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4年9月11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巴黎圣母院修复机构、法国欧莱雅集团及法国Histovery公司共同呈现的“浴火重生——巴黎圣母院增强现实沉浸式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精选了四件巴黎圣母院的石质文物,借助雕塑模型,运用增强现实技术,将实体与数字技术融合,为观众呈现一场视觉盛宴。展览从2019年圣母院的意外失火开始,回溯至1163年的遥远岁月,以巴黎圣母院的重要历史时刻为线索,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其数百年的变迁与故事,深入了解大教堂修缮背后的精湛工艺,以及为重建大教堂所展现出的专业知识,观众可与致力于大教堂保护和复原工作的专家和工匠“面对面”。
展览现场
巴黎圣母院(法语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坐落于法国首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中央西岱岛上,与市政厅和卢浮宫隔河相望。作为法国宗教、政治与民众生活的交汇点,巴黎圣母院见证了无数重要历史时刻,如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等。这座哥特式大教堂始建于1163年,不仅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还是法国首都最具历史与象征意义的建筑之一。其独特的建筑特点,如拱廊承重、飞扶壁、尖顶与尖拱设计,彰显了哥特式建筑的魅力。此外,其彩色玻璃窗更是为教堂内部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高耸的尖塔与宽敞的内部空间,营造出宏伟壮观的气势与一份神秘感,同时也闪烁着建筑师的智慧之光。除了建筑艺术,巴黎圣母院的雕塑、绘画及内部珍藏的艺术品也拥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它于1862年被法国历史古迹委员会列入法国遗产纪念碑清单,并于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展览现场
巴黎圣母院雕塑原件首次来华展出
作为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巴黎圣母院是法国首都最具历史与象征意义的建筑之一。其独特的建筑特点,如拱廊承重、飞扶壁、尖顶与尖拱设计,彰显了哥特式建筑的魅力。本次展览将特别展出四件来自巴黎圣母院的珍贵雕塑原件,其中包括首次跨出国门的著名的石像怪与滴水嘴兽,向观众们诉说跨越世纪的独特文化魅力。
自13世纪至19世纪,巴黎圣母院这座宏伟的大教堂拥有数百尊精美雕塑。本次展览展出其中四尊雕塑原件,使公众得以亲眼目睹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在圣母院修复过程中,这些雕塑已被替换为复制品。
哥特式柱头(中国国家博物博物馆供图)
13 世纪早期
原位置位于圣母院中堂拱廊圆柱上方
12世纪末唱诗堂竣工后,中堂于13世纪初完成,该柱头便位于中堂拱廊上方。风格融合叶形、钩形及茛苕叶纹等元素,灵感源自古希腊的科林斯柱式,巴黎圣母院也因千余种柱头形态而更加独特。
石像怪(中国国家博物博物馆供图)
19 世纪
原位置位于圣母院南侧山墙
建筑师维奥莱-勒-杜克对巴黎圣母院上部进行了个性化设计,从古代神话和中世纪传说中汲取灵感,用52尊石像怪装饰塔楼,构建生动的寓言动物图鉴。2023年,这尊石像怪在修复时被移除并对其进行修补,以此为模型制作的复制件已安装在圣母院上。
滴水嘴兽(中国国家博物博物馆供图)
19 世纪
原位置位于圣母院南侧耳堂西面
巴黎圣母院的滴水嘴兽最初用于雨水排放系统,将雨水引导远离外墙底部的位置排出。19世纪中期圣母院修复时,雕刻了200多尊形态各异的滴水嘴兽。这尊于19世纪制作的滴水嘴兽来自南侧耳堂西面。因损毁严重,在目前的修复工程中被移除并替换。
植物状头像(中国国家博物博物馆供图)
19 世纪
原位置位于圣母院南侧山墙
在19世纪中期修复工程中,建筑师维奥菜-勒-杜克全面重建了南侧山墙。这尊植物状头像雕像融合了哥特式风格与古典艺术元素,体现了维奥菜-勒-杜克对折衷主义的偏爱。雕像的构图细节精准,显示了这位法国建筑师早期深厚的绘画功底。
运用增强现实技术 重建“数字孪生的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人类文明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凝聚了文明的光辉,也见证了历史的演进,她独一无二的美更是让所有人为之感动。此次展览借助特制平板设备,以增强现实为主要展示手段,将实体与数字技术融合,从2019年圣母院的意外失火开始,回湖至1163年的遥远岁月,以巴黎圣母院的重要历史时刻为线索,展现其数百年的变迁与故事,同时见证修缮背后的精湛工艺。观众可通过设备与从事圣母院保护和修复工作的专家与工匠“面对面”。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借数字化技术,让更多观众走近人类文明之美瑰宝;在虚实结合的环境中,每位观众都能成为巴黎圣母院多面之美的传播大使。特别鼓励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观众主动探索美,以高自由度的非线性叙事和互动体验,引导他们在展程中主动探秘圣母院的不同侧面。
展览现场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