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2018年6月24日下午14:00,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主办的2018·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2018.6.24-2018.6.28)在炎黄艺术馆盛大开展。
来自2018届美术学系、设计学系与艺术学系的300余件作品悉数亮相艺术馆一层、二层展厅,同时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实践(美术、设计)教学研讨会也在当天下午15:00如期进行,由博士研究生聂松代表所有毕业生现场发言。
聂松,1978年生于山东济南。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导师姜宝林先生,系当代艺术品生态服务商艺盘平台签约入驻艺术家,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青年画院艺委会委员,首都博物馆创作院画家,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客座教师。1999—2003年就读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2008-2012年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现代水墨研究方向,获硕士学位,导师阎秉会先生。
作为姜宝林先生本届唯一的一名博士毕业生,聂松一向低调、内敛,他并不会因为是姜老师的得意门生而不可一世,相反他始终坚持用实力说话,把自己的精力和功夫都下在了平时的书画创作当中。作为一个有着深厚传统功底,又有着全新审美情趣的画家,他一直用画笔践行着姜老师“既要笔墨,又要现代”的殷殷期望。
毕业作品展现场一圈转下来,区分度最高、给人深刻印象的作品莫过于聂松的《齐物·化》。它是一幅丈二大作,看似结构简单,实则境界深秀;纵然盈尺之间,却也疏密有致:线条的节奏、韵律、呼吸,实在让人心神熨帖。
谈到这幅画,聂松博士兴奋不已,正是不久前随导师姜宝林先生去桐庐富春的一次写生经历,才让他有了创作这幅画的冲动。当时场景他依然记忆犹新:泉水缓缓流过深灰色的山谷,在阳光的照射下,让山石表层的纹理愈发清晰,在水流的衬托下,线条律动地格外令人动容,充满节奏,富于变化,且相近的单元结构之间竟也高度的相似。正是这很微妙的一幕,激起了聂松的创作欲,他决定在画面中把山石的结构和纹理适度夸张、强化,让笔墨可以从更细微处把大自然的生命力彰显出来。
于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山石意象就呈现在了大众眼前。以小观大,以深量宽,以细衡整,眼前的这些墨线把山石的纹理展现得淋漓尽致:点画率直,意象突出,深入幽微,尽显天趣。
从构图来讲,他展现了一种平衡:一方面保持了单元构图的一致性(乍一看局部和局部之间,有点像复制粘贴的感觉);另一方面则突出了单元构图的表现力(如墨线的走向与过渡);整个画面在不失传统笔墨的情况下,更兼具现代审美,可谓疏密有致,气韵浑然。同时,聂松博士的意识修养、绘画功力,以及他对自然的观照与领悟也都在这幅画中得到了高度集中的展现。
可以说在聂松博士的眼中,无处不有天地!本科期间他就特别钟情老庄,内篇中的《齐物论》早早地就被他内化为指导自己创作与处世的生活哲学。将自然按照美的规律加以创造,让那些看似平常却也稍纵即逝的细节跃然纸上,方寸之间功力尽显,他跳脱出传统国画的思维,用更为新颖,更接近自然方式在书画的海洋里遨游。作为姜宝林先生、李可染先生一派唯一的一位根红苗正的嫡传弟子,他责无旁贷地在探索中国画的现代化方向上不懈努力,力求让古老的中国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艺术,也更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