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5-08 09:34
徐悲鸿评价郑板桥说:“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章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与书画不仅相见高致,而且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5月4日,由国家典籍博物馆与潍坊市博物馆共同主办的“清官板桥,三绝传世——郑板桥专题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四展厅开展。此次展览汇聚了郑板桥67件(套)书画作品及作品拓片。其中,《修城记》向观众诉说其为政的勤勉有道,《峤壁兰图》、《春风十里》中可知其书画的脱俗立新,《难得糊涂》则是另一番为人处世之境界。另外,展览还通过对高凤翰、李鱓、黄慎、罗允绍等人书画作品的展示,扩展介绍了以金农、郑板桥为首的“扬州画派”(又称“扬州八怪”)。
此次展览共精选展品67件(套),分为“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淡如我辈成胶漆,狂到狂奴有性情”三部分,通过梳理郑板桥的生平经历,结合其书法绘画精品、作品的石刻或木刻拓片等,从多个方面向大家展示郑板桥勤政爱民、艺术“三绝”的大家风采。其中,石刻拓片《难得糊涂》可以说是郑板桥的经典之作,《峤壁兰图》、《春风十里》书法轴、行书七言联《有子知君》、石刻拓片《修城记》都是其精品。
清 郑板桥《难得糊涂》
综观板桥之为人为政为文为艺,“立功天地,字养生民”是他人生的价值追求;“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是他忧国忧民的人本情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是他不同流俗的艺术风格;“淡如我辈成胶漆,狂到狂奴有性情”是他与“八怪”等好友们的个性张扬。正如徐悲鸿所赞许:“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章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与书画不仅相见高致,而且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清 郑板桥 行书七言联《有子知君》
展览现场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家在城东门外,薄有田产。父亲为廪生,教授书馆、算得上耕读之家,书香门第。郑板桥活动的时期正值史家所称的“康乾盛世”,他抱着“得志泽加于民”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郑板桥一生成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并于山东范县、潍县做邑令十一年,他勤政廉明,爱民如子,绝苞苴,无留牍。特别是在潍县任上,为救民于倒悬,他“设粥厂、捐廉代输、开仓赈贷、以工代赈”,千方百计解救灾民。《清史列传,郑燮传》称:“有循吏之目。”
清 郑板桥 《峤壁兰图》
郑板桥的诗书画,人称“三绝”。他的诗文,直抒血性,同情人民,鞭挞丑恶,像《逃荒行》《还家行》《思归行》,堪与杜甫的“三吏”“三别”相媲美。他的书法,怒不同人,独创一格,以隶楷为主、篆隶楷行相参、并杂以兰竹画法入书,自称“六分半书”。他的绘画,师法造化,继承传统,多绘兰竹石,尤精于竹。画兰,秀叶疏花,极具姿致;画竹,潇洒劲秀,形神俱足;画石,峭拔瘦硬,昂然向上。再配以点睛之题跋,极富哲理,有“郑竹、郑兰”之誉。
清 郑板桥 《春风十里》
清 李鱓《荷鸭图》
除了郑板桥的作品外,展览在第三部分通过对高凤翰、李鱓、黄慎、罗允绍等人书画作品的展示,扩展介绍了以金农、郑板桥为首的“扬州画派”(又称“扬州八怪”)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清中期扬州的画坛,活跃着一群以金农、郑板桥为首的革新派画家,后人将他们称为“扬州画派”,又称“扬州八怪”。“八怪”并非局限于八个画家,综合前人记载被举为八怪的画家多达15人:汪士慎、李鱓、金农、黄慎、高翔、郑燮、李方膺、罗聘、高凤翰、闵贞、华嵒、李葂、边寿民、杨法、陈撰。他们相识或早或迟,相聚或长或短,诗文酬唱,书画交游,惺惺相惜,互为益友。他们的作品,在技法上不墨守成规,构图打破四平八稳的布局,诗、书、画、印浑然一体;笔墨挥洒自如,师法自然,用笔奔放。郑板桥的“六分半书”,金农的“漆书”,高凤翰的“左手书”,黄慎的草书;李鱓、高凤翰、华喦的花鸟,郑板桥、金农、李方膺的墨竹,金农、汪士慎、高翔、李方膺、罗聘、陈撰的梅花,黄慎、闵贞的人物,高翔的山水,边寿民的芦雁又均自成一派,并取得了相当成就。
扬州画派的创新之风和对笔墨的运用,为后世画家所传承。近现代名画家如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等都是在受到“扬州八怪”的作品影响下形成了自身风格。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24日。
郑板桥拓片展品
来源:凤凰网艺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