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一直以来,“年度年轻艺术家TOP10”也是每年大家期待又关注的榜单,或许是因为这多少提示了当代艺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又或许这是若干年后学者再度书写美术史的转折点。在2018年的“年度年轻艺术家”盘点中,我们列出了50余位出生于1978年及之后的艺术家,并由编辑部和30位特邀嘉宾投票产生出本年度的前十席位。虽然竞争残酷,但是艺术圈的共识也可见一斑。
在“2018年度艺术家TOP10”的上榜者中,除了陈可、郑路刚好出生于1978年之外,其余均为“80后”。而这10个席位中,仅有陈可一位女性艺术家。而按照作品媒介来划分,榜单中的艺术家创作以绘画、雕塑装置类为主,只有蒋竹韵一位以新媒体为主要创作方式。
对比2017年的“年度年轻艺术家”榜单,不难发现赵赵连续两年上榜。此前把骆驼牵入展厅、冰箱放进沙漠的他虽然在让大家眼前一亮的同时也受到了一些争议,曾自谦“从没停止过折腾”的他继续在2018年有新动作,因此也再度得到了投票嘉宾的肯定。
当然,有些虽然没有在票选中进入榜单前10的“小鲜肉”们也在我们的关注范围之内,如李怒(b.1979)在松美术馆马厩中用一群鸽子塑造了一个极其庄严又触动人心场景;在东京涩谷MAHO KUBOTA画廊举办个展受到同行及藏家追捧、被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夏季风高度评价“中国当代艺术家序列中最年轻一代的代表性人物之一”的冷广敏(b.1986);此前和赵丽颖、刘嘉玲等影视明星都进行过跨界合作的程然(B.1981),2018年不但在大田秀则画廊呈现了个人展览,他的“马丁·戈雅生意”也策划了多次好玩又有推动性的展览……此外,表现耀眼的还有在上海、北京、伦敦以三次个展进行“LUCYLUCY”三部曲的叶凌瀚(b.1985)、“90后”抽象小将王一(b.1991)等等。
TOP1. 郝量(B.1983)
当代水墨新贵
Hi点评:作为当代水墨的“新贵”,郝量2018年不但收到了国际顶级画廊——高古轩画廊抛出的橄榄枝,也在二级市场成为首位作品迈入千万元大关的“80后”。或许在某一特定时期,郝量的艺术造诣,也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新工笔”能达到的最高点。
黄予(收藏家、艺术成都联合创始人):郝量2018年与高古轩画廊合作,并且在二级市场创下了破千万的纪录,他的爆发无法让人不关注。
2018年5月,高古轩画廊“郝量:肖像与奇观”展览现场(图片来源:高古轩画廊)
2018年,乔空间“艺术赞助人”展览中,郝量《潇湘八景——瞬息》 387×184cm 绢本水墨 2014
ti艺术基金会,程守太收藏
郝量《潇湘八景——万化》 387×184cm 绢本水墨 2015
TOP2. 赵要(b.1981)
在“一万平米”之地,接收“神的信号”
Hi点评:在北京工人体育馆这个核心地标中铺陈开的,不光是作品《自然的力量》,也是赵要个人力量的展现。一千个日夜的日晒雨淋,只化作一天的公开展示。既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意味,也有一种让你无处遁形的冲击。
黄予:赵要是一位非常努力的艺术家,他对作品的观念和创作要求也很高。“年度年轻艺术家”他当之无愧。
冯兮(策展人):“有神的信号,有神的信号。”是我在798里看到的最好的展览之一。
郭成(资深媒体人):工人体育场就是理由。
北京工体的《一万平方米》,来自青海无人区三年的风吹日晒
2018年,赵要在北京公社“有神的信号,有神的信号”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北京公社)
延伸阅读:「Hi人物」赵要 他把城市当展厅,将一万平米的作品从无人区搬到万人体育场
TOP3. 赵赵(b.1982)
让别人显得“不过如此”
Hi点评:2018年是赵赵的本命年,也是忙碌的一年。连续两年上榜“年度年轻艺术家TOP10”,不光因为赵赵总是活跃在大家的视野中并能每次都带来惊喜,更因为不管这个时代如何改变,赵赵始终都是一个保持清醒、棱角分明的人。
王晓松(策展人):赵赵的创作不在作品本身,而在作品实施过程中表现出的坚韧和挑衅性。这类强调个体在行动中发声的艺术家,对我们的艺术来说尤其重要。
李战豪(收藏家):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赵赵这样的艺术家。
冯兮:赵赵的作品语言和现实贴近得不错。
2018年,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赵赵“弥留”展览现场
2018年,赵赵在奥沙画廊“TAKES ACTION”(图片来源:赵赵)
延伸阅读:「Hi话题」赵赵×崔灿灿 YES or NO,不可以有含糊
TOP4. 陈可(b.1978)
向内心挖掘,更加温情
Hi点评:作为唯一上榜的女性艺术家,陈可也可以看作是同代人里为数不多依旧活跃的女性艺术家。2018年她在余德耀美术馆举办个展“和爸爸聊天才是正经事”,也让我们看到,从当年那个内心敏感的“小女孩”,到美艳的“梦露”、坚韧的“弗里达”,陈可走向了更加温情、更加亲切的创作中去。
“陈可:和爸爸聊天才是正经事”余德耀美术馆展览现场
TOP5. 邬建安(b.1980)
从民间和传统汲养,打造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Hi点评:身上融合学院、民间两种特质的邬建安,早已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2017年邬建安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展览“不息”,这个展览也在2018年巡展到了北京时代美术馆。同时年底在嘉德艺术中心的个展“无妄”中,邬建安超越了思想和现有科学的界限,创造了一个有关“遥远”与“未知”的空间,给人带来巨大的视觉和感知震撼。
2018年,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不息”北京站,邬建安作品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展览现场
2018年,嘉德艺术中心邬建安个展“无妄”展览现场
延伸阅读:「Hi人物」邬建安 最会讲鬼怪故事的艺术家
TOP6. 杨心广(b.1980)
随缘借物
Hi评论:虽然作品总是基于“物”性,但是杨心广的创作超越了“物”本身。他的艺术哲学强调“人”与“物”的对话关系,无不散发着一个艺术家的感官知觉敏锐度。
冯兮:杨心广在北京公社的“坏土”做得非常好。他跟赵赵在语言上完全不同,表达的东西也不同。虽然都是讨论人,但杨心广更多是关乎生存的边界。
王晓松:有近邻的“物派”在先,之后和“物”有关的“派”都不好做。杨心广这么多年没有做真真假假的禅意、抽象、表现,一直顺着自己对客观之物的感觉和理解,创作反而越来越明确了。
2018年,北京公社杨心广个展“坏土”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北京公社)
TOP7. 张鼎(b.1980)
从楼上到地下,不给观众留一句废话
Hi点评:2018年张鼎以掩体空间、怀俄明计划、金杜艺术中心三个空间完成了“安全屋”的展览,从商业大厦进入胡同平房再到地下防空洞,他全程没有留给观众一句废话,亦无一句明白如话的提示:当今社会下的安全屋安在?
周婉京(艺评人):张鼎2018年8月在北京三个非营利艺术空间做的“安全屋”计划确实在某种意义上激活了北京在地艺术生态,他的这次尝试也让北京显现出了与上海、香港截然不同的面貌及问题——适合进行批评性、实验性强的创作,但空间不群聚、交通不顺畅同样也是问题,一个概念在三个地点的联动意外地勾勒出了北京的特点,让这特点变得显性,这是艺术家能力的体现。
缪子衿(策展人):艺术家张鼎的“安全屋”通过三个非营利空间的展出现场完成同一个展览概念,并以看似去政治化的艺术手法言说有关当下政治现实的隐喻。
2018年,掩体空间、怀俄明计划、金杜艺术中心张鼎个展“安全屋”展览现场(图片来源:掩体空间、怀俄明计划、金杜艺术中心)
TOP8. 许宏翔(b.1984)
可以用一百种方式处理同一画面的实力
Hi评论:许宏翔2018开年在艺·凯旋画廊的个展就做到了“惊艳”。他呈现给观众的,除了身为艺术家对绘画对象的游刃有余,也有作为父亲对子女最深沉的爱。
2018年,艺·凯旋画廊“许宏翔:黑夜未至”展览现场(图片来源:艺·凯旋画廊)
延伸阅读:「Hi人物」许宏翔 我可以用一万种方式来处理一个图像,也更看重生活的真实
TOP9. 郑路(b.1978)
撑起了展览空间的整个气场
Hi评论:2014年开始发现自己作品的“山寨版”,郑路终于在2018年完成了维权案的一审胜诉。而回到创作中,郑路在2018年11月的个展“局现”,也展现了一次令人叹为观止的出场。展览场地沪申画廊的空间极难驾驭,但郑路的作品却超越了空间的限制,带给人别样的震撼。
2018年,沪申画廊郑路“局现”个展现场(图片提供:郑路工作室)
延伸阅读:「Hi人物」郑路 跳出“淋漓”,一次理论物理的读后感
TOP10. 蒋竹韵(b.1984)
有问题意识,站在文本角度创作
Hi评论:出身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专业的蒋竹韵,其作品的力量并不限于媒介本身。他的《融化之中,站立的轮廓》在2018年3月乔空间的“艺术赞助人”收藏展中格外吸睛。而下半年蒋竹韵的《结尾在开始之前》分别在博而励画廊、广州三年展、OCAT上海馆群展“8102:与现实有关”中,也呈现出了不同的风采。
李力(vanguard画廊负责人):第一次看到蒋竹韵的作品好像是在2015年,当时是一个简单的视频(应该是一个声音作品)印象并不深刻。等2017年在三亚华宇奖的展览现场再看到他的作品时觉得一下鲜明起来,去年在OCAT上海馆的群展“8102:与现实有关”中他展出的几件作品非常醒目。从早期的行为作品《温度的频响》到最近的《结尾在开始之前》展现出艺术家几年来的创作脉络。对声音的敏感延展到对周围事物的敏感传递,在各个时期的作品中都有体现,尤其是新媒介的使用方面表现出他的游刃有余的状态。
周婉京:蒋竹韵是年轻艺术家中比较有“问题意识”的一位,他2018年7月在北京博而励举办的个展“如果,结尾在开始之前”中提出的关于机械、叙事的问题都和现代性有关,他善于发现现代性逻辑中的悖论,并常常在作品中让与之相关的现实问题呈现出来(而不是隐藏起来),相信对“问题”的追寻会成为他2019年在拾萬空间个展的铺垫。
冯兮:蒋竹韵是位好艺术家,我在朋友圈看周婉京这么谈他:“感谢蒋竹韵是站在文本中创作的,而不是先假设一个姿态,再来俯瞰或者仰视文本”。
蒋竹韵作品《融化之中,站立的轮廓》展览现场(图片来源:蒋竹韵)
2018年,博而励画廊蒋竹韵“或许,结尾在开始之前”个展现场
作者:吕晓晨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