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12-30 19:01
借院 所画《一念乎》98X180cm 2016年作 借院 摄
中新网杭州12月30日电(柴燕菲 杨韵仪)山色千重,竹波万顷。浙江安吉浩瀚竹海间,一方始建于清末民初的寻常院落,却掩藏着中国画因袭相传的变革路径。这里,就是著名画家借院闭关20年的修行地。
20年闭关,是20年的艺术实践。20年后,当小院的门扉重新开启时,一束天光再次降临在中国现代画坛——借院携震誉中国画坛的“借院三法”出山,香港、法国卢浮宫、枫丹白露宫、法国国家图书馆……借院的作品所到之处,都充盈着海外艺术界对中国当代水墨的赞叹之词,他们更看到了“光”在艺术上的无限可能。
“一无所有才借,有院就有了空间。”借院如是阐释何为“借院”。彼时,借院栖身的院子是借来的,而现在,他则建立起了自己的“院落”。
真与幻:借幻化手法追寻艺术真理
沿着中国书画的河流溯洄而上,由近及远,早年的借院,曾凭着过人的天赋及努力踏遍艺术高峰,成为唐代书法名家的风格继承者。
借院,原名杨文科,1959年生于中国浙江湖州。上世纪80年代,他凭借优秀的书法作品荣获“兰亭杯全国书法比赛一等奖”,年少成名,志得意满。然而,在不惑之年,他突然意识到,“以自己的生命延续古人的生命,重新走回去,那就白活了。”
江河之流,上清下浊。杨文科决定,跃过前代直接源头,创立自己的风格。
在先贤吴昌硕的故乡安吉,他租下了姚家大院作为闭关之所,从前的名与利全然化作幻影,在远离尘俗的远邈之地,他开始追寻艺术的真理,并以“借院”为名。
20年后出关的借院,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他于期间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真实的理论,用于正确指导书画艺术的现代创作。
在借院看来,被幻化的现实就是艺术。书画艺术需要打破常规堆集,幻化独特的精神空间,而独特的空间样式则需要精炼的材质、被强化的情感温度,还需要融合的多种元素,并放弃生活的法则。
借院从中国最古老的青铜器中精炼金属材质,用意念潜移默化在架构形体的线条之中。以速度激扬情感,并融入以书法、油画、交响乐、太极拳等元素实验中国画,让品质坚硬的线条在撞击中生发光芒,造成绘画形象的幻化。
凭借这一独一无二的绘画方式和方法,借院开辟了艺术的创新之路,而背后求索的艰难历程他却隐去不提,他说,自己是“吃苦不记苦的人”。
“一切艺术上的神奇现象,都是孤独人物的活动迹象。”虽然借院以豁达的心境抹去了追寻真理的矛盾与挣扎,但可以想象,正是在与苍山翠竹、日月星辰、风霜雨雪相伴的深邃黑暗里,借院感知到了一束天光。因此,在西方的传统“光”派之外,他开辟了“光境派”的独特艺术风格。
分与合:分创三种技法合为和谐境界
不破不立。对比杨文科的传统风格,如今,凝神再看借院的作品,就仿佛进入了一片原始森林,一棵棵参天大树,奇异、挺拔、坚硬,一股远古的光芒从后面透射出来。
这正是“光境派”的神奇之处——想要冲破束缚,获得光明的自由,只有自身发光。
借院解释,法国印象派等传统的“光”派是在借光,借来自外界,而“东方之光”是在造光,造来自内心。外光常变,内光永恒;外光光泽相同,内光光泽由发光体自身的材质决定。
在光境理论的指导下,借院创造出雨点法、乱柴法、芭蕉法,继而三法融合,最终成就“借院三法”的理论和实践。
雨点法的点是流体,具有最大的可变性。点之相聚,可以汇为池塘、江河、海洋。点无大小,分化成碎,集合成块,一池之水亦即一大雨点。画中之点,集与散,全由情感决定,情绪无常,点亦无常。
原始的点运动成原始的线,由此演化的乱柴法搭建起特殊的网络,用网络线条交错所留下空白。线是点的运行结果,线的碰撞又产生了节点。节点是转折点,它决定了线的继续生发。
芭蕉法,则是对空间的重新划分。排山倒海,反覆递进,声势渐急,逼迫情感迅猛升温。如同以音乐的旋律突破诗的格律,如同芭蕉般挥舞导致空间在顷刻间变幻。
由点至线再至面,开创新技法不易,但最终,借院将三法合一。谈及原因,擅长中国武术、通晓西方音乐的借院将书画类比音乐与拳法,他说,交响乐异质相和,而书画同质相和,三法合一正如他年少时练习的八法连拳,融合多种拳法,才能和谐一致。
如何定义“法”的作用?借院表示,国有国法,画有画法,心存国家即得画法,身随时代必有新法。对于借院而言,“三法合一”不是成果,而是“万事俱备”。
万事俱备,只欠“等待时机,出神入化”的东风。可以预见,一个现代绘画的新时代正在徐徐开启。
旧与新:拆旧戏台迎新时代
“借院三法”折射了艺随“时”改的进程。随着时代的改变,艺术创作的方式、方法、方向以及目标都被将重新定义。正是在定义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心系时代的借院感悟到,绘画和国家的命运相一致。
正是这一份家国情怀,促使借院始终不遗余力地向世界推介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家乡。2017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他与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北京会面,借由自己的画作宣传湖州,更多人因此得知“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
然而,在借院看来,一部书画史,既是创新史也是过去史,守老段落,难开新篇章。时代更新,一切重来。
“我们的国家有强大的文化自信,活在这个新时代,一个真正的书画家就应该怀抱着自信,经得起艺术实践的磨砺。”借院说道。而他的文化自信,首先从敢于拆了旧戏台开始。
2015年,借院创作了《拆戏台》,这一作品起初缘于对戏剧舞台用光方法表示不赞同,但在创作进行之中,借院更想表达的是:老戏台太多,新剧目太少,要拆掉旧舞台,成为新戏人。
画了《拆戏台》后,借院随即辞去了湖州书画院院长一职。
闻讯借院出关,多家单位希望和他取得联系与合作,而借院唯独选择了杭州的浙江外国语学院。
谈及原因,借院表示,出身在教师家庭的他,有着浓厚的学院“情结”。年少时代,他曾在安吉当过小学和高中教师。同时,浙江外国语学院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所高校和机构有合作关系,将东方之光照耀世界正是借院的终极理想。
“影响世界画坛的画派大约有近20个,如毕加索的立体派,马蒂斯的野兽派等,这些大都是西方画家创造的。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决不能对此视而不见。我只是为‘光境派’开个头,我们必须要有这个文化自信,未来的国际画坛一定会被‘东方之光’普照。”借院说道。
拆掉旧戏台迎接新时代。怀抱着怀古开新的理想,借院自身的光亮,正照耀出新时代、艺术、新希望。(完)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