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大智若愚话老林

  林乐成一进校门就有一个尊称——“老林”,因为他是卡着最后的年限进校的(当时高考的最后年限25周岁)。而今,他已过“天命”之年,却几乎与25岁时没有太大的变化,一幅好牙口,满头浓密的乌发。但在1978年。这样的他算是有点老态的,“老林”也就这样叫开了。

  1980年他们78班去桂林写生,有几个同学与当地警察发生冲突,打了起来,被抓进去2个。大伙儿考虑为了不给带队的老师在教学以外额外增加负担,建议老林冒充老师去派出所领人。他进去以后先与派出所长握了把手,挨个儿发了一圈“春城”烟。随后展开自我批评,表示自己没有尽一个“老师”的责任,并严厉批评犯错误的“学生”,责令他们承认错误。结果是“林老师”圆满完成了任务,一时传为美谈。

  老林在学校还有一个尊称——“画牛”。他进染织78班时,基础技艺不突出。但学习刻苦的劲头却全校闻名。现在想来,他那股子永不服输的劲儿在当年早已显露无遗。初次与他打交道的人往往会感到迷惑,他虚心请教的一些问题,自己往往心里已有准确的答案,只是兼听则明而已;他反复强调的带有结论性的问题却恰恰是他还没有弄明白的。在课堂上他画的作业最多,课外更不用说,一刻不闲地学习。雪天他要写生,三伏天他要出去采风,脚有时甚至都会走烂。前几年就已是正教授的他还会孜孜不倦地在动物园画珍珠鸡。

  老林搞纤维艺术有其必然的缘故。上大学前,他是沈阳地毯厂的工人,对于纤维编织他情有独钟。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学校拨发300元给染织78班5名同学作为地毯设计的经费,老师划出150元给了老林一个人,其偏爱的程度几乎导致严重的“不公”。老林表面憨厚敦实,其实聪明绝顶。数十年来,他的纤维编织艺术闻名京城,北京的星级宾馆、高档会所几乎全是林氏设计毯的天下。他终日里在彩色毛线堆里翻翻弄弄,发亮的眼睛关照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把那些一般人视而不见的场景、器物通过点滴的细节刻画出来,有时甚而是隆重的再现,具有一种充实、丰富、生动的欣赏价值。

  他对编织艺术十分执著,几乎所有的空余时间都在工作室。他的工作室在北京的东南西北不停的变换地点,一次比一次大。他的织毯作品也从较为单一的黑白布局,点、线、面结构和较为简单的肌理质感朝着更为复杂、丰富的艺术结构组织画面,风格日臻完善。作为一个纤维艺术家,老林无疑是成功的,他的作品早已走出国门,得到了更大范围圈里更多人的认同。

  我等几个同学跟老林是多年的棋友,常在一起下象棋和军棋。因为棋艺相当,所以走起棋来十分有劲。老林喜欢赢棋,把他弄输就是我们最大的快慰,看输了棋比天塌下来还难受的人憋红了脸坚持再来一盘时,说“不玩了”可能就是杀手锏吧。记得有一盘棋,老林的司令吃了对方的军长,然后就躲进老营,在五个老营里不厌其烦地来回走动。大凡下军棋者都知道司令吃军长是逃不掉的,是不可为而为之举,但是其实也不用逃,从棋局大势来看,即使被炸掉也无亏损。但是他坚持隐遁,约经过十五分钟的棋子搬动,对方终于问道:“老林你刚才那个棋子在那个营?”这就是老林,他坚持要做的事情谁也拉不回来,他相信能做成的事情就一定能做成。这就是他,一个外表憨厚内心张扬得织毯能手,一个退至乌江而不自刎的经营谋略家。

作者:王和平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