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展览时间:2018年4月19日——5月4日
地点:浙江美术馆——杭州南山路138号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浙江美术馆、北京大学贾又福艺术研究会、北京大学贾又福艺术研究基金会、北京大学贾又福艺术工作室
“苦行探道”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态度,它传达着一种质朴诚实的价值观——艰辛付出方有所得。同时,它也道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真相:轻易到手的东西,价值一定值得怀疑。这样一种为学、为艺的态度,藉由上世纪太行山审美再发现的推动者——贾又福先生的艺术之路清晰地呈现出来。作为当代杰出艺术家中的鲜见案例,他以独具的气魄与情怀,在李可染先生之后的山水画领域拓展出极富个性的巨大空间。除却才情与智识,他的勇气与创造力正来源于这种近乎执拗的求索态度。
众所周知,艺术家既从视觉的印象出发,同时也从自己的观念出发。当今艺术发展变化的速度之快已远超人们的心理预期,题材形式和材料手段等具体制作环节的种种变化自不必说,艺术表达和传播的新方式、新渠道也在大量涌现。市场、时尚、消费、生活与艺术的交互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地复杂程度,这诸多力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艺术创作施加着如此之大的影响。面对纷繁变化,如何避免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被动追随者,进而能够挣脱潮流的左右保持清醒自主,最大的难点,已不完全集中表现在如何丰富提高艺术作品本身的表现手段和技巧上,而是更为迫切地体现在如何解答下面这个前问题上,即在创作开始之先,以何种态度,选择哪条道路,来获得最大的可能,提升艺术表现的层次与境界。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需要不断调试、修正、补充的漫长过程。它在某些层面仰仗自身的感性,某些层面又绝对依靠理性。当理性层面的比重因现实所迫而不得不加大时,对创作态度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观的选择、定位就变得极为重要。
师从先生多年,以自己的浅见,深知“苦行”的正解,不是自寻磕绊、自找苦吃,而是为了摒除纷扰与诱惑,坦然接受一段孤独的旅程;而“探道”所指,是借山川以见天地,借外物以现本心,最终找到自我性灵的情感依托,即艺术创造力的本源。此“道”非虚幻,屏蔽杂音,才能聆听到自己的心声。
正是出于对先生倡导的这一价值观的宣示,自2009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一次师生展,工作室陆续开始全国范围的巡展,至此杭州站已达七次。每次展览都是对工作室作品的一次集体检阅,因此每次也都会有人员的更替调整,其目的就是希望“苦行探道”的宗旨能在一种健康良性的状态下持续传递。
若不全以作品的成熟度为标准苛责,就不难发现,其中确实蕴含了很多由初始时的困于方向、怯于动手,向后续阶段真性流露、勇于表达的可贵跨越。这都应归因于工作室一贯秉持先生所主张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强调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深入研究的同时,鼓励多向选择、彰显个性的自主学习。
诚然,因为禀赋各异加之闻道有先后,弟子们的作品仍有众多不足之处,但是他们问道的坚定态度表明了他们对这种价值观的信服,为此甘愿放弃这个时代随处可循的捷径,选择将自己的热情交付与这条充满荆棘和未知的长路。因为他们深信,令人瞩目的成就往往来自于并不引人注目的开始。
定念笃行,以行证识,脚下的道路才会坚实地延伸向远方。
范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