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绘画是追寻生命的问题

  9月28日晚19:00,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周刚教授,来到苍南县文化馆文化驿站,在苍南县文化馆二号展厅为我们讲述他眼中绘画的“真”。

活在当下,用生命诠释艺术。--周刚

  这是一个初秋的夜晚,丝丝细雨平添了几许凉意。拂去昨日高温的烦躁,静一静内心的喧嚣,认真地聆听一场关乎艺术和生命的讲座,这不正好是打开秋天的正确模式吗?

  偌大一个会场座无虚席,年轻的年老的,画作家们或是兴趣爱好者,在场的学子们都深刻体会到了这原是一场关于生命的教程。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

我们认识自己多少?

我们受得了多少诋毁,抑或能承受多少赞美?

为什么有人一画成名,有人却画了一辈子却始终默默无闻?

  周教授说,随着生命的体验和时间的不断积累,越来越了解一些事情,尤其是对于一些生命终极问题进行追问,并将这些问题反省在艺术创作的追寻上,也逐渐晓得两者便是一个问题。人类的文化不论中、西,一切学问都是为了追寻生命的问题,如果我们的绘画与生命和生存问题不相干,那么这幅作品不再成立,没有意义,自然会被淘汰。在我们的生存中,这种生存的种种现象,总结起来,我们称之为“生活”。如果我们的艺术创作离开了这种生活,它的虚弱、无力和没有意义就可想而知了。换言之,艺术就是生命的表达。

  期间,周教授给我们展示了许多他的作品,其中《矿工》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荷尔蒙喷薄而出,除此之外大部分是园林风景画,为什么画园林?因为中国园林大都百年之久,是文人精神文化的寄托,这天人合一的园林最能让人读出当年的思想文化意境,正如齐白石既师古人,又师自然。周教授用作品对比了自己13年和14年的变化,在画园林时融入的中国书法形式,则更能体现园林的意境美和历史感。

  那么,绘画是什么?周教授这样说:“绘画一半是天上的星斗,一半是世道人心。这世道人心不是风景,更不是人像,是世态炎凉。”绘画是生命体验,一定要把生存的感受画出来,把时间的痕迹、生命的痕迹在画中体现出来,一山一石一廊桥,这都是生命的痕迹。其实任何艺术创作都是如此,如果你没有把自己的脚踏入生活中,那么,笔墨等于零。

  周教授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对生命的体悟,我越来越觉得绘画的“真”便是一种生命自我表达的“真”,这种“真”自然和你生活的时代、社会有无法分割的关系,准确的表达这种生命的体悟和对时代对社会的体悟,这便是艺术作品追寻的“真”。而我们的生命就最终答案而言,仅仅是一个过程与生命的现象,是一个处在永远变化中的生命现象,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生命的道理就是如此,这应该是生命大原则。艺术创作自然逃脱不出这个大原则,艺术创作是这个大原则中的一种生命痕迹的显现,那么艺术创作所追寻的问题,必定是生命所追寻的问题,它的表达必定是其创作者对于自身生命的体验和追寻。艺术创作应该是赤裸裸地表达自己心之所思、所想以及对自己生命的真切体验。这种生命的思想和体验最终会随着我们生命的进程,将艺术创作作品带到一个辉煌的境地,或是一个无趣和毫无意义的境地。

问佛:你这一生哪天最重要?

佛家说:今天最重要。

  没错,艺术创作就该活在当下。我们的生命就“本体”生命意义而言,仅是一个分段,一个过程并且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变化不是究竟,不是根本,而是一种现象,艺术创作自然是将这种现象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痕迹。这个痕迹便是生命的痕迹,这种痕迹不可以一直停留在昨天的痕迹,也不可以莫名地寻找明天的痕迹,寻找昨天的痕迹就好比是“刻舟求剑”,寻找明天的痕迹可谓是创作了一个假设,真正的艺术创作不仅仅只是一个道理明白,而是一个身心以及生命的求证过程。全巴黎唯一看不见埃菲尔铁塔的地方,就是在埃菲尔铁塔里。画画追寻的正是这样一个境界:看不见你眼前的景物了,只剩心境了,那么,画的就是它。艺术创作贵在“真”,贵在“情”,这个真与情全然是创作者生命的显现和精神的显现。杨振宁关于科学与艺术的区别有个精彩说法:科学就是把模糊的事情搞清楚,艺术则是把清楚的事情搞模糊。当然,这个说法并不严谨,但在很大程度上说出了艺术的特质。活在当下,虽然你不甚明白,但正是当下的这种生命体验让你有血有肉真性情,正如周教授一直在追寻的绘画的“真”一样,是“真”的作品便是可以互通的,便是可以与人交流的,便是可以打动人心的。

  最后,周教授在答学子们的提问时说到,“致中和”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达到。“致中和”,指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不偏不倚,不走极端,十分和谐的境界。他说所谓艺术创作风格,自然是这种精神与生命的表达。所谓作品质量的优劣,自然是对生命体验的深浅和生命质量的优劣;至于艺术创作的技术与表达的能力,当然是能做到“宇宙在手,万物由心”为好。同时周教授还勉励大家做一件事要做好,埋头干,方向明确地干,等五十岁时探出头呼吸,再埋头苦干,再回首,沧海桑田......

  每个艺术家都有一个梦,请不要把他叫醒。那么,在有生之年,做我们的艺术之梦吧,梦中的你最美!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