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半山行深——半山壑学社十五周年雅集》于2017年12月9日上午九时在福州市江滨壹号艺文空间开幕。著名艺术评论家、画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传席,著名艺术评论家、画家、浙江省文史馆馆员郑竹三,著名艺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编辑林卫宁等出席开幕式。
现场图片
现场评论
著名艺术评论家画家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传席
记者:您如何看待“半山壑”这样的民间艺术团体?
陈传席:在当下中国大家都在向“钱”看,物欲横流,还有一部分人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一个好事,而且坚持了这么长时间,一直立足于中国传统,我希望中国有更多这样的艺术团体。
记者:您一直在关注李江航先生,您觉得近年来他有哪些变化?
陈传席:他的一些画有新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更深了,而且书法更好了,因为中国画的基础是书法,书法好了用笔就不同一般。李江航生活在福州、在闽江边上,他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又有福州文化的特色,加上他个人的理解,所以他画出来的就是他自己的东西,他不需要和别人去比,包括历史上的一些画家。我特别欣赏他的那张“梅兰菊竹”(即《归来图》),他将山水与花鸟相结合。其实,山水与花鸟结合也不是他的创造,在北宋时期就有,但是他的方法不一样,他用他一贯的焦墨枯笔的方法表达出来了,有新的东西,有发展。
记者:李江航一直强调要研究先秦文化,比如他要求他的学生必须从金文入手,每天的日课就是书写金文,您怎么看待他的观点?
陈传席:我觉得这是对的,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直继承下来的,这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文化一直没有断流,只要文化不亡,民族就不会灭亡。其他文明古国有的之所以灭亡了,是因为他们的文化灭亡了。比如,佛教起源于印度,但印度(文明)已经灭亡了,梵文他们都不认识了,现在的印度99%的人不信仰佛教,只有1%的人信仰佛教,而这1%的人还是后来受到中国的影响,所以文化灭亡了,实际上国家(文明)也就灭亡了。而我们中国从传统到现在一直不变,说明我们的文化具有优越性,如果没有这种优越性早就灭亡了。所以,李江航从大篆入手是正确的,这是一个好的方法。
记者:从李江航的画中您能看到他的哲学思想吗?
陈传席:能看到道家思想对他的影响。单纯,朴素,自然,他的画中都有。单纯不是单调,单纯在中国画里是非常优秀的一种传统。道家反对五彩缤纷,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主张用纯水墨画,道家虽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但是道家思想里用纯水墨画体现出来是最高雅的,所以单纯是好的,不是单调。我期待李江航继续在传统文化中发展,他现在在深入了解中医、武术、气功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当他对这些更通达时,将它们融合在绘画中,就会出新的东西。黄宾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就很深,他活到九十多岁,他最大的贡献是将中国文化艺术提升到很高的境界,黄宾虹的艺术很少有人理解,李江航欣赏黄宾虹,但他不是处处学黄宾虹,而是继承黄宾虹治学精神,这是他的优秀之处。
著名艺术评论家画家浙江省文史馆馆员 郑竹三
李江航和他们这个半山壑学社追求的是中国纯粹的传统大文脉的艺术,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很重要的一个体系,我们称之为文艺复兴。如果我们没有这样文化传承、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艺术团队,那么我们的文艺复兴就要思考了。半山壑为什么有生命力,在于她的哲学体系与传承,一个艺术家没有东方的哲学体系,没有东方的美学思维,我们就没有发展。技和艺是相对容易的,而从技到道是不容易的。道是什么,是东方人的生存方式,东方人的智慧,这就是哲学体系。如果半山壑能够坚持以东方哲学体系关照笔墨情怀、笔墨演绎、笔墨表现,那么这个团队在我们八闽大地将是一个领军团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当代呼唤的一个学术团队。如果半山壑能够坚持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坚持自己的美学思维,笔墨表达以及程式,就不会被西方的艺术所笼罩,就能表达出我们中华民族的自信自强以及时代精神。李清照有一句诗: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十四州指的浙江的十二个州,加上北边的苏州,以及南边的福州。应该说,南宋以后福州是最有文化自觉、最有文化成就并且东西融合的文化重镇、艺术重镇之一,今天在这里还有半山壑这样的团队,希望半山壑坚守坚守再坚守,传统传统再传统,精粹精粹再精粹,美学美学再美学,时代时代更时代,这样半山壑将前途无量,也很光荣,因为培养了很多弟子能够传承,希望在中华民族当前大好形势下,半山壑能够发扬光大,继续弘扬民族精神。
我特别关注李江航。一个画家要惜墨如金,如果墨用的少,能画到一个高度、难度、广度,这是高手,好比中医,你用十味药,而我用二味药,乃至不用药,手一摸一刮病就好了,这是中医的高手。李江航就是惜墨如金,知白守黑,知黑守白,用极少的墨,达到高度的浑厚。用很少的墨,很多的留白,但是气是团的,气脉通,天地也通,笔墨也无阻碍,所谓知白守黑,知黑守白他做到了。比如,黄宾虹跟齐白石比,为什么黄宾虹更高明,用音乐里的音音符来比喻,黄宾虹用“多来米”三个音节就可以达到一个高峰,而齐白石画虾要用“多来米发梭拉西多”七个音符才能完成,虾的眼睛用十分墨,身子用一分墨,胡须又用三分墨等等,他要用这么“多味药”才能达到中国人认定的笔墨的高峰、审美的高峰,齐白石也是大师,但是两个大师不一样,黄宾虹用三分墨完成历史使命。
反过来看李江航,他墨相不多,但千变万化,气象万千,看不懂是你的事,他的艺术存在在那里。
我这次还参观了他的画室,我有一个感慨,想到一个词,叫做“虚空粉碎”。虚空粉碎是一个哲学的名词,一个美学定位。李江航已经把所有中国传统的技法都了然于胸中,用他的笔都能表现,他把中国文化的精神,把中华民族的哲学内涵,包括笔墨的技法融汇于一体,达到一个自由王国,一个绘画的化境,艺术人生和人生艺术融合在一起,用艺术这个载体,用山水画去表现自己的情操,表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融会贯通,这就是李江航作品中虚空粉碎的学术内涵。我觉得李江航是中国当代最有传统,最有人文精神,最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一个大家。
著名艺术评论家《美术研究》杂志编辑 林卫宁
很开心能够看到这样一场好的展览。我跟李江航先生交往有十年了,他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他对朋友、对家人、对学生等等都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他是一个有当担的一个艺术家。但是他跟自己较劲,他用纸要用老纸,他说用机器烘烤的纸没有寿命,他不用。他探讨如何做松烟墨,自己去山里找松树做松烟,因为明代以后就没有好的松烟了。这些年,都在各处写生创作,他大量的时间都在绘画的现场,面对真山真水,他画他心中最美的东西。这十年,李江航除了对笔墨有深度理解以外,他总结出了一整套自己的笔墨语言。他还有一点是我特别佩服的地方,就是他跟好多艺术家不一样,他直接了当,他不装,我为有这样的朋友、老师感到自豪。这次展览,是老画家带着中青年的画家,有不同的面孔,我为半山壑学社有今天的成就感到鼓舞,祝贺!
著名艺术评论家书法家蒋平畴
以笔墨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的山山水水,半山壑有她的思考,有技与道的思考。对于山水的思考,朱熹在谈到本末问题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山本同而末异,水本异而末同。山不动是真山,水是活水,她有源头然后再到大海。半山壑是遵循这个理念去思考的。对笔墨有思考,然后再形成画面的时候,是他生命的形态,文化形态,审美形态的表达。展览当中,每个画家对于本末话题的思考,在表现一个个体的画面的时候,如何展开那个山的情怀,水的曲折。这些他们还在思考和探索。我相信山水的力量和每个人的力量达到那个契合点的时候,他会默默的用笔墨说话,说话说的是穿越历史的江河,这样的山水画会是很有魅力的。
我特别喜欢李江航的四条屏《归来图》,使我想起庄子的那句话“虚室生白 吉祥止止”。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