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中外嘉宾一同为开幕式剪彩
当地民众观展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阮佳闻):中国青铜文化历史悠久、工艺精湛;2008年,“铜雕技艺”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当地时间12月10日,“中国非遗·铜雕艺术展”在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开幕。74岁的“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携16组作品亮相德国。
作为铜雕技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曾参与杭州新雷峰塔、桂林铜塔、常州天宁寺宝塔、四川峨眉山金顶等多座知名建筑的建造工程,长期致力于铜雕技艺在当代的创新和发展,并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首创“熔铜艺术”,用无模可控的熔铸技艺为铜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据朱炳仁介绍,这是他首次到欧洲举办个展,展出的作品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摆件、壁画、装置艺术等,内涵丰富,希望能够通过展示中国艺术家在传承铜文化过程中的创新探索与尝试,让世界了解中国铜文化的发展脉络:“其实东西方艺术有很多共同点,比如艺术家创作的都是将自己对社会发展、人类生存的深度思考综合起来的作品。但同时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因为每个国家有自己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方向,艺术家会根据所处的环境将想表达的思想融入作品中。而通过交流,我们能够互相了解,进而认识到世界当代艺术发展的方向,并且共同做好这篇文章,让艺术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在朱炳仁看来,熔铜是各种“印象”最完美的表达方式,所以此次在德国展出的作品也是他对“中国印象”的诠释,包含了他对中国哲学、文化艺术以及民族精神的一些思考。其中既有传达中国艺术家对世界贫穷与民生问题之关注的《稻可道》,也有展望人类文明发展的《图腾》,还有表现大国沉浮的《圆明园之魂》,以及向中国山水致敬的《枝木之冠》等。
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院长巴特·艾克曼斯是本次展览的联合策展人,曾受朱炳仁邀请于今年4月到江南铜屋和铜雕工厂考察交流。他告诉记者,自己当时一看到朱炳仁的作品就觉得这是能够“触及欧洲人民心灵”的艺术:“朱炳仁的铜雕作品同时结合了中国传统与当代艺术,我想所有人都会对他的熔铸技艺感兴趣。在挑选作品时,我主要考虑的是能否引起西方观众的共鸣。我认为,艺术是思想的载体,所以这里展出的不仅仅是雕塑作品,更是朱炳仁的哲学理念,给人以启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彼此通过交流和对话产生思想的碰撞。”
慕名前来观展的民众中有很多是当地的“业界同行”。西格莉德·克拉默就是一名柏林的玻璃艺术家。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自己此前对中国铜雕艺术并不了解,但在参观了展览之后,她觉得用热玻璃和铜液进行艺术创作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我看来,玻璃是会说话的,它可以是不透明的,会炸裂的,有瑕疵的。烧制的时候,你没法预料熔炉里会发生什么,永远都会得到惊喜。就像这些铜雕作品,艺术家不单是用独创的技巧表达自己对铜艺的理解,更是用一种非常现代化的方式展现作品背后蕴含的深意,着实令人惊艳。”
来自柏林的艺术家兼工程师约阿希姆·努瓦克同样对这些来自遥远东方的作品给予了极高评价。他在分享自己的切身体会时说:“让我深有感触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同为手工艺者的惺惺相惜。当今世界,机械工具带来的便利使得手工艺的传承面临巨大危机。但我个人是坚持不借助其他手段的,因为亲手完成每一道工序的体验对我来说至关重要;二是作为工程师,我对工业材料始终有一种亲近感,可以说,铜一下子拉近了我和这些艺术品的距离。所以这次展览给我带来的是双重体悟。”
据悉,此次“中国非遗·铜雕艺术展”由浙江省文化旅游厅和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浙江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承办,将持续至明年1月15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