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又尝自署梅沙弥。浙江嘉兴魏塘镇人。工诗文,善草书。擅画水墨山水,又长墨竹,人物、杂卉随意点染,亦能超尘出俗。山水师法董巨,墨竹则宗文同,俱能自辟畦径。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四大家”。
吴镇,年少好剑术,成年后与其兄吴瑱同受业于毗陵(今江苏武进)柳天骥学习易经,自此韬光养晦,讲天人性命之学,坚持高尚志气,不与众人和同,贯通儒、道、释三教,达生知命。长住魏塘,深居简出。为人抗简孤洁,一生清贫,高自标青,隐居不仕,与达官贵人很少往来。曾在村塾中教书,于钱塘等地卖卜。《历代画家姓氏便览》说吴镇“村居教学自娱,参易卜卦以玩世”。他十八、九岁开始学画,年轻时游历杭州,吴兴,饱览太湖风光。开眼界,长见识,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启迪了他创作灵感。于六十八岁(1347年)侨寓嘉兴春波门外(今嘉兴市城区)春波客舍,专写墨竹。吴镇非常爱梅,家室四周遍植梅树,取斋名“梅花庵”。因居处有橡林,故书斋又名“橡室”。时与友人会于精严寺僧舍,心仪佛门,始自称“梅沙弥”。有《梅道人遗墨》2卷,系后人辑录的其诗和题跋。
吴镇工诗文书法,诗词风格简劲奇拔,感情真挚,常以比兴自吐胸臆,接近陶潜诗风,外示平淡而内实郁愤。书法能结合王羲之和怀素之长而自具面目。每作画往往题诗文于其上,或行或草,墨沈淋漓,诗、书、画相映成趣,时人号为“三绝”。绘画题材多为渔父、古木、竹石之类,善画山水、梅花。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取马远、夏圭,而又独出机杼,以雄强笔法辅以丰富墨法,干湿笔互用,尤擅带湿点苔,自有一种苍茫沉郁、古厚纯朴之气,给人以“水墨淋漓幛犹湿”之感。精写竹,师李衎,晚年则专写墨竹。墨竹宗文同,为文同后又一大家。吴历评价吴镇的绘画说:“江山无尽、万里长江两卷,……浑然天成,五墨齐备,盖仲圭擅长,非后学者所能措手。”“五墨齐备”是吴镇用墨的高超之处,为更好地发挥墨效,吴镇在选择作画材料上很有讲究,画梅竹喜用纸,画山水则喜用绢。画山水用绢,因为绢有厚度,纤维富韧性,多次渲染而不皱折。吴镇非常熟悉笔、墨、绢的特点,作画中的五墨并施而不腻,反复皴擦而不胀,产生了浓而润、湿而厚、涩而不干、枯而不燥的艺术效果。清王原祁曰:“梅道人泼墨,学者甚多,皆粗服乱头,挥洒以自鸣得意,于节节肯綮处,全无梦见。无怪乎有墨猪之诮也。”吴氏的墨法,倾倒了元以后的历代大家,沈周、文徵明、恽南田、四王、吴历、八大山人等均对吴镇墨法大加推崇。
《洞庭渔隐图》是吴镇六十二岁的作品,采用「一河两岸」式的构图,近景画双松挺立,枯树横斜,隔岸则是迤逦的山坡,与水边荡桨的渔舟,十分忠实地呈现出江南水乡泽国的景象。虽然布局简略,但添加边角的签名,以及上方的题词之後,别具一番宁静典雅的情调。
《洞庭渔隐图》构图类似倪瓒的“三段式”:下面坡岸以干笔画三株树,两株松树高大挺直,一株柏树侧其后,藤蔓缠身;中间是湖水,一小舟载渔夫荡其中;上面是远山的坡岸、汀渚。山上木叶茂盛,水边水草苇叶丛生,向两边披拂,这在前人画中似不多见。浓墨湿笔点叶,点苔,彰显草木的旺盛,生机勃勃。坡上的矾头,以及坡石的湿笔长披麻皴,显示了他师法巨然的渊源,加上水草的弧曲,与树干的挺直刚柔相济,干湿对应。小舟置于画面的右边,略侧,与水岸的横平,形成小侧角,而这对破除水线及树干造成的横平竖直的视觉极为有益。
《洞庭渔隐图》嘉兴东洞庭的湖山景色,秋峦葱郁,长松劲拔,渔舟细小如叶在水面飘浮。构图用阔远的二段式,突出了江南山重水复的自然之美,内容亦为画家长年活动的湖泽沙渚,黄芦短荻。山石作披麻皴,再加湿笔浓墨点苔,充分发挥了水墨氤氲的特性,抒发了幽闲澹远的情致。自识:“梅花道人戏墨”,“嘉兴吴镇仲圭书画记”白方印。幅上又自题词:“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搅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花新,只钓鲈鱼不钓石。至正元年秋九月,梅花道人并书。”
《秋江渔隐图》是吴镇的名世之作。画中近景三株古松挺秀苍润,松下楼阁数幢;中景高崖斜耸,一道清泉顺势而下,山脚林木郁然,村坞隐隐约约;远景平峦浅滩,低横于画幅中间,突出了主山的峭拔与天际的辽阔。开阔的湖面上,一位戴笠渔者驾一叶轻舟随波荡漾。在水的表现上,通过错落的横坡将湖水婉转地由近推远,增加湖水的层次感,避免了大面积水域的死板。山的造型虽属奇险一类,却因用笔的沉着圆厚,没有险恶之意,使画面的意境亦趋于平淡天真。画家在高远与平远相结合的画面中,墨气淋漓地表现一种“渔隐”的情怀。画上自题:“江上秋光薄,枫林霜叶稀,斜阳随树转,去雁背人飞,云影连江浒,渔家并翠微,沙涯如有约,相伴钓船归。”此诗不但描述所画之景,而且引发画意,表达了画家欲做烟波钓叟的心志。
吴镇喜作《渔父图》以抒其怀,平生所作《渔父图》甚多,今存世《渔父图》四幅,其画景物基本相似。此幅作远山丛树,流泉曲水,平坡老树。坡旁水泽,小舟闲泊。一渔夫头戴草笠,一手扶浆,一手执竿,坐船垂钓。笔法圆润,境界迷蒙幽深。画风师法巨然而又有变化。图上正中草书“渔父辞”一首:目断烟波青有无,霜凋枫叶锦模糊,千尺浪,四腮鲈,诗筒相对酒葫芦。并款署:“至元二年秋八月,梅花道人戏作《渔父》四幅并题。”下钤二印。可知吴镇原作为四幅《渔父图》,此轴即其中之一,是吴镇绘画的代表作之一。图上有清人王铎诗题。
《渔父图》是吴镇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之一, 它以“渔隐” 为主题,在一片江南山水之中,画一位“渔父”坐在小舟上悠然垂钓。这类作品在他存世的画迹中最多,也是他最喜欢和最擅长的绘画主题。吴镇在《渔父图》等作品中的“渔父”题材,也是吴镇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而这个主题思想又是和他本人的内心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渔隐” 的传统在中国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渔、樵、耕、读,常常被文人士大夫视为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并常被用作文艺作品的主题,以表达作者避世遁隐的愿望,其中尤以“渔隐”的素材最为普遍。时至元代,汉族文人仕进无门,社会地位骤降,江南士人遭遇尤甚。于是,“渔隐”就更频繁地出现在绘画作品中,其中以吴镇的《渔父图》最为典型。
吴镇善作“渔隐”题材的山水画,传世《渔父图》即有多幅,渔父图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幅。渔父图中描绘江南水乡景色,平冈丛树,一渔父驾小舟逍遥于湖弯水色之间。渔父图墨色苍润,山石、树木、枝叶都注意到了墨色浓淡的交替运用,借以表现层次关系并突出主要物象。笔法多变,皴擦点染,均可看出作者高超的控笔能力。湖山间幽僻清寂的意境跃然纸上,给人以远离尘俗之感。吴镇的《渔父图》大都以秀劲潇洒的草书《渔父群》相配,诗、书、画相得益彰。即如此图中所书:“目断烟波青有无,霜凋枫叶锦模糊。千尺浪,四鳃鲈,诗筒相对酒葫芦。”诗为画图点睛,真切地表达出“一叶随风万里身”的隐逸情思。
感谢收看,阳阳说画致力于为您呈现精美画卷。
欢迎收藏转发,如有问题欢迎在评论处留言。谢谢!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