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清风里 50×50 2013】
沈益群,1977年出生,福建诏安人。2003年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现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工笔画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福建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福建花鸟画学会理事,福建美术出版社编辑。
【沈益群头像】
【导语:卢为峰评沈益群工笔花鸟】
诏安山青水碧,钟灵毓秀,自清朝以来画家辈出,若汪志周、谢琯樵、马兆麟、沈镜湖、林嘉、沈耀初诸辈,吸收外来文化之真谛,集当地人文为一体,兼收并蓄,形成“诏安画派”,使诏安享有“书画之乡”之美誉。“书画之乡”的诏安在当今画坛拥有一席之地,沈益群便是今日诏安籍画家中颇为引人关注的一位。
沈益群以工笔花鸟画见长,无论在取材上,还是在理法上都有自己的追求,善于以敏锐的心灵感应自然界的一花一草,捕捉新鲜。独特的情感意绪,使内情与外物达到高度的和谐。其作品构图似繁实简,运用渍染、烘托、点染诸般手法,呈现交融自然、轻松和谐之艺术效果,突出“逸”境,宋人黄休复所谓:“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又能于平凡朴素之场景画面中发掘美,于布白与连绵之间表现自然生机,那亭亭玉立的芰荷,风中摇曳的苇草,恣意绽放的野花。泽畔觅食的鹌鹑,池中畅游鱼群……无不呈现出极为真实、亲切、充满艺术感染力的美。
中国画之“含蓄”是体现绘画所表达意境中之内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含而不露”乃画家及作品之内在感情所致。益群性格含蓄,崇尚自然。古人云“境由心造”、“画如其人”,故而,含蓄、自然、幽雅、细腻,始终贯穿其作品中。作为美术作品,首先要好看,只有赏心悦目的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心理的享受。益群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感受烙印着鲜明的个性,在他的作品中洋溢着浓郁的恬静之美。展开画卷,一种貌似喧闹,实则静远,生机盎然却又闲适幽雅的意境感染着你。谈他的画,无论心绪多么繁乱,都会渐渐沉寂下来,娇艳的芙蓉、顾盼的雏鸟、依偎的鸣禽......使你忘却了心中的烦恼和人世间的纷争,仿佛感受到了柔柔的清风,淡淡的荷香,从而沉醉于静谧的美感之中而使心灵得到净化。
艺术需要倾心的耕耘和不计成败、得失的执着,刚过“而立”之年的沈益群正沿着“寂寞”之道,在“静”的事业中上下求索,其绘画艺术必将愈日以新,愈日以清。
采访者:雅昌艺术网
被访者:沈益群
采访地点:乌山西路致艺堂
记者:您最早的题材是荷花,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题材?
沈益群:这是我选择的一个符号,荷花在传统文化中是一个优雅的题材,寓意好、画面节奏感强。
【一莲幽梦45×58 2013】
记者:《佛手》系列传达怎样的寓意?
沈益群:这个系列是我表达虚拟与重构的一组绘画,画得比较自由和充满想象力,根据我不同的心境及不同主题需要,用佛手轻拂人间物像。整体希望传达浪漫唯美的气息,工笔技法比较细腻,也帮助我传达这个气息。
【等风·等云·等鸟飞去 180X45cmX4 纸本重彩】
记者:2015有什么新的创作尝试吗?
沈益群:去年画了一些水墨山水,山水的观察方式更为宏观,与花鸟画细腻的观察方式不同,我不断给自己找一些新的课题尝试一些未知的东西,希望能够相互启发。
【闽北桂林乡写生6 50×50 2015】
记者:这批作品以水墨为主?
沈益群:是的,水墨能展示更纯粹朴素的语言,能够表达闽北乡村淳朴的状态。
【闽北桂林乡写生5 50×50 2015】
记者:2015年您在国家画院林容生导师工作室研修毕业,这期间有什么收获?
沈益群:毕业后自己都在画画,久了有些麻木和停滞,参加这个研修班也是希望把以前的东西先放一放,希望找到一些新的启发。在北京这一年,林容生老师给我很多新的创作思路,也很好的感受到他的创作经验及绘画技法,同时北京的艺术环境氛围也给我很多启发和刺激,看到外面很多不同的艺术主张,这个过程既建立自己的信心也找到自己的不足。我很怀念在北京进修学习的日子,也很感激容生老师的教诲。
【池畔春深 45×58 2013】
记者:关于个人艺术风格的确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你是怎么看个人风格确立这个问题的?
沈益群:一个展厅里有那么多的作品,怎么让人一眼认出你的作品?要有自己的风格,技法和格调上都要有一些自己的理解。艺术家找到自己的面貌还是挺难的,同样一个题材怎么做得和别人不一样,这都是需要不断的探索积累,最好的方式是作品要和画家个人的心性结合。当然风格最好还是自然而然的呈现,水到渠成自然妥贴。
【月出惊山鸟 50×50 2014】
精彩作品赏析:
梦入江南烟水路145X190 2014
梦入芙蓉里 25×55 2014
寻梦 45×58 2013
戏春 50×50 2013
独怜幽草 50×50 2013
水禽图1 25×55 2014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