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展览开幕式艺术家与嘉宾合影
(雅昌艺术网讯)2019年8月18日,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在主展厅呈现由14位艺术家参展的“Summer Fling,出神一瞥,永不落幕的夏天”,展览由杨鉴策划。在艺术里面的夏天永远只是华丽的背景,而夏日充满了一种让人浑身发痒的激动劲头,却又转瞬即逝般让人惆怅难忘,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时常出神的一瞥却能够标注整个夏天,而那个夏天便能永恒地游荡在脑海中。那种夏天的留存就像是爱意在艺术当中的偶尔显露,如同爱意被传达与获取的不可控性,一切都取决于观众在展览中某个时刻的出神一瞥。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夏季风(中)在展览现场
或许爱意一旦在艺术品中做单独主题就会显得浅薄无力,这类题材也很少被作为至始至终的母题贯穿在一个艺术家的整条创作脉络之下,爱意也很难被有计划地生产,当然无论我们把它放到任何参考脉络都会牵扯出一个极其庞杂的线索。终究我们只能这样,艺术家探索他们热爱的东西,他们的爱,他们的未卜的前景。他们开垦着自己的内心和身体,但各异的主题,在那色彩刺激或单调的背景下,却发展得逐渐清晰可视,爱的概念被艺术家无数次的重构,主体性被不断的发明,他们在作品中的位置时常也不是置顶的而像是某种被覆盖了的绘画基底,即使是不可视的状态也深刻影响每一步的参考基数,明面上看有时候它是被去功能化的隐性存在。显性的爱在创作中也可能是利器,一切因素的搭建像是金字塔的除了塔尖之外的所有层,仅有划破天际的塔尖由爱构成。
“Summer Fling,出神一瞥,永不落幕的夏天”展览现场
“Summer Fling,出神一瞥,永不落幕的夏天”展览现场
“Summer Fling,出神一瞥,永不落幕的夏天”展览现场
“Summer Fling,出神一瞥,永不落幕的夏天”展览现场
“Summer Fling,出神一瞥,永不落幕的夏天”展览现场
爱是无法被物所证明的,证伪的方式也只能是观看后的无动于衷。本次展览作品从外在形式或内在牵引上都与某种爱意有所联系,展览倾向于观众找到一种“闲散者”的状态在漫步中用当代的眼光审视这个永恒的艺术素材,展览的每件作品允诺当中存有有爱意内容,但是拒绝保障这个内容被传达,就如同爱意被传达与获取的不可控性,留待观众在展览中某个时刻投出那出神的一瞥。
曾志钦个展“暗星”现场,右一为艺术家曾志钦
在B展厅,推出了青年艺术家曾志钦的最新个展“暗星”,展览由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赵小丹策划。这是继蜂巢·生成项目第十九回,也即艺术家的首次个展“暗合之处”之后,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为其推出的第二次个人展。
在曾志钦的新作中,对于形式的注重,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描绘的主题,也即绢本所承载的内容成为一种仅仅带有传统表皮,而并不包含追溯意味的媒介。当形式改观成为作品的发力点,不难见得,艺术家将创作视为能够收集、获取并且释放能量的一条特殊路径。将自身置于现代艺术创作的脉络与比较点,而非工笔线索,探索不可“入画”的“入画”途径,曾志钦的创作面临了诸多挑战。在寻找通往“非现实”的道路上,曾志钦在其作品中抒发了一种幽暗的气质。
曾志钦个展“暗星”现场
由暗物质构成的,几乎不包含任何星体的“暗星”大概是一种比拟。李安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将故事、宗教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外在形式进行包裹,实则是通过将种种象征的进行不断叠加、重组后的一种能量释放。
曾志钦《夜的颜色》(2018-2019)大概是对于这一印象的回应,而诸多现实尺度的加入,使得这一想象仍然带有框架感,对于未来的感知的确是此次个展新作较为令人瞩目的。 此外,作为此次个展中的系列作品《离弦之箭》(2017-2019)延续了曾志钦在首次个展中那种试图迸发的劲头,也即一种直觉性思维,包含了危险感、节奏感、神秘性,正如在“暗合之处”个展《受刑的竹》(2015)以及此次新展《离弦之箭No.1》这两件作品当中所意蕴的。
如果说前者是一种能力释放,那么《虚无状态》(2019)《崩溃边缘》(2019)则是混合了艺术家个人情绪的一种产物。 绢本作为一种传统绘画的载体,实际上它的创作过程决定了其最终呈现,往往是通过描绘的精致度来区分空间和绘画层次。
曾志钦个展“暗星”现场
《闯入者》(2018)大概是曾志钦的一次突破,源于意外所造就的空间体验,使得画面呈现出几对疏离关系,背景的屏风所间隔的空间所阻隔的视线,在某种程度上也寓意了对于观者向传统追溯的一种抵抗,画面左右物理分割的空间,使得“母牛”成为介于传统与现实之间的一个媒介,并且具有了一种游离身份,实际上也是对于艺术家自身维度的一则界定,圆形的球体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作对于方向不确定的诸多选择,以绢本为载体的创作是稳定的,同时也具有多元倾向。
大概是处于一种闲庭信步的状态,《垂暮》(2017-2018)对于画面的分隔,更多的是对于观者想象空间的截取,也即通过观看,这件作品才能得以最终完成。 在此次个展中,对于形式的注重,使得直觉性思维让位于对未来的感知,曾志钦所使用的带有承载意味的绢本媒介,与其意图在作品中赋予的特殊能量,在某种程度上,回应了人类大脑在面对技术传统与现代文明生产的诸多现象之间的对冲。在虚实的缝隙处,曾志钦细心拿捏,从中牵扯出一点神思,找寻到一条于现实重压下,能够使作品和自身在不同层面上,得以出逃的路径。
艺术家管玉
在C、D、E三个展厅推出“管玉:静默如谜”。本次展览是管玉继2017年生成项目个展后,于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第二次个展,由蜂巢青年策展人于非策划,呈现艺术家最新的绘画创作。
正如展览的题目“静默如谜”,管玉的作品是一座座精心构建的,文字与图像的迷宫,她在对亲密关系的审视中不断逼近对于自我多重身份的试探。 不同于以往耐人寻味的叙事风格,管玉在最新系列的作品当中所裸露出的态度是是锋芒毕露甚至咄咄逼人的。她似乎化身为一位女性主义者,对亲密关系中双方各自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着冷静的审视与客观的批判。然而这种看似公共性的立场很快随着诸多细节的堆砌而松动。管玉刻意将绘画的动作压缩为看似单调的重复,具体到同一个字母的书写,同一朵玫瑰的涂抹,然而一笔一画之间又保有微妙的差异,通过不断的累积、加重,最终裹挟着观者一同坠入暗潮汹涌的情绪漩涡。
“管玉:静默如谜”个展现场
与之相对,管玉的另外一些作品中似乎天然携带着私人属性的气质,能够依稀辨识管玉在前作中组织与统携文字和图像的手法。它们以一种带有叙事性的倾向被并置或重叠,以类似于手写体私人书信或散文电影画外音的形式低声絮语出一些极其个人化的体验:踌躇、迷惑、不安、暧昧、渴求等复杂多变的情绪随着第一人称视角不断释出。事实上,管玉惯于从日常积累的大量阅读进行摘录,如游戏一般任意置换着其中的词句,与特写式的镜头语言一同构成了一部绘制出的,既私密又旁观的虚实交融的日记。
管玉的作品从来不是直译的,从文字到图像抑或从图像到文字之间从来不是由此及彼的矢量运动。两者之间并非完全贴合,而是留有刻意的或大或小的误差与错位,以此容纳更大的释义空间。拨开文字与图像的表皮,管玉作品的内核是由人类感情的诸多面向层层包裹而成。无论是图文之间,语言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都必不可少的存在着无法弥合的缝隙和难以跨越的壁垒。而管玉试图传达给未知的观者的,恰恰就是她在画面中所提供的感官体验之外的隐形断层。她在个人经历中体验着这种断层的同时,在作品中描绘着,制造着新的断层。
展览将展出至2019年9月18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