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惦念日甚,却深感无能为力了。
直至确认终将失之交臂,只能“放下”。
坦然一记,以记录者的身份,来聊聊错过的“契机”,和看看这些画作,将来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吧。
王洪涛先生出了一本画册。
收录画册的作品,是去年九月、十月在书院门海霞天地美术馆的展品。
画册是用于配合展期宣传的,很快就逸散在各嘉宾和艺术爱好者手里了。
王洪涛先生自己,也只留了300册,放在工作室,留作纪念。
这本画册本身就很精致,在设计上,设计师也是突有灵感,在扉页的位置嵌了一张毛边纸。
故事,就诞生于这张毛边纸上。
王洪涛先生在他的画册扉页上的毛边纸上,画第一幅小品时,是当着吴总的面。
我也在一旁观摩。
每个人都有些那种玩儿一下呢的“不以为然”状。
画家,画得“不以为然”——吴总提议一睹王洪涛现场作画,可作画于画册扉页以作纪念,洪涛先生欣然提笔,随性“涂鸦”。
观者,观得“不以为然”——我在旁拍了照,录了视频,心里想的却是,回去好好揣摩老师用笔,“画”好我的“成年人的儿童画”《松岗梅岭小牛》系列。
这之后的日子,翻洪涛先生的朋友圈,也翻的“不以为然”——此后,洪涛先生隔几天在他的朋友圈发一发他又涂于画册毛边纸上的小品,我呢,看到即存,未作多想。就觉得朋友圈是个好所在,这“教材”,不声不响的,点点保存就到手了。
积攒着,积攒着。
手机相册里竟已存了上百幅照片。
某日,自己练习画画时观摩,打开照片库,百画列阵,煞是壮观,我亦突然脑筋转过弯来了,扔了毛笔,拍案自言:傻呀,当教材用太浪费资源了吧,这是格外个性的藏品啊。它是名家情趣、雅致、随性的涂鸦,又是一个画册书,随便做个软包装,书、画同装,既可装框挂于室,又可作伴手礼。而天博美术馆是有一笔收藏资金可以申请的,多好的契机呀。
越想越激动,打电话给王洪涛老师。未接。想必在写生,或授课。
又打了两个电话,还是未接。
焦急中,去翻王洪涛先生的朋友圈,看到他转了一家报社的一个艺术订阅号做的一期他写这批画的文章。
看完文章,我直觉王洪涛老师对这批画已经“动心而情深”了。他在文章中写道——
2017年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是做了一个小型画展,《生物气象——王洪涛山水写生作品展》。把十年的写生作品整理了一下,邀请来了许多老师和朋友,还出了一本小画集。
画集的设计在前面的空白处加了一页纸,是我写生时常用的毛边纸,最初的想法是用毛笔可以在纸上签名,这纸是我存了十多年的老纸。
画集对我来讲当然是重要的,再加上这片纸,朋友提议在这纸上随便画画作为纪念,于是就有了这些小品画。
小品画,小趣味,小意思,再加上特殊的纪念意义,我竟然越画越起劲,把剩余的画册都画完了,完全是心甘情愿,自娱自乐。画完后竟然爱不释手,不愿把书送给别人。因为画册上有这些小画,自己很喜欢。我想可能是动了情的作品是不愿意随便送人的。好在画集设计时,用吹风机加热可以轻松取下这页纸,画只有一平尺左右,完全是在放松状态下的涂鸦,追的是笔情墨趣,画完自己开心一下。
看完文章,特别失落。
果然。晚上,王洪涛老师回电话。我问老师,画册还有多余的吗?老师说,没有了,300来册,都画上画了。我问老师,画上画的画册,您打算怎么办?老师说,这,我没想过啊,画一幅我拍张照片,画完了,画册我都封箱打包了。我问老师,封箱打包了啊,朋友来了,看不到画册了啊。老师说,还有两三本没有毛边纸的,可以看的,可以看的。我问老师,您几时有时间,我去拜访您啊。老师说,你来,你来。
和王洪涛先生约了一个周六晚上见面,当面聊起这批画,我已是见不到了。我委婉地说,看着手机照片学习没意思,您能不能当教材卖给我或者当小品画卖给我,我看着真画揣摩学习呀。
如我所猜,王洪涛老师说,这个你说它是画册吧,里面有我的一幅真画,你说它是一幅画吧,它又是一本画册,没法定价啊,我越看越喜欢,自己先藏着吧。
毕竟是学生来了,又开口了。
王洪涛老师另裁了一张毛边纸,裁的纸的大小和画册里的毛边纸同大,画了一幅小品,送给了我当学习教材。
说实话,虽是同样的纸,虽是同等大小,但比起画册画的感觉,我拿手上,就是没有拿画册的有味道。
或许是我的巨大失落冲淡了得到老师一幅作品的喜悦。
上周的周末,雨天。
吴琦帮我将老师的画装了框,用画架支好,放在天博美术馆做了一次沙龙。
50多位正培训上岗的皇城导游在两天时间受邀来馆参加活动和观看了这个一幅画的展览。
吴琦说,年轻的导游们喜欢这幅画的格调。
周二,就是今天下午,我去天博美术馆搬走这幅画。粥粥问我,怎么没见王洪涛老师来观展呀,一幅画的展览形式挺好的。我说,王老师都不知道这个事呢,是我的自作主张。粥粥说,你是在铺垫王洪涛老师的小品展吧。我说,我倒是特别特别想啊,老师不给作品呀。
……
当一件事,处在“不以为然”的状态时,已经有主意了的一方,是特别能把握主动权的。
比如,当洪涛老师在我们的要求观摩下,画出第一幅册中画时,如果我能脑瓜灵光一闪,找人把300本画册当机立断全买走,然后再邀请老师画画……
但。现在。
在画册的毛边纸上画小品,已经成了王洪涛先生的“创造”、乐趣、笔墨怡情,他已经画完300本了,还觉不过瘾,裁了毛边纸继续在画,他的情感代入和投射得越深,他是越舍不得这些小画作了。不是宣不宣传的事,也不是展不展览的事,更不是钱多钱少的事,是他正惜着、爱着、宠着他的这些小宝贝的事了。
正宠着爱着的,别人夺爱就难以得逞了。
……
为什么要拉拉杂杂写这个小文呢。
首先我觉得展览有些变化挺好的,我想策个画框里直接装了一本书进去,里面的确是有幅真画的展。我觉得这个有意思的展,目前做不成了,挺失落。
第二个,我常看到和听到现在市民层面的购画的疲软,我想和价位高啊,和作品的吸收力不足是有关系的。我觉得这批名家小品,喜欢它们的人肯定不止于我了,买得起的年轻人也多。
第三个,就是我是个小文人,小文人游不动商海,没那个智商和情商,也没有相应的经济能力,但这个压力巨大的社会,又逼着小文人养家糊口之余,也要摸索摸索文化领域商业操作的路径,以面对中年后越发令人惶惑的未来。我想这批画如果能申请或筹到一笔钱收到的话,腾挪起来是没有压力的。现在,小文人依然是小文人,只能码码文字,而失去了一个实战的机会,有点不甘心,不如把心思倒出,看看有无转机。
第四个,老师只是把画在朋友圈发发,我觉得不够,还是想以文章的形式,建议老师能把作品放出来,通过社会的策展、买卖等等方式吧(当然已经不是特指我了),来更多的让大众及时知道画家的创作动态、新作品的面貌。
最后说点感受吧。
人的一生,看似选择多多,其实爱情方面,一生也只够爱一人,一个人占据你心了,就爱无能了。事业方面,一生也只够专注于某个领域去深耕,去做几件“确认过眼神,遇见对的人”的事吧。
王洪涛先生的山水、人物画,像我这样的小文人是没法去操盘运作的,拿不动,也介入不进去,因为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机构和藏家在做了。而画的这些小画,我是有信心做的,但是,错过了那个契机,我也只能看着机会的背影渐渐远去。
春节前后,我都不怎么表达了。
一方面,这几年一直看和写,用手机过度,我眼晴痛,不舒服的很,我在调理,不怎么看手机了。二是手头有紧急的事在跑在做,也不想分心去表达对社会呀对人生呀对热点呀肤浅的看法,这种表达对改变我的境状也没任何帮助,再说见识有限,肤浅的见解也着实不宜对外说,哪怕是发朋友圈。第三个,是一向对我主张“开诚布公”的交流的陈姓大哥对我说的,吹锣打鼓去成就别人,年轻时干干,显示的是有这方面的一些能力,就够了,中年了,要好好聚焦成就自己,再去成就身边的人,只有先成就自己,才有能力去成就愿望、梦想和帮到身边的人。
所以2018年,我想做点可以赚到些钱的事或者是对于我自己来说,特别有意义的事。我趁着春节前后这些天的沉默使劲想了想,再加上作为王洪涛老师的学生,近水楼台都不会得月的这个挫败,我觉得我百分百“商商”欠费(第一个商,是商业的商,第二个商是智商情商的商),所以我决定永远不再去想什么商业模式的事了,我想做些对于我个人来说,有意思有意义的事。
我希望手头上的事能特别顺利,不要波折。我希望接下来的人生,我能成就做了有意思和有意义的事的自己。我希望可以普通安然的生活着,心里没有焦燥,身边有爱着的人,眼里不是只有手机,而是有真切的人间景致。
真正的40岁就在明年,愿我的小愿望眷顾我,得以实现。
谢谢所有。拥抱我要拥抱的。
2018.3.20于西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