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9-02-26 11:50
在记忆里,学画的过程往往是先画简单的单个几何体、单个物体,再画稍有形象变化的物体,再到物体的组合,然后画石膏像、人物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等,画色彩也是从简单的单个水果到组合静物,再到风景人物。从临摹到写生,再到创作。材料工具也是由铅笔到水彩、水粉,再到更专业的油画、版画等。这个过程从理论上说是没问题的,但我们在开始这个系统过程第一步的时候,往往都已是少年或成年了。我们此时进入的是一个写实体系下纵向纵深发展的系统,这是需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进阶式学习过程。
但是,对于儿童,尤其是10岁以下的儿童,是不是也是这样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进阶顺序呢?就值得深入探讨了:首先,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认知和理解及表达方式与成人有很大不同。第二,儿童的美术学习,很难形成纵向的纵深的学习,儿童更多是横向的宽度(素养)学习。第三,对孩子而言,学画首先是培养和保持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潜能才是最有价值的。
孩子阶段画画的根本意愿就是快乐表达,而实现这种快乐的表达显然是不适用成人系统纵向性学习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逻辑的。我认为孩子的途径应该是:自由表达的创作到多个物体的组合写生,到单个物体的深入描绘。
具体来说,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4—6岁):画事情不画东西
6岁以下的孩子基本没有把单个形象画得具体的能力,但又是处于喜爱涂鸦表达的时期。儿童在这个阶段画画其实无关美术、无关技法,他们是用画来说话,是思维活动的外在呈现。
当然,在画事情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具体的形象,我们讲不画东西的意思是:不用在意画面中具体形象,哪怕是以简单的符号代替形象,只要能够表达意思就达到了目的。
在这个时期,如果因为担心孩子画不好、画不出来,而只是让孩子学画一些简单的形象,不敢放手让他们画事情、自由表达的话,孩子就只能学会一点简单的形象图式,而且这种形象多是简单记忆的结果,反倒会干扰他们在自主表达过程中的大胆和自由,得不偿失。我们一直反对简笔画式的教学就是这个原因。
第二阶段(6—9岁):写生与创作表达并重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一些对形象的感知和认识能力,可以通过写生进一步加强他们对具体事物的感受和表现。同时这个阶段他们还保持着丰富的想象和无拘无束的表达愿望,要继续加强他们叙事表达的愿望和能力。
由于造型上和控制能力的提高,他们的画面比起第一阶段会更具有画面的形式感和完整度,这个阶段是儿童绘画发展过程中最好的一段时期。
在写生时要注意,这个时期的儿童只是有了初步形象的感知表达和组织能力,还没有深入观察和表现的能力,所以写生的重点并不是单个物体形象的塑造,而是物体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在选取或摆放写生对象时可以复杂一些,包含的元素可以更丰富一些。
李新澍 6岁
第三阶段(9—12岁):保持天性基础上增强专业系统性学习
这个时期的孩子,在观察和表现力以及理解力上又有了很大提高,对于细节的表现和刻画能力都有了一定增强,此阶段可以加大写生的比例,同时可以锻炼他们细节深入表现的能力。
可以加入针对性的作品临摹和单个物体的深入表现。此外,由于理解力和感知能力的提高,他们的理性因素也多了起来,这个阶段可以进行一些专业知识的衔接,比如透视、空间等素描因素,以及冷暖、协调、对比、调色等色彩的系统知识。
同时,此阶段的儿童仍保持着很强的孩子天性,叙事表达依然是他们乐于做的事情,因此让他们多画主题性创作表达以及绘本故事等依然很有意义。
第四阶段(12岁以后):向纵向的专业性学习阶段过渡
这个阶段的孩子进入了往专业性纵向发展的过渡转型期,逐渐接近了成人专业学习的步骤。需要提醒的是,这个阶段很容易掉入应试模式僵化机械学习的单一模式里。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所谓的专业学习,很多时候成了闭门造车的公式记忆式学习,而且聚焦在很窄的几样考试需求的内容上,完全与生活脱节,完全没有了思考和感受。这样的结果导致了很多考上了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对生活的感受能力,除了会画一点基础的习作之外,没有形成其他宽泛的能力。
因此,在这个时期,除了基础性的专业学习外,还需要培养自主创作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要依然保有儿童时期的想象力。
最后要强调的是,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画儿童画(儿童创作)就是画着玩,并没学到什么东西,只有学素描、学水粉、学国画才是专业的,才是学到东西了,因此急于让孩子早点去学这些所谓更专业的东西。这恰恰是极不专业的做法,其结果只能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孩子的各阶段美术学习,一定要充分对应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才可能取得最好的成效。
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才能不走或少走弯路。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任课教师)
作者:潘利国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