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10-12 21:59
余友涵在观念上产生根本性变化的征兆,他清醒的意识到要去主动创造现代文化,从而冲破束缚、追求内在的真正自由。在其绵延近三十年“圆”系列的创作历程中,可见出这一理念从未间断而延续至今。
余友涵流动1990-1 131 × 131 cm 1990年 布面 油画 中国嘉德 2016秋拍
发表:
《YU YOUHAN》,P76,Paul Gladston编著,3030Press,2015年出版。
余友涵:永动宇宙的抽象表达
纵观1980年代,抽象艺术探索随着席卷全国的“八五新潮”一起涌动,大批青年艺术家以前卫、先锋的姿态参与抽象实验,他们的艺术活动主要集中在上海地区,尽管他们的作品大多没有与西方抽象历史的“渊源”,也很少受到二十世纪早期中国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还处于探索阶段,甚至有些作品还介于抽象与意象之间,但已经充分显示出他们与现实主义一元格局相决裂的信心与勇气。其间涌现出了第一波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家,代表人物有:余友涵、李山、张健君、周长江、陈箴、王劼音等,其中余友涵的“圆”系列、李山的“扩延”系列和周长江的“互补”系列等成为上海抽象艺术的重要代表画作。
余友涵肖像
余友涵“圆”系列作品起始于1980年,这是在一种新的时代气息感染下,以艺术的冲动开始的新的表达。八十年代思想意识控制放松,各种哲学思潮流传进来,西方的尼采与东方的道德经,西方自然科学与东方神秘主义等都成为知识青年中争相学习、了解的内容。其中,道德经对余友涵的影响最大,产生的共鸣最强。四十年代生人的余友涵,其青年时期在大大小小的斗争中度过,他认为这一切违反了老子的教导,违反了事物发展自然法则,使人民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中。他渴望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发展的自由、和平、多元的和谐社会,随后将这愿景以抽象的形式呈现出来,开启对“圆”的不停描绘。
1985年 现代绘画——六人联展请柬
1985年初“现代绘画——六人联展”是余友涵第一次重要的展览,期间共展出了11张以黑白画面和大小不一的圆点为主的“圆”系列作品,来呈示他所理解的无为、虚静的东方精神。他的第一张“圆”和第二张“圆”都在此次画展中崭露头角,在第二张灰白的“圆”之后,又开始逐渐在画面中加了一些东西,11件作品展示了“圆”系列早期从无到有的探索过程。“现代绘画——六人联展”是第一个将“现代绘画”的主观愿望公开写在“旗帜”上的“八五新潮”展览,在画展前言中,他们把绘画视为寻找时代形象的使命,并确信今日创造的成果将成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文明基础。作为此次展览的发起者、组织者,已显示出余友涵在观念上产生根本性变化的征兆,他清醒的意识到要去主动创造现代文化,从而冲破束缚、追求内在的真正自由。在其绵延近三十年“圆”系列的创作历程中,可见出这一理念从未间断而延续至今。
余友涵《抽象1983-6》 1983年
“圆”系列抽象作品主要试图表达一个运动的世界,运动的多种形态以及它的自律与和谐。余友涵对矛盾的理解是对立的统一,他认为矛盾通常存在于运动之中,有时矛盾的对立变得似乎破坏了和谐,但在更高的层面上看,和谐依然存在。事物处于相对剧变状态及相对平静状态都是暂时的,多数时候,事物处于由量变向质变的转换过程之中。这就是余友涵领悟中的人类生活,是他的画面中通常所表达的状态。他所表现的运动,包括自然界运动,人类社会的运动,人类个体思维运动等。
余友涵《圆1985-4(B)》 1985年
本件《流动1990-1》以黑白为主,余友涵认为黑白两色肃穆、庄重,适合表现“圆”的内涵。“圆”系列用点于短线的方式呈现,在艺术家看来事物都是由基本单位构成,大量单位的不同组合就可能表达出事物的千姿百态,如同用0和1的不同组合就可以表达出所有声音与图像的数码原理,因此余友涵笔下的表现并不是对世界外形的描绘和再现,而是对世界万物永衡运动及变幻的一种意向传达,即抽象地、象征性地、综合性地表现宇宙间的基本运动的意象。此外,《流动1990-1》上下分离的构图形式在以包围形式为主的“圆”系列作品中十分罕见,它仿佛是两条暗流涌动的宇宙之河,在不断向着同一方向流动。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