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杨门女将(中国画)马书林
“书林写意——马书林中国画作品展”近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展。从艺40余载的马书林曾任中国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既是一位卓有建树的艺术管理者,更是一位在中国写意画领域个性鲜明的艺术家。他师从王义胜、张仃等,作品多次参加美展并获奖。本次展览展出了马书林各时期的绘画精品,更为令人瞩目的是他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创作的水墨人物画。画作以巨大的尺幅和大胆的笔墨,突破了戏曲水墨画小品化的藩篱,将传统戏曲人物、民间美术造型、现代构成等融为一体,在当代中国人物画坛中独树一帜。
读书林作品集《书林画语》《书林画意》及近年作品甚感艺术风格鲜明,细细品读,更觉新意盎然,其中不乏精妙之作,遂录读画感言如下:
从作品看,书林似属于那一类灵性派风格的画家,画风受水墨大写意和传统戏曲人物、民间美术造型、装饰构成主义特点的影响,作品朴拙强悍、泼辣放达。他有意识地模糊了写实与写意手法、表现主义与具象主义形式的边界。无论是作三国人物、戏曲旦角还是花鸟动物,皆率意挥写,全无羁碍,其落笔方法既同亦不同,似有“无边界”“无章法矩度”之感,而实际上,一切均是“策划好了的自如”。马书林善用枯笔、焦墨的表现性语言,辅以水墨韵味,在干湿、浓淡、疏密的构成中经营画面的整体气势,展示出一种特有的灵性和形式特征,这种既有继承又有独创的方法,凸显出其鲜明的作品个性。他把传统的笔墨程式、行草书写的点划勾勒特点、平面构成的布局取势和灵性的艺术精神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又与表现性的笔墨相结合,使画面更具幻化色彩而富于韵律,造型夸张霸悍,沉稳而富诗性特点。他的戏曲人物作品《净》《桃园结义》《踩高跷》系列等元气淋漓,笔墨酣畅,作品中形象亦非亦似、铁骨铮铮、坚挺伟岸。尤为突出的是,他着力发挥水墨材料自身特性,并将其与所描绘的人物恰到好处地糅合在一起,尺幅之间,大气荒率,从而产生一种综合性美感,这种通过作品所溢散出来的形式感,表现出一种鲜明的崇尚阳刚、追求率真、野逸生辣的品格。
值得指出的是,画家以戏曲、古典人物为题材,运用夸张大写意的手法,显现其作品风格的灵性特征是经过一番撷选、取舍的。他每每下笔着墨,总表现出画家浓厚的主观情感色彩,而且大多取情怀激越的特写构图,占据画面中心大半的位置,通过琳琅的色彩与墨的交叠透出某种具有装饰趣味的舞台效果。不论是戏曲中的生旦净丑,还是仕女小品,甚或是花卉、小动物等,连缀画面意象的都是画家流泻的情绪。人与物象在画家笔下,已不是具体的某个对象;而是一种创作的桥梁媒介、一种精神寓寄的承载体。即如作品《硝烟铁戈》《三英图》《五花洞》中所反映出来的对某种品味的追求,某种境界的追求,某种精神的袒露。
书林水墨作品所具有的形色鲜明、气势劲健的特点,使画面中的雄强之气向四边外延。它不仅保持了与传统文化精神的一脉相承,而且传统体裁的对象又具有了现代绘画形式的某种圆融与和谐。他笔下的对象一扫矫揉萎靡的造作技巧,更不囿于传统文人画的笔情墨趣,丝毫没有那种顾影自怜、游戏人生的颓唐倾向。作品中意象凿凿、笔墨苍润,画风虽具装饰特征却不事匠气雕琢。书林在这种艺术的取舍中,强化了水墨艺术的综合表现性,在作品《穆桂英挂帅》《净》《秦韵》等看似不经意的挥写中得到了极好的显现,使观者看到、感到的是一曲浓郁、醇厚的华彩乐章,一组铿锵热烈的鼓锣镲亮音,是吟唱、是咏叹,有温婉、有情趣,人非人、物非物,一如色墨混融的交响,呈现出绚烂之美、浪漫之美和理想之美。
书林经年画戏,累月戏画,这种从心游艺的状态到了离任美术馆岗位以后一发不可收拾。不光笔墨情致更加自由放达,且戏曲题材的写意、变体再造,更强化了马书林艺术的个人风格面貌。特别应该提出的是这次国博“书林写意”展览中“生、旦、净、丑”四部分组成的巨幅作品《舞台人生》,不光主题借戏言戏,而且暗喻了台上众生相,凡间百千态的世事轮回意涵。2017年创作的《贵州傩戏》和2018年创作的《社火》,更是在早前单、多人物构成画面的基础上,施展了近乎魔幻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将西南、西部地区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特色及民俗节庆活动毫无拘束地充分张扬开去,色彩更趋明亮通透,色调浑成,色相驳杂,色墨兼糅,色彩绚烂,令观者眼睛为之一亮。而最近创作的《关羽》《穆桂英》《包青天》《真假美猴王》则增强造型轮廓线的完整性,辅之以计色当墨的没骨技法,较之书林早期作品狂野率性多了一份内敛和圆融。至于今年创作的《花脸花脸》,则荟萃了诸多戏曲脸谱,间以书写性文字组合而为系列画作,平添了丰富性、生动性、趣味性。在为《中华家园工程》创作的荷主题作品时反复试验的创作草图和《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荷系列作品中,表现手法则趋于单纯而富诗意,一如躁动、热烈、强烈之后的清亮、渲淡、自然间歇,反衬出针对不同主题的多样性语言运用。
我曾为书林撰写过《锥管卷云舒万物皆钟灵》一文,“锥管”写“钟灵”,作为文化命题,在马书林的水墨艺术中是其精神情感与审美取向最为自由与朴素的存在方式,是他以生命的个体形式和特殊话语诘问自我与探寻精神去路所作的尝试与努力。当然,这种“钟灵”的书写境界求取,同时也是无由标尺,永无终结的某种神往与追索,它可能是画家思想里挥之不去的梦想,在梦幻与真实的交错诱引下,马书林将不遗余力地继续着他的艺术与精神之旅,一步步循着他所建构并且努力接近的精神家园——追求宏大、旷达与深邃的精神,追求朴茂、浓烈、丰厚的情感,追求自然、本色、真诚的艺术品格,这正是在他的这些作品中一无隐藏地展示给人的内涵所在。
作者:冯远(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
《光明日报》(2018年08月12日11版)
作者:冯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