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作品的神韵源自“有温度、有情感、有情节、有观念”

fIjeAZCQ78DTZdNuVYRPP0xyF18vKIAXOKhOkVD8.jpg

高云 全国中国画学会副会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

  “云自在”展览是高云先生作品的首次全面展示。展览将高云1979年至2019年间创作的六十余件(套)作品,以词牌为名,分六个版块进行展示。作品涵盖连环画、邮票、国画三大类别,从大型历史主题创作到古典题材绘画,从精细的工笔人物到兼工带写的文人高士,以丰富的体裁和题材呈现其四十余年所思、所求、所为积淀的审美体验和艺术印迹。

  希望自己的作品表现出多层次、多元性的美

DXcZQmjMTDGfBHHfBZ271N5mwbxBnS9aGE3vDEJP.jpg

  我画画已经四五十年了,还没有办过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展览,这是第一次。既是第一次把我的作品、创作理念等全面地向公众介绍,也是告诉大家,我一直就未曾离开过专业,一刻也未曾停止过创作,虽然在职务上有了这个那个的变化,但本质上我依然只是一个画家。这次的展览分为六个板块,包括连环画、邮票、国画,以及国画里面又细分了工笔的女性题材作品、兼工带写的文人高士作品、写意的都市作品和山水作品等。有意思的是,这次年轻的策展团队将每个板块都用了宋词的词牌来命名。

  我希望自己表现出的美是一种多层次的美,它能让完全不懂画、不爱画的人看了也能接受和喜欢,这是最浅层次的;第二个层次是让爱好美术却不见的动手画画的人能看到其中的精彩;再上一个层次则是让画画的人能从技法、艺术语言等方面品味出独到精微之处;第四个层次是要让美术评论家、史论家读出内涵,看出作品中由表及里、由技法到内容、由情感到思想的不同构成。我还希望我作品描绘的美是丰富多元的,正如我创作的女性题材作品,所求之美就是亦古亦今、亦真亦幻、亦人亦仙的多元之美。我想表达的是,虽然她们穿着长袍大袖,但透过画面流露出的气息是现代的,是时尚的。即便画古人,我也把他当成今人画。换句话说,我在画面上表现出的人的气息是当下的,但服装传统的,线条是传统的,技法也是传统的。所以,我希望我画中的美是多元的,是能满足不同审美层次观众欣赏的。

  机缘巧合之下,我碰上了邮票设计的改革

VMGTbP1pChSB65iEFybMoAdg49JJ9aCmoqv391Cp.png

  邮票是国家名片,它很神圣;邮票又是有价证券,所以也非常严肃。起初,邮票是由邮票设计室里相对固定的专家们进行设计,他们各有所长,有的擅长花卉,有的擅长人物等,外人不大可能参与设计。在邵柏林先生担当总设计师之后,他意识到邮票毕竟代表着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最高水平,是需要参与国际竞争的,因此他就打开设计大门,面向社会招标选择邮票设计者,希望能引入一流的艺术家参与邮票的创作设计,以提高中国邮画的艺术质量。所以,我幸运地碰上了这次难得的机会。当时,邵柏林先生看到了我获金奖的作品,特意找到了我,邀请我参与邮票创作的竞标。

  我创作第一套邮票时觉得非常困难。首先,与普通的作画不一样,邮票是命题创作。其次,它的票面又很小,极大地限制了你的创作。第三,邮票的评审专家有三拨人,一拨是由顶尖艺术家组成的,审看艺术的好坏;第二拨是邀请与邮票主题相关的专业领域内专家来评,比如我画宋代题材的邮票,就请宋史专家,从人物形象、服饰、道具等是否正确;第三拨是集邮专家,他们既不管画作的好坏,也不管画得对不对,只管一条——老百姓喜欢不喜欢。所以,邮票创作既要有一流的艺术水准,还要画得对、画得符合史实和科学,此外还得满足大众的审美要求。要想达到三方面的要求,确实很难。但没想到的是,我的第一套邮画就竞争中标了,发行后获得了全国最佳邮票的奖项,这让我觉得很惊喜。

  画家的价值在于创作出让大众、专家、后人都鼓掌叫好的作品

gaprDl4LBKOUDeFxdvUB5WRxlhHXqLrCgtZult4u.jpg

  为了准备这次画展,我最近一直在闭关创作。因为我不是以画画为职业的专职画家,一直以来都是利用业余时间画画,因此积累的作品数量还不够多。但更主要的则是,人在进步中,我希望能创作出一些更新更好作品。我是美术出版社总编辑出身,还兼任过江苏省美术馆馆长,看画无数,眼光比较高了。眼光高自然是好事,会促使我不断努力,不会让我自我封闭和满足;缺点是眼光高也很痛苦,老觉得自己的作品还不够好,即便是后来获奖的作品,当时送出去时还觉得能再画一遍就更好了。

  我出版第一张作品时18岁,获全国美展金奖时28岁,当时年轻,就凭着“心无杂念”全身心地投入。“不忘初心”,今天我一直在不断地提醒自己,一定要回到当年的创作状态。所以我用“静、净”二字告诫自己:一是要安静,沉下去,不能燥,不能浮;一是要干净,要纯粹,不带杂念。中国画讲究传神,所谓传神,就是看画家能不能画活画准一个人。对于此,技术虽然很重要,但毕竟只是手段,是外在的,最重要的是画家手中的笔要有温度、有情感、有情节、有观念,要融画家的思考于画中,这就是作品的内涵和背后的故事。

  我在创作一幅画之前,常常要做大量的案前工作,不仅研究相关文献资料,还思考通过什么角度、以什么形式和语言来表现。我对自己有个“三不画”的要求,就是不画别人画过的,不画自己画过的,不画照相机等现代科技手段能制作出来的。即使是画同一个主题,我也要选择未曾表现过的角度、形式和语言,但这很伤脑筋,不过一旦有了突破可能就是视觉既新又动人心的。比如我领衔创作的《永乐修典》,我们在一个画面上用线描与工笔重彩两种技法表现出了作坊与皇宫两个空间,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全新的表现。再如我的《还记得我们吗》,这或许是纪念新四军建军70周年作品中视角最小、也最另类的一幅作品,但正是这件作品让不少的人感动落泪。画什么、如何画,真的很费脑筋,也很考验功力。我一直认为细节很重要,不一定画大场面才能感动人,你要往人性的深处挖掘,挖掘出散发人性光辉的细节,点到穴位,然后才能打动人心。一个画家的价值在于,画出的画,既能让大众鼓掌叫好,又能让专家鼓掌叫好,还能让后人鼓掌叫好。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