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展览时间:2017.09.23-2017.12.23
策展人:武林
展览地点:海棠艺术馆(南京秦淮箍桶巷老门东中营33号)
前言
“凡动毛笔的人都知道“书画同源”,此中便有书的笔法着画,画的意境行书。”
唐人说造字“……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所以然,如此,从甲骨文、金文,石鼓文……是能窥其意而直落于篆。所谓源深流远,一脉相承。
至于“篆”,普世定论无非涉及它平衡、对称的装饰性,也就是对“书”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取舍,“取舍”却是其精髓!
那么,把一个字的书写特征扩展为整幅书写上来思考,也就是一种对书写艺术上,确如绘画对布局的追求。
说到这里,这许多对“篆”特征的描述,正好从用语这个角度看待童振刚对书法上的一个追求,例如:排列整齐、如丝波折、行笔圆转,整幅首尾相连,绵长不断,一韵到底。是内在气质与外部表象统一的表达。也就是说,不难看出童振刚对书画溯流而上的探寻。
童振刚不是宗教或某宗派的信徒,也不是依赖某种已有的成功观念来创作,他十分清晰地与“传统”保持直线的联系。
所谓“正统”或“传承”,往往排除了创作者个人对世界的直觉,尤其是忽略了艺术家那种爆发式的自我表述。
艺术家的责任与能力亦在于对他喜爱的技艺(传统)重新组织归纳,从中取材、取法。这也是我们对他的观察,观察中往往被“个性”蒙蔽。
其实,个性与风格是最不好说明的,它往往是在无话可说时的托词,以一种“全面”的姿态,掩盖特点的光,恰好我们正是需要从这些被忽略的光芒里看到他在这部创作中自我表现满足的心态。
童振刚来自西北以西,游走于龟兹壁画中的脚步居然不迈过敦煌,对宗教表现手段的思考,对整幅覆色的程式化观察,供养人与宗教的关系,及在世俗世界的身份,……所有这些都进入到童振刚的世界中。
在这个已知又不深知的世界中游走,驻足以待,剪手相望。
开悟 心经系列 140x35cm 2017年 纸本水墨
心经系列 181x49cm 2017年 纸本水墨
金刚般若波罗蜜 134x74cm 2013年 纸本水墨
小品系列 69x18cmx2 2017年 纸本水墨
小品系列 44x34cm 2017年 纸本水墨
小品系列 63x93cm 2017年 纸本水墨
开悟 34x44cm 2017年 纸本水墨
诸法无我 180x48cm 2017年 纸本水墨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