创作根柢须在四年本科中打下牢固的基础,并获得较高创作能力。如果四年本科中,打不下坚实的创作根柢,则进入硕、博阶段,创作能力问题,终将得不到解决。因为硕、博阶段,主要以学术研究为主,书法创作相对流于边缘,成为个人化问题。如果硕博之后,单纯搞学术研究,问题还不会太大。如果进入高校教学第一线,则会造成严重后果。因为创作失能,以不入流的创作水平,进入本科书法创作教学,便会造成本科书法创作教学水平的普遍下降与弱化,并造成恶性循环。令人忧虑的是,这种现象在当下高校较普遍出现。在当代硕、博阶层,除少数早年以创作著称而后考上博士的书家,保持着创作上教学优势,大多数硕博士的书法创作水平堪忧。而在近二百所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第一线具有硕、博学位的老师中创作水平名实不符者的人数究竟有多少,目前缺乏统计,但从目前全国高校书法本科教学实践的现实情形而言,无疑现状是非常严重的。并不是危言耸听,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已产生普遍危机。如果不尽快加以变革,当代高等书法教育会陷入恶性循环的窘境。当下,教育部为改变硕博教育方面存在专业创作失能的现状,开始设立专硕、专博,加大对硕博教育中的创作方向倾斜。这种学科调整理念是好的,但却并不能由此解决根本问题。
因为创作问题是需要在书法本科阶段解决完成的,专硕、专博的高水平考生,也需要从高水平的书法本科生生源群体中输送。如果缺乏优秀的书法本科生生源群体,则就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专硕、专博招生的水平与质量。
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变革的核心,始终围绕着的是书法教育理念问题。即书法教育、书法认识、途径问题。由此延伸出对高等书法教育人才培养的认识与定位。而在当代高等书法教育中,其教学理念是存在着观念冲突、分歧,具有不同的教育理念与主张的。如有的综合类大学,将书法本科与传统文化结合,以传统文化立身,在这个文化向度中,或偏于历史、文献,或偏于中文;而在艺术类院校中,则偏向书法审美与创作。但其教学方法也大相径庭,有的院校具有大而全的教学体系,以临古为核心理念,不轻言创作,而主张要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素养;有的院校则强调,导师主体教学个性,设有学院专业教学体系与教学法,带有强烈主观个性化教学色彩。
从当代高等书法本科教育的普遍观念而言,基本可纳入以上二种教学模式。这还是少数具有较大影响的书法高等院校的价值选择。而在目前近二百所本科书法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很多院校书法本科开设专业,既无系统教学理念教材与方法,创作教学实践水平也普遍低下,这无疑应引起高等书法教育界的反思警省。
而针对上述两类高等院校书法本科模式而言,我们并不会加以简单的优劣评骘,而是着眼于在其本科书法创作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创作观念认识问题。如普遍将书法本科教学泛化为临古问题,而表现为以临摹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反对或根本漠视在四年本科教学中树立创作观念。而与之严重对立的观念则是,在本科教学中虽然倡导形式风格,但都又并不强调经典古法,而以形式或个人意趣取代古法,这种对立的本科教学倾向,最终导致两种结果:一、在一味临古中消磨掉个性和创作热情。在四年本科教学中,只掌握了临古的手段,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失去创作能力;二、将书法创作视为个人意趣的创作冲动,而始终难以获得书法经典传统的支撑。书法创作上,只能求意不能作法。所谓创作也只能很快沦为流行浮泛的东西,转瞬即逝。
也正是在当代高等书法本科教育处于严重危机的背景下,河北美术学院开启了它的本科教学变革实践历程,而“走向创作”则成为其本科教学变革的核心。它针对当代高等书法本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以临摹为中心的教学弊端,勇于变革,将四年本科教学定位为以创作为中心,并由此引发一系列教学变革。这突出表现在,强调经典帖学教学的主体地位,而以篆隶楷教学为辅。在帖学经典教学中,又突出强调晋唐一体的行草教学,以晋唐笔法为核心,进入大草。同时,在以行草为主导的本科教学实践中,又从笔法中强调对篆籀笔法的认识把握。因而,需要指出的是,河北美术学院在本科书法教学中,对以行草为中心的倡导与强调是立足帖学独立立场的,它强调来自经典帖学的纯粹,但不轻开碑帖分野之径。在充分强调帖学纯粹性的前提下,对碑学及民间书法一系也予以充分重视。并在这一领域教学中,尤为强调风格与写意性诠释。如对大篆金文、秦汉简帛、魏碑、摩崖、写经尤为注重强调其风格性。这便在本科教学实践中,使碑学与帖学之间获得张力。并以其笔法与观念的张弛,使学生以在其中寻绎到符合自我审美个性的创作表达。
河北美术学院书法本科教学变革,以帖学——行草为中心,既顺应了现当代帖学的独立和经典化转向以及对碑学的反思。同时在当代书法形式探索处于停滞乃至歧异的背景下,推动帖学大传统的复兴深化,为当代书法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实现了当代高等书法本科教学变革以及教育学立场的方法论、认识论转换。
“走向创作”体现了河北美术学院一以贯之的书法教学理念。它既是理想,也是途径方法。同时,也是从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学立场作了一种追问——书法何为?
书法作为艺术,始终存在艺与道的问题。即表现在:一、艺术的淬练生成;二、人的培养及至书法家的身份揭橥。十五年来,河北美术学院始终围绕以上两个主旨,以推动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学的范式转换。这种转换的价值努力和成果,体现在河北美术学院学生在近十余年来历届国展和书界学术活动所取得的佳绩方面,并以其新高等书法教育学范式转换而为书法界所关注。
在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成立十六周年之际,为深化河北美术学院教育教学探索,检验河北美术学院学生书法创作的整体水平,教学相长。学院决定以学生作品为主体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高规格展览。展览以“走向创作”为主题,从而揭橥出河北美术学院以创作为中心在实践中的生发效应。
该展览汇集了二百余件河北美术学院学生的优秀书法篆刻作品,涵盖了不同书体与多元审美风格。它以“走向创作”为宗旨,显示出河北美术学院学生,立足书法本体多元化审美风格探索和以古出新,出自并固守深入传统,而又不同于传统;勇于风格探索,而又不停留于形式风格追寻之上的创作追求。相信此展览一定会得到书坛及高等书法教育界的持续关注与思考,从而推动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深化变革与创新探索。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河北美术学院教授
书法专业就应该“走向创作”
徐正濂
走向创作是河北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教学的特色。不能说其他美术院校的书法教学忽视创作,而是河北美术学院于创作特别重视特别强调特别苛求特别专一,并且在实际效果上取得了特别突出的成就。
在我的记忆中,近十几年来的多次全国书法篆刻展览,河北美术学院的学生每次都取得很高的入展率,不仅领先于其他美术和非美术院校,而且把河北省的入展率大幅度提高。就以最近的全国十三届书法篆刻展为例,河北美术学院入展学生作品40件,教师作品8件。不夸张地说,河北美术学院办到哪个省,哪个省的书法国展入展数都将“清场式遥遥领先”。如果我们承认国展的多次评审还基本客观公正,那就没法否定河北美术学院的创作成就。
我不太了解河北美术学院的课程设置,也不清楚他们有没有和其他老牌的、高等的美术学院相类似的政治、外语、语文、历史等课程。如果河北美术学院相对忽视、省略这些课程,而把主要教学、主要课时放在书法(篆刻)创作上,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延聘以创作闻名而不是其他的书法篆刻家来指导学生,我觉得那是做对了。
书法(篆刻)专业的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成就,我认为就是创作,就是字写得好,印刻得好。并不完全是英语8级、论文等身、博古通今、口若悬河。这些方面固然也是造诣深厚的表现,但却是外语专业、中文专业、历史专业、文博专业的学生也做得到,并且一定比书法专业生做得更好。书法专业生如果在创作上薄弱,而在其他方面优秀,我觉得反而不是正常现象,反而不如他们创作优秀、而在其他方面相对薄弱,来得更合理更有益更符合书法专业生的特点。我们今天清晰且肯定地看到,有些大学和研究单位的书法硕导甚至博导,也许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具备其他多方面的学养,但在专业创作能力方面,却比他们带的学生差,甚至差很多,这实在是一大笑话。这正是这些大学和研究单位的书法专业没有“走向创作”的负面表现。我觉得这些硕导和博导恐怕很难指导他们的学生创作。
或曰,我所赞成之河北美术学院的教学,只能培养技法纯熟的“写字匠”,不能培养出传统意义上的“书法家”。我承认传统意义上的书法家比如伊秉绶、金冬心、赵之谦、吴昌硕等无不在诗文书画上有全面、深厚的造诣,但是这些需要书法作者长期的修为,决不是四年本科三年大专所能完成的学业。以此苛求河北美术学院,以此否定走向创作,是不公平不客观的。就以和河北美术学院教学理念或有相悖的其他美术院校为例,我也很难发现,他们的毕业生普遍具有非专业创作外的,比如文学、历史、哲学、外语等方面的深厚造诣。那么与其教出一些各方面都知道些皮毛,却写不好字刻不好印的学生,我个人觉得,还不如教会学生精擅创作更合理也更有益。从社会实际考量,一个精擅创作的书法生,毕业后要走向社会,走向书法家,向更高的书法阶层攀登,他对于文史哲的追求和学习,会更自觉。
或曰,河北美术学院的教学实践,有悖以往多少年的大学艺术教学理念,也和相关的教育体制有冲突,则我愿意回答两句话,一是我们改革开放所依仗的法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是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所说:“从来如此,便对吗?”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河北美术学院“走向创作”的书法教学探索,不仅很有实际成效,不无狂妄地说,也是我们整个教育思想改革很为需要的。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七届理事
篆刻委员会副主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