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读书、观画、写自然

2017-10-16 15:47

晨钟惊飞鸟(国画) 2013年 闫振强

  艺术的发展来源于认知,从初始到贯通就是一个不断地追寻、不断地探究、不断地认识新世界的过程。我的绘画源于儿时的梦想,一支笔、一张纸描绘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将心中的理想化作美好的愿望。虽然这个过程很漫长,历尽艰辛苦苦追寻也还未到达理想的彼岸,但是它丰富了我的人生,使我的生命充满了意味,而笔下的山山水水则化作我精神的代言,一切那么自然、那么愉悦。笔墨在挥洒之间所形成的形象使我获得了内心的满足,云水之间所产生的意境也升华了我无尘无碍的精神畅游。这就是绘画艺术的魅力。

  宋代邓椿《画继》中曰:“盈天地之间者万物,悉皆含毫运思,曲尽其态,而所以能曲尽者,止一法耳。一者何也?曰:‘传神而已矣!’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故画法以气韵生动为第一。”我深以为然,画画就是要将万物静观之所得与文化修养、艺术格调相融合,画出气韵生动的画面,也即宗炳所言“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含道、澄怀即画者的内心需求,表现出来的物象就是文中之极,才可传神。所以,我在对世界的观照中,融天地与我为一,以一法变万法,无中生有,天开图画,文中之道就在山水之中了。化物为画,超越凡俗,即可获得自在、超脱的自由精神世界。多年来,我常常在山泉林壑间抒发情怀,这是一种内心的独白,更是对山水的体悟,这是心与物的交融,在交融中进入到超然的情境。

  我以为,读书、观画、写自然,作为画者缺一不可。

  我以自然为师,跋山涉水,领略各地风物,取己所用。写生,即发现没有见过的,写出生动未知的,在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过程中获得真知。面对自然要以恭敬之心顶礼膜拜,在静观中发现事物的本质,以心感应,撷取最有价值的部分加以融化,获得生活的真知,这样才能在创作中运用自如,启迪画者的真情实感。面对自然风物,激动之余往往不知所措,所以必须静观细读,观山川气象,观植物生长,观溪水脉络,观形貌特色,尤其要把握各地不同的山水特质。我虽然走遍了东西南北,却偏爱南方草木葱茏的氤氲之美,从中亦能感受到阴柔、曼妙、灵动、诗意的意境,慢慢读之,愈觉江南风物韵味悠长、丰富无尽。

  观画者并非模仿古今名迹,亦非以抄袭为能事,而是学古人之心,思今人之思,善学者取法乎上。既要看到所观画中的优长,也要看得出画中的不足,不要迷信大师作品,无论大师还是无名画家,都有好作品和一般作品,应区别看待。当然,对于先贤要充满尊敬,但是想成为第二个他们也是没有意义的。在艺术追求上,应反观自己是否与前辈平等对话,是否理解了大师的作品,是否确立了自己的艺术观。所以观画的过程就是提高认识的过程,见识已高,笔下不得不高,古人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读出不同的心得,获得不同的观点,达到不同的效果,即为我读画所见。

  自我精神与天地合一,即可体现在笔墨之中。笔墨反映出画者的品格和修为,画画本身就是个人修炼的过程,“格物致知”何以得?读书乃为门径,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为了寻道,寻道即为明理,明晓画道即可精进,所以读书的目的在于悟得绘画之道。我读书有粗读和细读之分,粗读可通晓大意,了解原委,而细读可把书看透,洞彻每字每句之真义,更要在无字处读出含义,也许画意正在此处。心既明了,艺术的选择就有了取舍,取古人所没有,舍前辈之既有,如此才能有自己——画中的自己。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闫振强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