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古籍修复,
这个古老的职业,
长久以来都“养在深闺”。
事实上,
这确是一门对专业度要求极高的匠人之术,
普通人平时很难有机会接触。
把一本破烂的古籍一点点修补好,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一名古籍修复师的日常又是怎么样的?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睹为快。
初秋的午后,
阳光洒在浙江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的
绿树亭台和斑驳灰墙上,
让这座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更显岁月的沧桑。
今年28岁的谢龙龙是江苏南通人,
2011年从南京金陵科技学院古籍修复专业学成毕业后,
来到12个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之一的天一阁博物馆,
开始了古籍修复生涯。
在修复部的十余位古籍修复师里,
他是为数不多的男性成员。
1996年天一阁成立古籍修复小组,
当时只有4、5人。
截至2007年,
国内古籍修复师不足百人。
2007年开始,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始实施,
有更多的人开始加入古籍修复师的行列,
如今在天一阁里除了像谢龙龙这样的八零后主力军以外,
也有了两位九零后的身影。
谢龙龙每天伏在两米多长的案子上,
拿着这些工具小心翼翼地填补着古籍书页的孔洞,
这是与文化的对话,
也是与历史的对话。
天一阁藏有30余万册古籍,
其中约40%的古籍
因虫蛀、鼠噬、絮化、酸化、老化、断线、缺损等病害需要修复。
这些人类文明的瑰宝正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
修复工作可谓是与时间赛跑。
图为谢龙龙用温水浸泡去除古籍上的污渍
修复一本古籍要经历
拆书、洗书、补书、折页、喷水、剪页、压平、捶书等十余道工序。
修复一页纸有时就要耗时几个小时,
而修复好一册古籍,
一般耗时要一两个月,
有时甚至需要一年乃至更久的时间。
谢龙龙小心地将洗过的古籍纸张从吸水纸上揭下来。
古籍修复工作是一项考验耐心和细心的活儿,
需要修复师心灵手巧,
更重要的是要把心沉下来,
能够耐得住寂寞。
因为收入不高,
且要每天坐在案前和散发着霉味的古籍打交道,
不少古籍修复师做上一两年就选择了转行。
修复破损的古籍,
要进行纸张无损检测,
鉴定纸质酸碱度、白度等参数,
根据古籍的破损情况确定修复方案、修复用纸。
修复所需的浆糊调制非常关键,
谢龙龙选用的是小麦淀粉。
五年时光,
经过谢龙龙的辛勤付出、妙手回春的古籍少说也有三四十本,
但说起工作中最刻骨铭心的事情却不是取得的成就,
而是初学时的一次失误。
那是第一次装裱作品,
谢龙龙没将浆糊冲熟,
再加上装裱步奏出了差错,
造成裱完的画开裂,
不得不返工重做。
谢龙龙修复前给纸张喷水,
用多少的水很有讲究,
需要技术人员依靠自己的经验做出严谨的判断。
“古籍修复容不得半点差池,
任何一点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对古籍的保存带来致命的威胁,
那次修复失误过后我没再犯过错。”
谢龙龙说道。
谢龙龙的案头堆了很多用过的绵纸碎片。
古籍修复根据原纸张来选择修复用纸张,
一般所用多为竹纸和绵纸。
谢龙龙正在修补书页里面的孔洞。
在业内人士眼里,
古籍修复的最高境界是
修复后只有将书页对着灯光才能看得出修补的痕迹。
谢龙龙借助窗边的自然光观看修复好的古籍纸张。
古籍修复的原则之一是修旧如旧,
书上原有的书皮、护页、衬纸乃至残损的书签等物件都要保留。
古籍修复压平机可以产生八九百公斤的压力,
让修复好的古籍纸张变得平整。
古籍修复室不能开窗通风,
以免古籍掉落的碎片被风吹乱。
古籍会散发霉味,携带病菌,
房间里放置了一台空气净化器,
保障修复师的身体健康。
古籍修复室与天一阁仅一窗之隔,
但是来这里工作五年,
谢龙龙忙于工作基本没有在天一阁里面逛过。
大学时80多位同专业的同学里,
至今还在做古籍修复工作的不足5人。
谢龙龙也曾经迷茫和浮躁过,
但是看着修复好的一本本古籍在学术研究中发挥作用,
谢龙龙开始寻找内心的宁静,
让自己坚持了下来。
日子平凡且略显枯燥,
每天早晨8点半上班,
下午5点半下班,
谢龙龙的生活轨迹基本是
从位于永寿街的宿舍到天一阁这两点一线间活动,
性格内向且忙于工作的谢龙龙至今还从没品尝过恋爱的滋味。
单位宿舍位于永寿街的一处老宅里,
原来住在这里的同事陆续搬走,
如今只剩谢龙龙一人住在这里。
谢龙龙喜爱书法、绘画,
下班回到宿舍会写上几笔小篆。
工作中需要冷静和安静,
业余生活中的谢龙龙却有颗火热的心,
他喜欢弹电钢琴,
喜欢玩赛车游戏,
喜欢“SNH48”女子偶像团体,
甚至会专程赶去上海看偶像的演出和赛车比赛。
常年的保持坐姿工作,
不少古籍修复师腰椎不舒服,
常常要站起活动一下。
谢龙龙平静地说:
“古籍修复的工作对我来说最初是因为爱好,
现在更多的是一份责任,
把文物更好的保留和传承下去,
让后人也能看到被我们保护下来的东西,
这应该是工作在这个岗位上的人能收获的最大的成就感吧。”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