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郑玉昆画作小酌

  “世界上本来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的教导总使人忘不了在不同时空中英勇奋斗的人们。的确如此,我们可从同出于长安地区的几个画家身上,看到这条国画恢宏的艰难奋斗履迹。由四川入延安追随革命的长安画家石鲁先生是一个与郑玉昆同事并对其产生深刻影响的文化先觉者。革命成功后的习文中,他从“印度之旅”与“埃及之行”中感受到了“文明古国”的遭际,他又在运动中思考了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并以“野怪乱黑”的画风与“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长安画派精神,吹响了民族文化“反崇洋泥古”的号角。

与新华社社长穆青同志的合影

与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林默涵同志的合影

与新华社社长穆青同志的合影

与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林默涵同志的合影

  郑玉昆先生青年从朝鲜战场转入鲁艺专攻画学,后亦至长安入美院任教。因觉悟而奋起还乡,主张“求雅通俗”的发展国画纲要,苦心探寻为壮丽河山传神写照之艺术理想。也许他比石鲁先生更具有后生的闯劲,也许他缺了些石鲁先生的老成,他走出了一串蹒跚步履。以八十岁人生点亮了中原国画画风的思索火光,同样以时代的诗文画印为国画增光。

与新中国美术奠基人之一、著名美术家、社会活动家蔡若虹同志的合影

与国家民政部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王国权同志的合影

  无独有偶,我自己也是一个“弃理从文”而入长安的南国后生,但我比郑先生更年轻也更赶上好时光。上世纪运动年代结束,我入长安,与潦倒的石鲁为师生交,受益匪浅。其间亦颇留意郑玉昆先生的“中原画风”之求索。也许是同受“汉唐雄风”的鼓舞与影响,我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诗书画印”一体定画的追求。我是在石鲁先师与郑玉昆等前辈的影响下,继承了他们“贴近文脉,通达文理”的千古不移的“武功文治”之传统主张,力争为民族复兴,本质上是文化复兴之坦途作出贡献。

  郑玉昆先生生前以自己的故乡中岳嵩山做为创作基地,在他的绘画生涯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他所提出的“传统与生活,永远是艺术创作赖以发展的基础”这一美学思想。在他一系列以嵩山为题材的创作中,画面上布排着横向的或纵向的大块墨色对比,构成远观大气磅礴,近看笔意精到的特点。他常年背着大画夹,带着干粮,哼着小曲,沉醉在故乡的山水气韵之中,体会着一石、一木、一峰、一涧的生命律动,感悟着与自然相息,心物交融的道法造化。他的《少林晨曲》、《中岳秋意》、《汉柏雄姿》、《静静的山林》、《中岳独尊》、《嵩山苍古》……都是描写中岳嵩山的精品之作,值得世人展开画卷细细品鉴。在郑玉昆先生的创作中,展示着中原大地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也表现出作者内心旺盛的求索精神。他生前还身体力行地带起一批画家,为创立中原画风和画派而不遗余力。正当他的努力渐获社会认可而要转向更高更深的文化本质发展时,因身心崩塌与世长辞了。他那些朴实而多情的绘画探索,给我们留下了一串串惊叹,他的墨迹成为他对民族热爱的最坦诚的表白。

少林晨曲

汉柏雄姿

嵩岳苍古

  如今,石鲁先生已仙逝数十年了,郑玉昆老师也离去数年,但他们的民族复兴、文化立国的主张仍时时鼓舞着我们去作更深广的探求。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陈绶祥
 

 

作者:陈绶祥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