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12-12 13:50
“雾是更贴近地面的云”当代艺术邀请展海报
2017年12月3日,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教授担任学术主持,陈文华策划的“雾是更贴近地面的云”当代艺术邀请展于顺德叁岸艺术空间揭开帷幕。
此次展览共展出来自12位艺术家带来的14件作品,展出作品涉及多种媒介类型,策展人融合作品、灯光与展览空间而制造一个独特的场域,为观众带来深刻的体验感受。参展的艺术家有:(按拼音顺序排列):陈锦潮,邓箭今,冯峰,韩建宇,江衡,李邦耀,林钰玘,石磊,汪凌,喻旭东,游飘,郑国谷。展览将持续到2018年1月3日。
左起:陈文华,陈观宝,韩建宇,邓箭今,胡斌,江衡,石磊,李邦耀
在展览开幕现场,由学术主持胡斌教授与策展人陈文华共同主持导览直播。在直播的开始,胡斌教授为观众带来了对展览主题的剖析:
我觉得“雾是更贴近地面的云”这个标题好像是在自然天气现象层面区别云和雾,但实际上带有某种象征的寓意。我们知道云和雾都是由很多小水滴构成的。云位置比较高,形成了美妙而形态各异的外观。而贴近地面的“云”——雾,实际上找不到一个具体的形态。策展人陈文华用这个标题来对应艺术家的状态以及这个时代的症候,其实是指我们这个景观化的社会是由很多微观的物质构成的,又形成了各式奇异的形态,有时甚至找不到具体的形状,但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包裹其中。如果雾里面掺杂了很多灰尘的微粒,它就变成了霾,霾同样没有具体的形态,但是它的危害性和紧迫感却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同身受。
开幕合影
陈锦潮《基本元素-横竖点》纸本综合 42x62cmx3张 2016
邓箭今《2010.08 一个骇人的夜晚 》布面油画 80×80cm
艺术家们无疑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并通过自己不同的视角和语言形式回应了这种社会环境,他们看上去各有各的表达形式,具体针对性也有不同,但是这种整体的语境却是共通的,每一个都是其中的一个微小的颗粒,从而折射出时代的征貌。
嘉宾合影
冯峰《灵魂出窍》尺寸可变 2016
冯峰《灵魂出窍》(局部)
韩建宇《一次被挫败的政治阴谋》20x30cm 油画 丙烯 2012
似云似雾的时代症候
胡斌
天气现象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包括那些以其来命名或喻示的社会及技术形态。
“雾是更贴近地面的云”,似乎是一个描述自然天气现象转换的诗意的句子,然而,在这里,策展人却以之来对应当下珠三角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和这个时代的征貌。
很显然,这不是一个遵循某种常规线索而构建起的集群展。艺术家们的作品涉及到技术、物性、消费社会、政治隐喻、生存触感、幽深人性等诸多方面,所激发的点是如此的不同,但又被笼罩在一种似云似雾的时代症候之中。我们的时代有着太多被建构起来的奇观,混合着原始抑或先进的技术因子,显得魔幻而熠熠生辉,而生命的刺感却又一次次被推升到无比尖锐的程度,这当中似乎运行着隐秘的可控和不可控的力量。艺术家们对此无疑是敏感的,他们以不同的视角和语言形式切入,在一种新的组织结构和关系网络中蔓延生长,从而拓展了人们的视觉与心理认知空间。
“雾是更贴近地面的云” 当代艺术邀请展展览现场
江衡《物质主义》布上油画100x77x25cm 2014
江衡《终极系列之4》27X18X15cm 陶瓷粉彩 2008
展览前言(陈文华):
“雾是更贴近地面的云”,这看似是在气象学领域用与对雾和云两种物理形态进行概念陈述的语句,实则不仅是在诗意化的语言风格下隐藏了对雾和云物质客观存在的思辨,更是对日益进化的现存科技认识。也因为雾与云两种物质形态的特殊意义而成为信息社会的名句。
如果我们从阿多尔诺的否定辩证法去谈论的话,他所强调的对非同一性与差异的关注和坚持,在人们对于雾和云的认识中应有着直接体现,需瓦解认识主体首先直接面对的概念的、准备好的和对象化的形式,不对雾和云之间的同一性来平息两者含有的辩证逻辑。
“雾是更贴近地面的云” 当代艺术邀请展展览现场
李邦耀《工具之爱》亚克力 不锈钢
林钰玘《真实的深渊》单路视频 11分20秒 2017
林钰玘《真实的深渊》展览现场
石磊《投胎-狗》铸铜 2007
由“雾是更贴近地面的云”这句话生发出的思考的方式和辩证分析,在当下飞跃式的信息社会更是得到新的启示与实践。以怎样的空间去承载科技进步所无限积累信息量的极限迫近中甚至溢出在当下是备受关注的议题,而云端的出现则提供了一个扩展的可能性,纷至沓来的信息得以进行集中化的迁移,在庞大的整体网络中打造出了一个高效化与中心式的至上性集群。云的具象化和可视性的特点,很易于让人们自觉忽略转化成分散状的雾。但相比云的非触摸性,雾更加贴近现实角色,从而架构出更为全面的扩散性体系,可将定位延展至本地化的网络边缘中。相对应的雾计算,雾端也随之产生。
“雾是更贴近地面的云” 当代艺术邀请展展览现场
汪凌《临界系列No5》布面油画 100X100cm 2014
游飘《成埃》木头 尺寸可变 2014
今天,人工智能已经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生活处于现实与虚拟的游离状态之中。而雾计算便是社会智能化的有效方法。在此次展览中,我所强调的不是艺术对信息社会这一特征的表达,而是以进入信息社会的视角去观看艺术,雾便是研究的方法论,同时也成为了艺术家的工作方法。尽管有些艺术的发生远比信息社会的出现更早,更加没有雾计算的出现。但艺术家早以更为敏锐的方式渗透其中。参加本次展览的艺术家,都以一种消弭了束缚感和宏大叙事背景之下明确感知的方式,在更细微与延伸的框架下去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在“雾端”下浮动着的当下的境遇中,在感知着具体真实的自我与周边环境的多重关系中,在更微观的地缘语境,带来新的气象的涌现。
另一方面,此次展览也尝试以一种雾端的方式让作品与空间与观众产生连接。这不是一场难以触摸的展览,而是一次在更为分散的体系结构中延伸和扩展,衍生出观众对于开放式阅读的可能。
“雾是更贴近地面的云” 当代艺术邀请展展览现场
喻旭东《容器》70x80x11cm 2009
郑国谷《另一种审美(心轮)》综合材料 2015
郑国谷《另一种审美(心轮)》(局部)
关于学术主持:
胡斌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艺术管理学系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专注的研究方向有中国革命美术史,中国现当代艺术展览史,长期从事当代艺术的批评与策展。著有《视觉的改造:20世纪中国美术的切面解读》《何以代表“中国”:中国在世博会上的展示与国家形象的呈现》等。
关于策展人:
陈文华,独立策展人,艺术家,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获硕士学位。曾策划展览:“煽动之词—1个广东当代艺术现场 ”,“自我异化”等。曾参加联展:“第三届 CAFAM 双年展 ”,“第二届 CAFAM 未来展 ”,“第二届华宇青年奖” 等。
“雾是更贴近地面的云” 当代艺术邀请展展览现场
关于叁岸艺术空间:
叁岸艺术空间是由非赢利性叁岸艺术基金和 叁岸当代艺术空间两部分组成。我们力求在学术与商业之间找到最好的切合点,为建立良性与有序的艺术市场而做出努力。 我们将尝试以不同的方式支持当代艺术,把更多当代艺术作品引流进顺德,为公众最大限度提供与当代艺术进行对话的平台。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