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主办单位:《中国书画》杂志社
承办单位:《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
协办单位:港澳传媒华语国际台
展览时间:2017年6月28日——7月5日
展览地点:《中国书画》美术馆
2017年6月28日15:30举行开幕研讨会
参展画家(按年龄排序):管苠棡 刘罡 周石峰 张桐瑀 李明 石纲 李晓松 石峰 王平 李岗 徐光聚
前言
张桐瑀/文
中国山水画发展至今天,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显露了出来,让身处其间的广大山水画家们不知所措,疑惑和彷徨笼罩在心头,往哪走向何处去一直是大家纷争的主题。
传统的辉煌已成过去,中西结合的典范已很难影响现在,自我的救赎却形成了当今画坛标准缺失的纷乱,谁都很难说服谁谁也很难走的通,过程的喧嚣代替了目的的结果,画家鲜活的生命沦为过程的陪葬,我们始终搞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画家毫无惧色地投入到这难有所成的黑洞中。
“八五新潮”其实是中国画一次觉醒的良机,应是一次批判后的扬弃,可我们只是得到了“绘画是形式与风格的寻找”,并以为这也许是中国画当代发展的康庄大道。于是乎,许多许多的画家开始进行着各式各样的试验,抽象的,观念的,实验的,特技的,立体的,都在你方唱罢我登场,这终于让画家们分散了探索的目标,大家都在狂奔着,却跑向了不同的方向。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已过去,许多不代表中国画发展方向的东西被隔在“河西”,成为后三十年的教训,然而,接着向前走,还是重新出发,又成为新的争论,这个问题在当下几乎是不可能讨论完的问题,直争到面红耳赤,大家还是爱怎么走就怎么走,中国画创作又“由形式风格的寻找”变为只要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就行的胡涂乱抹,岂不知感受是有文化层次和笔墨法度的,没有了文化认识与笔墨法度的感受也就和中国画没有了多大关系。
以往的东西还没梳理清楚,新的问题又层出不穷。三十年来,中国画的过度普及使得中国画笔墨趣味趋于庸俗化,深入的学术探索还要避开这些俗套,此外,中国画中坚力量画法“不好不坏”的雷同,又迫使探索者另寻他路,现在又出现各省市较高水准画家扎堆进京的现象,创作上形成地区特色全面丧失、个人画风趋同的苗头,同时,艺术创作上的浮躁、浮夸、浮浅“三浮之风”也甚嚣尘上,这一切都是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难题。
此次参展的画家们,正是背负着上述这许许多多难题与重担的一代,如何面对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写生与创作,学术与创新就成了我们绕不开的课题。好在他们还有时间去试错,也有机会去“重新收拾旧山河”,我们从他们的山水画学术探索中已看到了“梅花消息”,冬天总会过去,此时此刻,愿大家能抱团取暖,共同闯过这天寒地冻的季节,扛起中国画当代发展的重任,去迎接一个真正的艺术春天。(作者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画家介绍
周石峰
1962年出生于武汉。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画家,曾任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国家艺术基金聘评专家,《中国书画》杂志社写意山水画研究委员会研究员。出版《周石峰轻烟山水》画集十余种。
作品欣赏
周石峰 溪山梦远
137cm×68cm 纸本设色 2017年
周石峰 水沁烟岚
240cm×90cm 纸本设色 2017年
周石峰 回望董源
180cm×95cm 纸本设色 2017年
周石峰 春涧
205cm×70cm 纸本设色 2017年
周石峰 胡杨礼赞
137cm×68cm 纸本设色 2017年
周石峰 古雅文心锁幽庭
240cm×9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周石峰 丝绸之路古遗址
137cm×68cm 纸本设色 2017年
周石峰 宿雨初晴
137cm×68cm 纸本设色 2017年
名家评语:
笔底烟云入化境——读周石峰的山水
文/宋琰明
山水画是中国画艺术中最重要、也最悠久的表现形式之一,历代以来的画家中,山水名家灿若星辰。而在当代山水画家中,周石峰便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位。纵观他的山水作品,从意境到技巧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这些作品承袭了传统山水画的精髓,其神韵、风范体现了“气韵生动”的传统审美观。他让人沉浸在与大地相融一体的无我状,给生活在都市喧嚣人们的心灵,注入一股不染凡尘的自然与纯净。
在审美理念上,周石峰与传统山水一脉相承,表现出扎实的笔墨功底。不过,他的笔墨虽然严格恪守前人规范,但却运用得生动自由、从容不迫。因此,其笔墨行间流露的并不是老而旧的气息,相反,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很多富有时代感的东西。比如他大都用淡墨,水份充足,水墨淋漓。但是,淡墨不代表笔力弱,周石峰用笔缓慢,力求线条沉稳,生涩中见湿润,迷茫里显遒劲。在他的作品中,常有壮美雄强之景,以及一种奋发千里的激情。
可以说,周石峰既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又是一位的开拓者。他将自然之感性,汇入古典美学之理性和个人风格的特性,达到更高的境地。在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不断探索着新的文人画表现形式。其另辟捷径的艺术手法,使他很快在名家如林的中国画坛脱颖而出。周石峰的创新,并不只在笔墨上、图式上、肌理上、表现主义式的感情发泄上下表面的功夫,而是深入追究中国画艺术精神与传统哲学思想的关系,抓住了在传统文人画里表现得比较充分的以畅神为依归、以净化心灵和提升精神境界为目标的方向,为此挖掘传统,发扬光大。如此一来,他既排斥了盲目西化的干扰,又从深层挖掘并激活着传统。其作品不仅开创了新的绘画风格,而且把她推向了相当完美的境地。无论是浓墨重彩,还是疏淡和悦的笔墨,都仿佛融进了生生不息的宇宙之中,呈现出虚静空明的灵光。这些无不显现着画家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哲学、笔墨和情感内涵的思考。
周石峰的山水画,已经具独特的的笔墨语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不同于传统,也有别于他人,让人很难用程式化的概念去去阐述。无论从构图,还是线条、墨色,都似乎处于太虚幻境,表现超出人寰、达于天际的至美至乐,表现寥无人迹、恍若隔世的境界。山烟山雨白氤氲,画面如梦似幻,又似乎有一种万古不变的静,让观者神游其间,感受到一种发自心灵的安宁。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并不是一日之功,而是通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得来。一方面,画家通过独特的水墨语言表达自己内在的情感,其笔下的线条和墨块都富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山水画技法上,他有意弱化线条的作用,用淡墨勾勒山石树木的轮廓,利用笔上的水分,使有着微弱变化的淡墨和宿墨,在笔与笔之间渗透、交融。另一方面,他又从文化的角度,深入到笔墨的内部,用笔墨传达画家本人对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在周石峰的作品中,始终追求的是一种高远的意境和格调。可以说,画家不是画他眼中的山水,也不是画他心中跌宕起伏的情感,而是在画他的哲学,画他对世界的理解和体会。这种艺术理念非常合乎庄禅之精神,既艺术要反映人的生命感受,归于太虚才是艺术体验之道。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说,中国文人画的最根本的内涵是以庄子的“自由”思想和由此而展开的审美关系。而周石峰所追求的,也可以说是一种个体的超逸精神。这一点,和元代名家倪云林颇多相似之处。倪云林的画也以高逸著称,他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而周石峰的逸又是另外一重意义上的逸,他把个体的畅神与净化升华群体的神境界结合起来,整体格局豁然开朗。他旨在面对困境与异化的现实,发挥其畅神——也就是精神逍遥的职能,艺术地营造一种摆脱异化、远离困扰,进入天人合一的化境。旨在表现一种被过滤了的现实,一种活泼泼的生命意识,一种升华了的精神境界。他在表现对山水情境的微妙感动的同时,努力把欣赏者的神思引向悠远无际的大化。其作品着重表现的是一种“象外意”,是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群体精神,是在更高的没有烦扰,没有困惑、没有利害的宇宙诗境中获得的灵魂净化和精神自由。
(作者为《中国画观察》主编)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