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9-22 17:08
人物名片
罗小珊,1983年生于福建。2001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9年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硕士研究生毕业。2013年获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画院专职画师、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入选浙江省文联首届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新峰计划”,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资助项目专项资助,入选中国文联2018年度“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才。
记者 孙乐怡
初见罗小珊,一袭短发干净利落。与她交谈过程中她语速略快,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绘画给她带来的快乐,或许来自于她所热爱的中国传统水墨生活,又或许来自她对某些生活细节的习惯和坚持。她,用手中画笔将自己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艺术素养和人格魅力,一一展现于画面之上。
扎根传统离不开历史探究
罗小珊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喜欢上绘画。母亲是中学美术老师,父亲是莆田画院画家,父母工作繁忙,罗小珊常常被“锁”在家中,“画画时脑海中常常会浮现出一个个动物园、马戏团的真实场景,等待着我去画下来。” 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学习是罗小珊从小的梦想,2001年起,她从本科一路读到博士,十年间,在扎根中国传统绘画基础上她研究历史,研究浙派人物画特点:“研究历史人物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历史文化意识,点醒人的真实生命,开启人的真实理想。”罗小珊对历史理论的深入研究,让当时她的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尉晓榕感叹,“我想她是可以把历史画当作一生的大事来做的,因为她的资质可以让她胜任。她好古,而且有敬畏心,这一点最重要,也最可贵。” 自2012年开始,浙江画院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专职画师。罗小珊从当时几十名入围者中脱颖而出,专业和总分均列第一。当时的她正在美院读博,毕业后即被招入浙江画院。迄今为止,罗小珊是画院唯一一位具有博士学位的“80后”专职画师。近几年,她主要围绕“浙派写意人物画的继承和创作”这个课题,深入研究和继承发展浙派水墨写意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并运用浙派水墨写意人物画的技法创作一批现实主义的人物画主题创作。
以水墨描绘质朴生活
在罗小珊的作品中,有着自己的绘画语言。采用阶段性的突破自己,研究生时期,创作如《大学之光》画历史人物题材系列居多;参加成都双年展,在继承传统上探索笔墨功夫,罗小珊在用手中的笔还原历史真实的同时,也在用心感受历史人物带来的惊喜,这种穿越时空的梦幻般的现实与历史交流,往往引发人们对现实的深度思考与期待。
近日,罗小珊的国画作品《家山守望》《海丝花语》《黄土老腔》等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川浙文化交流·四川省诗书画院/浙江画院创作成果联展”在浙江展览馆展出。其中,2017年创作的《海丝花语》《黄土老腔》丝路古韵组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资助项目。
艺术扎根于生活之中。近几年,罗小珊着重在主题性作品的创作上下功夫。“作为画院年轻画家去参加这样的主题性创作很有意义。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每年画院都会组织画师去全国各地采风创作。”她多次去到黔东南、湘西釆风写生,积累了许多素材:苗寨、侗寨、地戏、芦笙、侗族大歌、台江姊妹节等,她笔下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活,也将自己最感动的元素都在画面中完美体现出来。
新时代艺术家的自我修养
罗小珊认为,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家要好好创作,利用当今的好时机好环境,要多出新的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创作,申请国家艺术基金,参加文化创作工程,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突破和考验。”她还希望自己能在学术上有更多变化。从2015年起,罗小珊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对自己的艺术理论、创作风格进行定期记录梳理,“这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监督,也是一种自我认识的过程。”
“用最高妙的文心创作,作为艺术家,我们要有自己清晰的定位、宽广的视野,不停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这是我们这一代艺术家需要考虑的问题。”继承传统、表现时代,使画面更加具有现代性、世界性。把握住这几个高度,打破艺术的常规呈现,不受生活的烦恼,而是真正在艺术史上有所推动。
从今年开始,罗小珊开始带自己的学生,“国画绘画方式不是凭空而来的,他有很多浙派人物画的痕迹,我们的艺术创作不仅仅是表现想法,更要起到传承作用,浙派人物画在新时期、年轻一代身上要起到传承作用,我希望能接上这一棒。”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