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作为艺术家,想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必须加深文化的修养。文化的提高有助于自省力的发挥。我经常在文章中描述南先生是一个聪明的智者,眼睛看到的或是用耳朵听到的,只要能触动他心灵的东西,他都会运用起来。如他在“八五思潮”以后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一方面吸收国外科学的造型理念,另一方面又不失传统,把功夫下在任伯年、八大山人、徐渭、陈白阳、黄胄等人的身上,边临摹、边揣悟、边创作;后来又受欧洲古典写实主义风格影响兼又喜欢上了列宾、费欣、高更、德加、雷诺阿等风格卓立的艺术家,自己的画风也随着心性的喜欢而转变。其中的火花点是1996年到了甘南藏区之后,眼中的形象色彩触动了他的灵魂最深处,激发并调动了他身上所有完成艺术的功能和元素,迫使他全力以赴的来完美他自己心中的形象,才有了后来的彩墨写实人物风格。近几年来他又喜欢上的莱卡相机,这种相机还原效果非常好,还原美化的照片效果,给他的绘画创作带来了无限的可能空间。比如在2000年以前,他很少画背景,而现在他则把背景也塑造成了作品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了,这皆是在不断的自省和来回的折腾中辩证成立的。
《美丽家园》
我记得前辈艺术家曾说过“中国画艺术要先学会加法,慢慢地再学会减法就成一代大家了。”这个观点虽然说得笼统一些,但它阐明了一种绘画的方法。加法我认为其实就文化的叠加,如在笔墨上、形式美上、色彩上、用纸上、语言符号上等,懂得多了就会明白新生事物的运用了,如何加在内容上来丰富画面,这是一个感悟的过程,换言之就是多了一层文化。减法是融通了画中的“道”的缘故,道即是意的理,为意向,意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精神,绘画的目的就是表达境界的语言,也可以称之为表达的是心中的一种精神向往和个人情怀。从字面上来看加和减是一对对立的词语,相互排斥,相互印证,相辅相成,加法和减法在绘画中经常滥觞,这其实就是绘画在自省过程中最好的诠释。自省是优秀艺术家的一种进步方式,是所学修养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是“零件”重新组合的过程,更是“熔炉”锻打的过程,来回推敲,来回折腾,重复辩证,要不怎么说艺术是在“纠结痛苦中”产生的呢?不断的重复,不断的否定,高级的艺术应该是在不断自省的过程中产生的。
《春风逐雪》
海岩先生的自省过程,我们从市面上的作品中可以清晰的找寻到,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们有的把自省称为变法,而我则认为自省比变法更贴切。南先生在求学时就喜欢周思聪先生的作品,一生深受她的影响,周老师出版一本新书,海岩先生就去买,不管是济南还是北京,他都是竭尽全力收为自己所有,可见他对思聪老师的绘画艺术偏爱的程度,以至于他在九十年代前后画的作品,还有周老师的影子。如他喜欢黄胄就临写一段黄胄;喜欢李世南作品又偏向于李世南的笔墨情趣上;喜欢任伯年又对线的钉头鼠尾做研究;后来又有了揉纸,加矾,洒胶、截纸,泼墨,没骨等等,几乎他把所有艺术手段都用了个遍,最终还是1994年来的北京画院学习之后,王明明先生鼓励他往下走,深入生活去找自己喜欢的创作,这一去才有了他对甘南藏区二十多年的迷恋,才有了彩墨写实人物风格的出现,这种风格是在自省的辩证中产生的:中国画的纸墨材质有它的固有属性,比如中国画颜料,很难完成他心中的甘南藏民形象,他就又动脑子,想办法,殚精竭虑的追求探索,最终用到了炳烯、广告色、水彩等颜料,不断的实践,不断的重复,不断的印证,才有了后来的形象,这种辩证这种自省是纯粹艺术家对追求艺术的渴望,他是积极向上的,阳光的,具有虔诚的探索性和生命的价值及意义,是文化修养下的人格体现。
《牡归图》
自省它是一个集大成者的表现,它可以定格自己的创作方向和审美情趣,自省力强的艺术家,皆是在孕育高文化修养下再来创作的,如李可染、潘天寿、林风眠、黄胄、王子武、石齐等老一辈艺术大家都是融通古今兼西并中来搞创作的,皆是在自省中找寻到了适合自己的创造点位,把它发扬光大的。抱石先生也不例外,抱石先生的自省力非常强大。这要源于他的艺术生活,他研究了一辈子绘画史论,历朝历代的绘画史源流清晰地在他脑海中游走,他的创作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不久就会察觉,他会根据自己的处境、身体和精力状况,及时调整改变自己的画风,来准确的传达心中审美。由此得出,文化知识的修养是完成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抱石先生在创作中非常注重揣摩和思考,他讲:“这张画我一定要把它加到大家看了以后,回过头来还要看,过两三天忘了,还要再来看,就是要加得神秘讨巧,不着痕迹,同时呢,又像有一道迷,让观者去猜,初看猜不透,不晓得哪个地方好,回过头重新看,重新揣摩”。这是抱石先生的绝招之一,做到这点首先是不易的,自己就是自己的老师,来回审阅,来回揣摩,这考验的不只是文化底蕴,还有眼光,眼睛是否“发亮”这也很重要。尤其是他创作的大幅山水,画里的水意朦胧,哪一张都有穿山裂石之感,你细看的时候,随着眼睛已经进入到了你的心里去了,就好像有什么东西特别吸引你,不禁回头看了又看,看了以后便会去寻找里面有啥神秘的东西。海岩先生的绘画非常强调“虚”的境界,他讲:“‘虚’是每个艺术家最终要追求的,因为它纯是一种精神的东西,同抱石先生一样,画出的东西,一定要有内涵,看不透,耐看才行,不然白苍苍地‘没有血色’,其艺术质量就差多了”。如他画的《美丽家园》,“远看色墨分明,近看奥妙无穷”。南先生创作,非常重于用水,他画画不但水墨淋漓,而且还注重色墨交融,色与色之间,色与墨之间,不断有互补,照应。还要不失传统,有笔有墨,形神兼备。他讲“画画一定要讲究气,也就是气韵,无论你用何种形式,何种艺术手段,最后一定要回归到气韵上。”画儿一定要得抱住“气”,只有气全,才会神足,抱不住“气”的创作是失败的。
《集福凝瑞》
作者系评论家、著名画家
作者:李洪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