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12-17 11:12
今年我去看央美的毕业展,每个系、每个专业的东西除了本专业的特点保留以外,所有专业都在搞装置,也就是说专业特点开始模糊了,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现代美术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问题。现在的教育从业人员要思考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各个专业,包括油画、版画、雕塑等如何发展?现在科技发展,电脑图像运用十分丰富的情况下怎么画?特别是油画,中国画好办一点,现在版画教学非常好,发展得非常正常而且提高得很快,包括形式、内容以及观念都进去了,水平很高。国画是传统的艺术,有传统的东西在,这几年现代水墨变化也很多,形式多样。但是它和油画不一样,不是写实的,而是写意的,表现力很强,因此这个画法是很有生命力的。
——靳尚谊说“专业特点模糊是当下艺术教育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流行干什么。】
中国人尊重经典,或者说我们每个接受教育的人开始几年都是在拷贝,比如我拷贝谁谁谁的画,他明目张胆地说临谁谁谁的画,但最后签自己的名字。就像写诗一样,讲究用典,好像用典越多诗就越好……当代艺术的新鲜血液或者当代艺术的新能量一定不来自于这个系统本身,而一定来自于系统之外,比如做《烟草计划》的时候,我有意做了很多项目,包括肯尼亚的木林森的项目,包括烟草计划,这些计划都是不断地游走,而且不断繁衍,你不知道它是艺术项目,还是历史调查项目,还是世界的经济运转的项目等等,因为我相信这种参与会给枯萎的当代艺术的创造力,至少为我自己的枯萎的创造力补充一些新的可能。
——徐冰说“当代艺术的新的能量一定不来自于这个系统本身”【仍然有不少人努力挤进“这个系统”……】
理解经典的办法就在于把经典读到它不再是经典,如果一直觉得它是经典,而且让你自己处在读经典的位置上,这时候可能离作品还差很远。比如李白现在成了一个绝对值,大家都知道他是经典。但是时间长了以后,你就会好奇他那些东西怎么写出来的,他写东西一定有他的写作现场。所有的经典在它被写出来的时候都不是经典,一定是拉拉杂杂很多作品,甚至跟这个作者是吃饱写下还是吃不饱写下的都有关系。所以我们想跟古代的某个作家靠近的时候,你会拼命地想象当时的那个作家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在那个环境里写下的东西还没有变成经典之前的那个时刻最有意思,因为那跟创造力、跟他的艺术生产是有关系的。
—— 西川说“理解经典的办法就在于把经典读到它不再是经典”【眼下,经典主要是被拿来“消费”的。】
作者:毕玺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