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苏小松白描六丁六甲守护神将图册》前言

  在学习中国绘画的过程中,我最沉湎于线条的表现,好的白描本身就可讲述清楚作品中的结构、质感、造型……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所以很难想象一张好的中国画会没有好的线条来支撑。

  中国画线条源于中国毛笔的椎形:它迥异于西方画笔的刷形结构,中国毛笔有着明显的笔尖(晋唐时期的笔头为枣核形),可以勾勒出极细劲的线条来,人物的毛髮,细微处都是靠笔尖写出,再往后的笔肚稍加提按,不同强度则又敏感地变幻出不同粗细的线条,而笔根则又是另一番韵味了……

  中国的毛笔敏感、变化无穷,不一而足,此即古人所谓『落笔即有奇趣』,很好地点明了中国毛笔细腻敏感的特点。古人对于毛笔的运用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笔有朝揖,连绵相属,气脉不断,所以意存笔先,笔周意内……』和西方画笔表现面的平刷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没有线条,完全不能体现中国画的特质,画史上在很早以前对吴道子画风描写就是这样的:『……尝观(吴道子)所画墙壁卷轴,落笔雄劲而傅彩简淡,至今画家有轻拂丹青者,谓之吴装……』这就很明确地告诉我们线条在画中已经处于主要位置,『傅彩简淡』『轻拂丹青』是因为已经有了毛笔所做的线条基本完成了所要的意思和感情,色彩似是可有可无的点缀,或者是辅助而已了。

  对于中国画骨架的线条来说,历来画家都是非常讲究的:『……画衣纹林木,用笔全类于书……』线条的书写性也是好的线条标准之一,而并不是越细越好。其中还总结出线的三病:『曰版(板)、曰刻、曰结,心手相戾,勾画之际妄生圭角也……』『……则知盤礴胸次者,固已吞云梦者八九矣,其流于笔端自应过人』是指学识修养综合的能力,非技术一端而已。

  线条对于中国画家的重要还在于它透露着画家性格信息:『……众皆密盻际,我则离披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弯弧挺刃,植柱构梁,不假界笔直尺,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同时也表达了对线条的追求和崇拜。

  中国画史中历代善线条的白描大师甚众,其中吴道子就是一位,其传有《送子天王图》等,大略可见其艺术风貌之一斑;『吴道子为阳翟人,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学书不成,因工画,曾为兖州瑕丘县尉,初名道子,玄宗召入禁中赐名道玄,非有诏不画,将军裴旻舞剑,道玄见其出没神怪,既毕,挥毫益进……杜甫歌行述其事,是知书画之艺,皆须意气而成,亦非懦夫能作也。』说明性格时时流露于画家线条之中,故修艺当先修人。

  另外一位值得一书的线条大家为宋代的李公麟,『……字伯时,为舒城大族,家世业儒,熙宁三年登第,官至朝奉郎,史称以画见于世,非确论也。平日博求钟鼎古器,圭璧宝玩,森森然满室,以其余力,留意画笔,心通意彻,直造玄妙……多以澄心堂纸画之,不用缣素,不施丹粉,其所以超乎一世之上者也……』艺术的滋养是多方面的,也可知书家不是遍临颜、柳、欧、褚即可名世,内求于学问学识,自可升华。

  明代陈洪绶、清代任颐皆天纵之才,胸次高旷,落笔奇古。其后西蜀张季爰大千于敦煌石室目睹前朝各代壁画,方悟明清之末流,故重开一代风气,人目之为神异。其实有其必然也。

  相传白描有十二描或十八描者,分别有:钉头鼠尾描、高古游丝描、柳叶描、曹衣描、折芦描……等等等等。其实这是按畫家的习惯和表现对象变化而言,为艺生搬硬套者必将贻笑大方之家也。

  中国画的白描是最类似中国书法的形式,因其渊源一也。所以和书法一样,很直接地表现了画家的性格和习惯,线条最直白地表露了画家的秉性及用笔特点。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任何一个时期艺术家的白描真迹作品时,完全可以直窥艺术家的一段心声和习惯,带着强烈的画家个人信息和时代信息扑面而来,使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之间的人,通过线条可以直接对话,岂不奇哉?岂不妙也?呵呵。

  丁酉新春于上海快雨堂晴窗,时水仙甫放

作者:苏小松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