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画专业的水墨人物画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坚实的人物造型基本功训练,需要文化修养艺术素养等其它各方面的充实。就教学而言,现实主义的以写实性为主的中国水墨人物画,需要从素描、速写和水墨人物写生做起。
素描
“素描——这是高度的艺术诚实。”安格尔这句名言,道出了素描的完整意义。它绝不仅仅是把素描只当成基础训练的一种手法,而是把素描看作是具有表现力的,包含了很多艺术想法,甚至可以延伸到其他艺术门类内容的,可以增添和充实其他门类艺术表现性的一种基本功训练。
造型是素描训练的重要课题。对于现实主义以写实性为主的水墨人物画家,要在素描造型学习上有所认识和感悟,必须对中西方两种造型体系有深刻的认识,对于能为中国人物画造型有帮助的素描方法有深入的研究,并能娴熟的掌握和灵活的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去运用。当今中国人物画对造型的高标准要求决定了单纯掌握西方素描,尤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引入前苏联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很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水墨人物画的造型乃至深入问题。笔墨语言与造型方式的矛盾,深入刻画与笔墨施展的矛盾等等,一直都在困扰着中国人物画家的思想。自上世纪始,几代中国画人物画家一直在默默并努力地把素描写实造型训练与传统笔墨的意象造型在多层面上艺术实践并进行融合,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水墨人物画作品。然而,我们也应该清晰地看到留下来的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突出的矛盾是,在写实素描造型上追求越准、越高,就越会产生降低对意象造型和笔墨趣味的要求。反之,注重了意象造型的意趣和笔墨的韵味,往往人物的造型又会落入浅薄而达不到现实主义写实性人物画的高层次要求。这种矛盾不仅在阻碍着人物画的健康发展,也连带产生对素描问题的一些看法。素描写生造型训练的益处是无可置疑的。它对今天人物画的贡献是巨大的,素描训练是中国画人物画专业必不可少的学习训练方法。在认真学习、研究、分析前辈们的艺术实践成就的轨迹中,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不足,同时也在逐渐地认识到,需要怎样去学和学习什么样的素描,才能为中国水墨人物画注入能量。把一两种素描方法视为不变而绝对的造型训练标准显然是不够的,不去完整的理解素描的造型方式,不去探索和寻找适宜中国人物画造型规律和方法,就不会解决中国人物画造型的根本问题。
在科学、严谨而认真的了解了人物的每一部分结构特征后,重点是要研究人物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和谐组合关系。那些人物结构的某些特征可以强化,那些结构可以归纳为概括简练,而又有那些结构可以在符合这一人物特征许可的前提下,去做更有结构特征说服力的强调与刻画。形,是自然的,是客观性的。而造型,则是带有认知客观后的积极主动的,是更强化、更有意、有感染力的带有主观色彩的造型。它依于形,源于形,高于形,脱于表面形而更近于内在的形,形是母体,它不是形的客体映现。这种经过提炼的以线为主的线性人物结构素描造型,比起中国传统人物画更符合人物的解剖原理,并吸收和带有了传统意象造型的内蕴。这种素描造型,融入了很多因素,结构的透彻了解,结构的本质性归纳,结构的内收与外延。因为是带有很明确的为中国画人物画服务的造型,不会为光影条件下引出的明暗结构关系所左右,不惟单纯的结构而结构,不违人物自身特有的常理形态构造,不伪在风格幌子下的概念性结构,更不委曲最能显现这一人物具有的造型结构特征。物理性的人物结构大小、长短、高宽、薄厚将随形而上。从丢勒、菲钦、赤松俊子、巴巴等大师的素描作品分析中,不难发现很多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的内容,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中去思考中国画素描的造型问题。站在中国画的立场,在一个完整的中国人物画造型的系统训练过程中,科学严格的人物素描造型训练十分必要,清醒地借鉴国外造型艺术和挖掘本民族的造型观,这些都不可获缺。真诚的去充实和务实的实践,努力的去研究与创新更为重要。因为它源自于对中国画传统中意象造型的深化理解,与西方造型理念的熟练驾驭,以素描方式在现实写生中对生活的深化体悟,最终成就了这样的富有中国人物画形象、形态丰富的素描人物造型。结构严谨而和谐,造型准确而到位。人物结构的严谨是必要的,但它不是物理科学性的长短、大小尺度的考量,是随人物造型需要而变化中的严谨,有时稍长、稍短、稍细、稍粗,结构之间和谐是方向。人物造型只强调准确不够全面,人物造型到位才是目的。到位中包含着中国文化中主观因素的意象性,这种素描人物造型观和人物造型,在实质内容和造型意味上暗合着中国传统人物画的本质内核。
另一个能与中国人物画踩到点的是线在素描中的运用。线在素描造型中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提炼,它不同于那种司空见惯的现实主义面貌,是一种简练,而不是简单。它不是中国画中人物白描的翻版,比白描丰富而又能支撑起结构构架的人物造型。这种在整体把握中的高度洗练,在没有切实掌握人物结构和透彻的素描知识之前很难达到。要是我们在人物的结构中认识模糊,犹豫不定,那么线在画面中肯定的内容也就树立不起来。客观世界中人物身上原本是不存在“线”的,“线”在去做结构与造型的表现时自然带来的是肯定性的表现。在世界各国的艺术创作实践中线被广泛而普遍地运用。尤其在中国,线通过笔、墨及自身的魅力发展,成为世界艺林中独有的审美艺术手段和表现方式,并通过线的延伸和张扬,成为中国画最根本的绘画艺术语言。线,它肯定而具概化的意义,使素描人物写生中的外轮廓与内结构,以线代面,通过线的长短、粗细、轻重、缓急等方式,表现着形体结构的转折,传达着形体结构的节奏,并显示出体积感,而非立体感。在生活中的素描人物写生,有时以线为主体的大的造型,有时以线做有力的表现性,有时运用线做节奏的排列与组合,线体现着结构的同时,也呈现出线具有的抽象装饰性。正是线具备了这样的多重性,线也显示出了多样的表现性。线的外延型还表现在,肯定了结构与轮廊时,为丰富体积感而延线去塑造的灰调子,使线体现下的结构更和谐与饱满。膨胀的线有一种向外的力量,结实而生动。这些线与表现体积的种种素描塑造元素,都含有与中国画中对人物情感以及线与笔墨的情结关系。
素描要深入,这是中国人物画学习素描写生的重要环节。泛泛的理解和写生,不是流于一般性套路式的完成任务,就是浮浅的概念化结果,解决不了本质问题。为了有效地从思想中埋下真正的素描深入性的种子,打破固有套路模式,为了更有利于人物素描深入性的理解,我们不妨从静物素描训练做起。我们的目的不是就画静物而画静物,就细微而细微,而是就静物素描讲道理,就精微刻画谈深入。做这样非常精细的精微静物素描练习,主要是解决素描的深入性。通过这十分深入的刻画,改变对素描深入的一般性认识。由实践中的认识转化,到去做十分有意义的入木三分的素描表现。让静物呈现在四面光源的散光中,来显示出它自己本来的面目,不用设置多么复杂的静物,不要统一的光源,不去找大明大暗的对比关系,不去大面积涂抹画面效果。需要的是专心的发现一点一滴的起伏关系,静心的分析大结构,精心的观察小结构,尤其是很小结构的来胧去脉,细心的表现这其中的高低变化,耐心的从小结构亦步亦趋地在大小结构间推移展开。专心、静心、精心、细心、耐心,都是在用心!如蚂蚁过衣折的爬梳过程,不绕过一快空闲的地域,以翻山越岭般的、不回避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沟沟坎坎,去寻找着凹凸变化。我们知道,看似水平的大海海面是由无数起伏变化着的浪花波涌组成,而且是嵌入在巨大椭圆形地球中的一部分,它从整体讲不是绝对水平,它从局部讲又是有浪花波涌内容,我们同样也明白很小的尘埃中同样具备有体积感,尽管我们常常不去关注或忽视这些内容。这地球与尘埃间存在的一切物性内容,清楚地告诉我们没有绝对的大平面而无内容,也没有很小细节而无变化,没有理由不承认它们都具有起伏着的内容和存在着的体积感。平光桌面有起伏变化,尽管我们通常不这样认为,不论它起伏多么小,但它一定客观存在着具有起伏内容的变化。这种认识很有必要,这是深入化理解中的认知,是认识。头脑的清醒认识十分重要。(静物铁铣精细素描)锈迹斑斑的铁铣,光滑柔软的丝绸布,无大明大暗,无强烈对比,但细之观来,粗糙的铁铣面与柔软的绸布对比,是来自于铁铣面无数的粗粒小结构、小起伏与绸布细腻光滑、韧性中内藏丰富内容变化的对比。抓住内核不放松,深入深刻地再刻画。由一个局部的一个点开始推延着、步步为营去刻画,一个小结构连接一个小结构,一个起伏连接一个起伏,大小结构联起伏,高低起伏联结构,最终浸漫整个画面。这看似的细工,其实既不是摹对象,也不是磨对象。因为摹着抄袭对象只会从简单的表面入手,磨着对象更是不知所云的下笔。只有想“方”设“法”去琢磨对象。有针对性地想出“方”子,把很小的内容理解为起伏,把很小的凹凸变化理解为小结构,围绕着粗糙的小颗粒一个一个的塑造,一个接一个的推移着画和衔接的刻画。设计出“法”来,利用绸缎折纹的转折起伏特质,一个鼓包一个鼓包的表现,一条沟壑一条沟壑地体现……。这种十分深入的精微细致的静物素描训练,对人物素描写生会产生深远的启发作用。有几点益处。一,认真仔细的观察和分析,会发现很多平时忽视或视而不见又是客观存在的丰富内容。探究的心态,会引领我们从简单发现丰富,复杂有了条理,雷同中有了鉴别,现象中发现了本质。发现,使头脑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这样的静物精细素描训练之后,我们再看人物的脸上,尤其是平光的年轻人脸上不再没有内容了,不再只依赖光影获取结构画形象了,而会关注存在着的结构,及所产生明显与隐形的结构变化。画存在就是画本质、画根本。骨骼与肌肉导致的外显衣纹存在,这种理解中的存在,无论是外显明确,还是内藏隐含,待运用到画水墨人物写生时,乃心中就会有数,施展笔墨也较踏实。二,充分利用各自的细小结构特征,彰显它利用它并产生各自的意义和价值,每一特征的产生离不开它细部的具体内容,了解并充分掌握它们。我们依此理,做了十分深入的人物刻画后,可以在农村老太太的面部和手部的皱褶,及繁杂的衣褶中,挑选出与笔墨形式适宜的具体内容。协调中含丰富,对比中有内容。三,呈现平面化中的体积感,画起伏、画高低、画凹凸变化,以翻山越岭般的认识去画存在。前后不依赖于虚实关系,转折依托的是这一结构与那一结构连接传承,结构推移结构产生前后。从根本上为素描在水墨人物写生中奠定了良性基础,沟通了基础训练与水墨实践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清晰了素描深入对中国人物画是敞还是利这样一个含糊不清的认识,从而坚实并坚定了专注物象的是体积关系。深入刻画的是体积感,使物象固有的本质,是存在。而追摹立体感容易陷入光影下的表象内容,导致亮部与暗面的结构内容不敢多画或不去画。追求平面化中体现出的物象体积感,在素描作业中本身也具有一种高级而富有魅力的品质。四,精微而细致的素描练习,对物象有了十二分的观察和理解力,养成了良好的入木三分的洞察力和不寻常的分析能力。从十分的繁到三、五分的简约,是真正意义上的提炼,是准确的概括。因为有了透彻了解物象的一切,也就有了选择那些是最主要的,为什么要选择等等方面的鉴别能力。这为以后水墨人物写生中,画高画低任我选,画线画墨任我游做了铺垫。透彻的了解,精心的刻画,不仅是手上的技能,它更是头脑中的高度综合分析能力。一对酷似的双胞胎,不就是靠仔细而精心的观察分析,判断出不同之处吗?五,精细素描中对质感的刻画和把握,这种想方设法寻找并努力体现不同质感的表现手段,为中国画中以笔的疾缓粗细,墨的点线干湿,虽不能说能起到直接的笔墨转化作用,但它为充分施展笔墨特性提供了潜在的内容,为营造对象的丰富内涵提供了积极的思想动力。
素描既然是基础,那么就需要为中国人物画专业设立一个有利作用的基础,基础的作用是肯定的。盖一个几十层大楼与盖一间小平房的基础设计一定不一样,都是有计划,有内容,有目的的。中国人物画除了传统笔墨的锤炼,文学的修养,书法的充实等等各方面的作用,素描训练,尤其精微深入性的素描训练必不可少,素描训练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把素描训练单纯理解只是初始阶段中国人物画学习的需要,而不去坚持持久训练下去,是一种成见。应该讲,素描训练对初始中国人物画学习的作用可以肯定,但深入的、带着问题去研究和探究更深入的素描训练。尤其精细入微的素描训练,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素描训练了。它应该是人物画家长期坚持的课目。我们在素描、速写、水墨人物这样一个周期性的学习过程中,再去做这种深入性的素描研究训练。它的不断发现和新领悟已绝非简单素描训练一词所能涵盖的了。“尽精微,致广大”。精微素描训练的目的是使它产生积极的因子,充实并作用于中国画人物画的深入发展,任何偏执的理解和僵死的套用,都将事与愿违。
作者:任惠中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