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展览开幕现场 参展嘉宾自左至右分别为:殷双喜、刘礼宾、段君、刘庆和、徐虹、梁曦、陶咏白、贾方舟、王春辰、盛葳
展览开幕现场
2018年4月28日下午16:00,由著名批评家、策展人盛葳策划的“行吟注:梁曦个展”在北京798艺术区圣之空间艺术中心开幕,作为梁曦的首次个展,此次展览共展出艺术家近五年来创作的水彩、水墨作品63幅,这不仅是梁曦近年来的成果展示,同时也是她对人生的感悟和总结。展览将持续于5月10日。
梁曦,生于成都,自由艺术家,早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装饰设计系,后又到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进行深造学习。热爱大自然,热爱旅行、音乐和电影。
批评家、策展人盛葳展览开幕式发言
“之所以选择梁曦的艺术举办此次展览,是因为她的作品有一种本能性的东西在里面,非常有力量。她的绘画都是对自已生命和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不那么考虑诸如艺术规律、造型法则等学院派的条条框框,也无需考虑艺术市场或展览制度,不用讨好任何人,完全是为自已而画。这种自然而然的创作状态,使得梁曦的绘画具有一种独特的价值。”批评家、策展人盛葳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谈到。
作为一位经历过病痛和生育之苦女性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和个人经历中的残酷一面,梁曦有着极为敏感的直觉,并将这种感悟表达在画面中;另外,梁曦爱好旅行,一方面是因为旅行自身的快乐,一方面则是因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足,使她对旅行中的被人忽略的美好格外关注。
批评家、策展人贾方舟展览开幕式发言
“对于人生经历的这些旅行,都可以统一在‘行吟注’里,就像我的身体和精神,两者一起且行、且吟、且注,即边走、边画、边生活、边体验、边表达。”对于此次展览主题,梁曦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说到。
旅行路上,“梁曦的两个‘我’,直接导致了她有两类大相径庭的绘画作品,一类作品具有强烈的表现主义特征,尺幅巨大,用笔洒脱;另一类则显得温情脉脉,尺幅较小,具有日记般的独白特质。”
“此次展览一共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梁曦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思考总结;另一部分是她连续五年到日本旅行的感受。”所以在展厅布置,策展人盛葳规划了两条线,进入展厅直走,展示的是艺术家旅行日本的作品,观众可以直接进入艺术家内心柔软的一面;进入展厅的左手边开始,观众则直面艺术家内心挣扎强烈的一面。
“这两部分,一种是直接的方式,另一种是委婉的方式,看似大不相同,但本质上却殊途同归,看起来虽然对立,根本上却相互依存,彼此印证。她直面社会生活和个人经历残酷的一面,将它们直接表露出来,又将理想的情绪化为视觉日记,作为生命的证据。梁曦不仅是一个艺术学方面的个案,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学方面的个案。”盛葳在展览开幕式中说到。
嘉宾合影
艺术家梁曦
艺术家梁曦与友人合影
展览现场
对人生的思考,梁曦记录了自己的生育之喜、生病之痛,以及对人生的迷茫和无助。“《安全地带》中,一位赤裸的女性站在聚光灯下,周围是血一样的东西,有一种被窥视的无助感,这种体验不仅仅艺术家有,许多女性都有这样的感受。”
对于日本的描绘,梁曦的作品大致分了三种类型:风景、人物和小物件。风景是艺术家置身其中的感受,如对富士山的全景描绘。人物中一部分是她对周边的感受,如穿和服的人、艺伎、老太太,另一部分则是艺术家和儿子,通过这些人物,她既认识了日本,也认识了自我。小物件表达的是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被我们所忽略的物件,如一本书、一杯茶、一只碗、一块豆腐……梁曦对这些小物件以特别的关注,将它们定位于熟悉的陌生之物,使得我们抽离于日常生活之外去看待和理解它们。
此外,梁曦还创作了一系列日本风景,用笔粗旷,浓墨重彩。
展览现场
在中国女性艺术研究著名学者陶咏白看来,“梁曦以个人经历为内容的创作表达了艺术家对生命的咏叹;游玩日本时的创作关注对美的表达,细节精致,色调淡雅,好似一曲清新优美的小调;而日本风景则具有浓厚的日本画色彩。
梁曦创作研讨会现场
对于梁曦的创作,展览开幕之初,在圣之空间艺术中心展厅还举办了一场研讨会,会议由《美术》杂志副主编、批评家、策展人盛葳主持,中国女性艺术研究著名学者陶咏白,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家刘庆和,批评家、策展人贾方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主编殷双喜,中国美术馆研究员、美术评论家徐虹,央美美术馆副馆长、批评家、策展人王春辰,批评家、策展人段君,批评家、策展人刘礼宾等作为嘉宾出席了会议,就梁曦作为女性艺术家在当代社会情境中的感受和位置,以及她与社会的关系对创作的影响进行了深刻的讨论。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家刘庆和研讨会发言
中国女性艺术研究著名学者陶咏白研讨会发言
在刘庆和看来:“艺术家梁曦的这批新作,看起来其可贵之处,就是‘简单’。她竟然能删除那么多的繁琐,简单直白地告诉了人们她的所想所思。在这里,形式感,符号化甚至什么‘主义’都不在话下,没有追求而力量强大。” 当然,作为一位性情直觉的艺术家,梁曦保留了许多艺术家已经消失的对艺术最敏感的东西。
贾方舟认为:“梁曦画自己的感受,画人生,画生命,这种自由的创作让我们从她的画中可以读到一种趣味,一种生活的深度,而她摆脱现有束缚表达真正自我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美术评论家徐虹研讨会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主编殷双喜研讨会发言
在徐虹眼中,“梁曦通过生活体验所带来的对生命的态度和看法,比如病痛、生死等,都受日本文化的影响,她将日本文化那种哀伤到极致的美感融入创作,让画面呈现一种唯美感。”
央美美术馆副馆长、批评家、策展人王春辰研讨会发言
批评家、策展人段君研讨会发言
批评家、策展人刘礼宾研讨会发言
段君首先肯定了梁曦绘画的本真和情趣,以及对生命的深刻体验,“但对世界的感触却略有不足,例如对日本人的精神状态的描绘有点浮光略影的感觉,不够深入。”
艺术家梁曦研讨会发言
这些评论和建议,既是对艺术家的肯定鼓励,也是提点,“未来我将重新梳理自己的状态,继续坚持创作”。对梁曦来说:“绘画,于我是一个与自我灵魂对话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在不断地感受、平衡、表达又遭遇冲突、挑战,重新调整感受和平衡的过程中,不停止地探索和修炼强大自我的内心;不停止也不满足于原有的生活本身,让我生活得更有好奇心,有鲜活力,有创造性;也更有面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毅力勇气和胆识。”
孤独的少年梦,水彩,177x114cm,2017
生之喜悦,皮宣水墨,193x126cm,2017
溺,水彩,95x114cm,2017
皇帝的新衣,皮宣水墨,160x160cm
生命的风暴终将结束,水彩,154x113cm,2017
无题,水彩,154x113cm,2017
霓虹图志,纸本设色,56x44cm,2017
霓虹图志,纸本设色,56x44cm,2017
霓虹图志,纸本设色,56x44cm,2017
霓虹图志,纸本设色,56x44cm,2017
霓虹图志,纸本设色,56x44cm,2017
霓虹图志,纸本设色,56x44cm,2017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杨晓萌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